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光是文言語句,方言土語、生僻詞語,也是束縛我們口語表達的鐐銬。應當引起我們的注意。
2、要使用大眾化的口語。
語言有口語和書麵語之分。口語較之典雅莊重、準確精練的書麵語,具有簡潔明快、生動活潑的特色。而這種特色正是通俗易懂原則的精髓。因此,我們要想使自己的表達通俗易懂,就得學會使用口語,尤其是大眾化的口語,以貼近生活的本來麵目。魯迅先生就很讚同這種作法,他主張要"將活人的唇舌作為源泉"、"博采口語"。毛澤東也告誡做宣傳工作的同誌要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因為"人民的語彙是很豐富的,生動活潑的,表現實際生活的。"他還指出:"我們很多人沒有學好語言,所以我們在寫文章做演說時沒有幾句生動活潑切實有力的話,隻有死板板的幾條筋,像癟三一樣,瘦得難看,不像一個健康的人。"毛澤東不僅要求別人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他自己也是身體力行。請看下麵這段記述毛澤東向農民宣傳破除迷信的話:
我在鄉裏也曾向農民宣傳破除迷信。我的話是:
"信八字望走好運,信風水望墳山貫氣。今年幾個月光景,土豪劣紳貪官汙吏一起倒台了。難道這幾個月以前土豪劣紳貪官汙吏還大家走好運,大家墳山都貫氣,這幾個月忽然大家走壞運,墳山也一齊不貫氣了麼?土豪劣紳形容你們農會的話是:"巧得很羅,如今是委員世界呀,你看,屙尿都碰上了委員,"的確不錯,城裏、鄉裏、工會、農會、國民黨、共產黨無一不有執行委員,確實是委員世界。但這也是八字墳山出的麼?巧得很!鄉下窮光蛋忽然都好了!墳山也忽然都貫氣了!神明麼?那是很可敬的。但是不要農民會,隻要關聖帝君、觀音大士,能夠打倒土豪劣紳麼?那些帝君、大士們也可憐,敬了幾百年,一個土豪劣紳不曾替你們打倒!現在你們想減租,我請問你們有什麼法子,信神呀,還是信農民會?"
我這些話,說得農民都笑起來。
"農民都笑起來",說明農民聽懂了毛澤東的話,宣傳教育起到了作用。這一效果的取得,不能不歸因於使用大眾化的口語。他挑選的詞語,比如,"八字"、"走運"、"風水"、"墳山"、"倒台"、"屙尿"、"窮光蛋"、"法子"等等。農民很容易懂,所以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如果他滿嘴新概念、洋名詞,農民不但不會笑,還會搖著腦袋走開,宣傳教育當然談不上什麼效果。事實證明,這種作法非常有利於口語表達。
3、要善於使用比喻。
美國著名口才家戴爾·卡耐基,在他所著的《語言的突破》一書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有時你辛辛苦苦忙了半天,結果仍舊無法把自己的意思解釋清楚。這件事你自己明白得很,可是要使聽眾一樣對它明了,就必須做深入的解說。怎麼辦?試試把它與聽眾確實了解的事物相比較;試說這一件事像另一件事,說這件陌生的事像聽眾所熟悉的事。"卡耐基所說的方法,就是比喻的方法。
比喻,可以把人們感到陌生的東西變為熟悉的東西;把深奧抽象的道理表達得淺顯具體;把平淡無奇的事物描繪得生動形象。例如:
加裏寧是俄國布爾什維克一位傑出的宣傳鼓動家。一次,他向某地農民代表講解工農聯盟的重要性。盡管他作了詳盡嚴謹的論證,但聽眾似茫然不得要領。有人問:"什麼對蘇維埃政權來說更珍貴?是工人還是農民?……"
加裏寧反問道:"那麼對一個人來說,什麼更珍貴,是右腳還是左腳?"
全場靜默片刻,突然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農民代表們都笑了。
一大篇抽象的道理沒能說服農民代表,而一句形象的比喻卻讓農民們明白了道理。
顯見,比喻的確是獲取通俗易懂效果的最佳手段。凡是聆聽過毛澤東演講的人,都深深地感到,毛澤東的演講非常通俗易懂。不論多深奧、多抽象的道理,多曲折、多複雜的問題經他一講,就明白如話,形象具體,簡單明了,而這一效果的取得,很大程度就是歸功於他善用比喻。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一天,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大禮堂給工人、農民做報告,動員他們加入革命隊伍。當他講到階級鬥爭沒有妥協,沒有中立的餘地時說,你在一條大河裏遊泳,老不靠岸,既爬不上那一邊,也爬不上這一邊,終究是要被淹死的。曾親耳聽到過毛澤東這次演講的周穀城回憶說,"這段話一直印在我腦子裏,與我後來參加農民運動,有很大影響。"
4、要善於使用短句子。
實踐證明:句子越長,結構越複雜,越難讀懂、聽懂,句子越短,結構越簡單,越容易讀懂、聽懂。因此,我們在講話時,應避免使用長而結構複雜的句子,而注意使用短而結構簡單的句子。請看周恩來1%3年5月29日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直屬機關負責幹部會議上的報告中所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