新地球史(中)之大華帝國(1 / 3)

統一戰爭結束,大華帝國終於成為一個完整的國家,這也預示著大華將進入一個全麵發展時期,全國各方麵、各部門都將麵臨著改革....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的根本,在大華,由華太祖牽頭作用下的全民文化革新,正在悄然展開,首先是社會風氣的逐漸開放,雖然女子還需要遵循於三從四德,因為這已經深入百姓的心中,沒有辦法改變,但已經沒有明朝時的那般嚴厲,女子在喪夫之後,可以再嫁的習慣較比明朝時期更加普遍和大眾化;纏足這一陋習在第一時間就被華太祖消滅,華太祖為防止那些大男人們反抗,又加了一句,“誰要是反對,就要他被纏一個月!”漸漸的反對的人少了,就這樣未成年女子不纏足現象已經非常普遍,而華太祖還是不放心,他為防止再次出現這樣危害女子身心健康的纏足,特別設立了舉報衙門,舉報者有賞,但報假案的是要受罰的;關於文化活動,華太祖為避免社會上出現迷信思想,而積極開辦科學文化活動,讓人民更加近距離接觸科學這項新鮮事物。

民生也是大華改革一重大項目,民生改革首當其衝就是農業發展,鼓勵農民開墾荒地,擴大耕地麵積,實行土地私有製,多耕多得,降低糧稅等多種有利於農民的政策,改良農具,改造新農具,如:人力取水車,風力取水車,畜力多軌犁,提高糧食生產力,而磨坊也發生了改變,由早期的畜力,人力改變為風力,水力和蒸汽力等機械力,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並且從國外引進了大量的高產農作物,如:土豆、玉米、紅薯等,這樣農民可以吃飽飯了,社會基層也就更加穩定了;而城市的改革也進行的非常順利,城市的規劃由華太祖提議的未來規劃方法,就是未來城市取消城牆這種影響城市發展的設施,而對未來的特大城市建設則由向內陸發展改為向沿海地區發展,國家經濟重心向沿海地區調整,擴大對外通商口岸,全力發展經濟,對於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連通,則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公路,一種是鐵路,因為各石灰石產地已經成功燒製出了水泥,而火車早在兩年前就已經研製成功,已經進行了早期的商業運行,而現在全國掀起了交通熱潮,因為人民對華太祖的狂熱崇拜,對華太祖的提議,都是百分之百的相信。

工業是一個國家的動力根本,大華帝國政.府對於工業的投入也是巨大的,不管是國營的還是民間大工業、大作坊都是絕對的支持,這也導致人口不足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農場主和工廠主為爭取更多的勞動力,互相競爭,對於勞動者的待遇也在不斷提升,這使人民的選擇機會更多,這也是經濟發展的過渡時期,而各工廠或民間為解決這一問題,開始有半機械向機械化過度,這是民間的自發活動,也是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的大量使用,使得社會進步速度加快。

因為大華國君好武,所以民間掀起一股尚武風潮,各門各派不2000興盛,華帝國民風逐漸彪悍,鬥毆事件不斷發生,這使得帝國政.府緊急頒布法令,禁止公共場合鬥毆、比武等,違令者將視情節輕重量處,但也為了不讓武者憋屈,華帝國在每個城市都修建有演武館,隻要交納一定的費用,便可以開台比武,但隻可點到為止,一時間,演武館人滿為患,各門各派上台比鬥,這些都是華帝國未來最優秀的兵源。

而軍隊的再次改革是華太祖在國內統一戰爭時期,所發現的眾多問題,其中就有指揮不方便,軍銜分辨不明顯,軍隊分製等,就指揮不方便,華太祖隻能催促科研院對有線通訊的研究了,而軍銜的問題,華太祖擬定了一套新的軍銜製度:士兵分為列兵,然後是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轉為士官,有下等士官、中等士官、上等士官,轉為尉官,有少尉、中尉、上尉轉為校官,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轉為將軍,有一星少將、雙星中將、三星上將、四星大將,最後為國家大元帥,元帥頭銜隻會在戰爭時期出現;而軍隊製度配置也發生了改變,為十二人一班,三個班一排、三個排一連,三個連加炮連一營,七個營為一團,五個團為一旅,步兵旅加火炮旅加舟橋旅為一師(後加裝甲綜合旅),三個師為一軍,大華帝國軍隊進過這幾年的不斷擴充,現在擁有八個軍,還有七個獨立師,每個獨立師都擁有一個特種作戰旅、叢林野戰旅、山地野戰旅、航空陸戰旅,獨立師也是唯一擁有空軍配置的部隊,當然對於空軍現階段也隻是設想,但是華太祖還是給它預設了一個部門,因為不久的將來就會派上用場;關於軍隊分製問題,華太祖詞令內閣宣布軍隊國家化的政策,地方不得掌握軍隊,軍權將由皇帝掌控。海軍艦隊也進行了改革,南海艦隊被劃分為三支艦隊,東海艦隊被劃分為兩支艦隊,並且成立太平洋第一艦隊,太平洋艦隊總港設在新萊州(夏威夷),而現在海軍用新型全鋼製蒸汽雙動力裝甲艦已經下水試航,國家軍用造船局開足馬力生產,有望在五年之內對海軍艦艇進行全麵換裝....陸軍武器裝備也發生改變,步槍由後堂單發步槍轉變為由國家民營華威武器商會開發的宋氏十型後鏜五聯裝單發步槍,火炮種類更加齊全,華軍炮兵開始熟悉加有製推器的105毫米榴彈炮,而步兵除了步槍這一種武器外,現在又裝備了由方氏軍科科技商會研製的方氏九型7.62毫米水冷式重機槍,可以使用普通7.65毫米步槍彈,補給方便,另外還配有機槍特種彈,就是反裝甲的鋼芯穿甲彈,不過現在的鋼芯穿甲彈都是用來打擊躲在房屋掩體中的敵人,由於大華軍隊對重武器的偏愛,對這種重機槍的應用也是非常廣泛,達到了每個步兵班就有一支三人機槍小組,配比非常高。

除了對武器方麵的改進,軍服又一次發生了改變,這次變動更加全麵,隻不過對於這次軍服革新,華太祖沒有參與其中,他開始逐漸放權,讓下屬擁有更多思考的機會,關於這次軍服的設計將由禮部和兵部共同完成,禮部常裝設計院提出了一個方案,軍服分為三套,分別為作戰服,作訓服(便裝),軍禮服,士兵作戰服的設計主要用青灰色為主色,配有皮質束腰帶,彈藥袋;軍銜的辨別,主要有肩章、臂章和胸章三種方式,而風領緊貼脖頸,在得到華太祖的同意後,風領的兩邊各繡有一條銀龍對於軍褲則仍保留以往的特點,略微寬鬆,並配有一雙較低於膝蓋的皮質軍靴而且每名士兵還配有一頂02式頭盔,整個軍服給人的感覺就較於前套軍服更加美觀,而軍官作戰服,又叫軍官作戰指揮服,內部軍服一樣,就是在軍服外有加一件青灰色軍大衣,係上皮質束腰帶,會使軍官整個人看起來更加的英挺威武,並配上白手套和青灰色軍蓋帽,其中關於軍蓋帽的設計就比較難人了,最後還是華太祖出的主意,確定好形狀後又設計帽徽,而帽徽則為縮小版的華帝國國徽,兩條金龍圍繞著一柄象征力量與尊嚴的寶劍,四周則由梅花和麥穗圍繞,梅花為帝國國花代表著錚錚鐵骨,而麥穗則代表富足安詳;當然在識別方麵軍官大衣是尉官以上,包括尉官在內的象征,大衣上配有軍銜,除了軍銜外,還在袖口上繡有金線,以金線數分辨,尉級軍官一根金線,校級軍官兩根金線,將級軍官三根金線;作訓服也就便服,就比較寬鬆舒適便於訓練了,整套以深灰色為主,配有長筒布靴,作訓服沒有什麼特別標誌,主要標誌識別,就是三章軍銜辨別,並配有軍帽;對於軍禮服的設計,設計院的設計員們可謂是絞盡腦汁,最終決定軍禮服設計以作戰服為基礎,就是在肩章邊和袖口邊繡上金花邊,沒有太大的變動,隻要保持軍人的整潔性和嚴肅性就可以了,軍官禮服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