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我隻能說,在我經曆過的那場三角戀愛關係中,三個人都是真心的,也正因為我們都是發自內心,所以這場愛情的掠奪和保衛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內完成,是名副其實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勞心勞神。”
點評:如果真想去做終成正果的小三,沒有發自真心、沒有毅力和魅力,是無法完成的。
47、較量一場,隻當花開過
女生和女生,青天白日裏的較量,甚少。即便有,也是少數的撒潑行徑,做給旁人看的。這旁人,大抵總是個男生。這男生本也就是個男生罷了,隻是兩個女生碰巧都把他看做不一般的異性,自行區分開,平白抬了他身價。
這種較量,大致兩種。如《海上花》裏頭,沈小紅聽說了王蓮生與張蕙貞的事就立刻打上門的,鬥的是勇。不管對錯,被鬥的那方先自降了聲氣。你有我愛得深麼?我愛了,我便豁出去,頂個愛字在頭上,做什麼都算合情。在中國人的思想裏,情字還在理字前頭。這就是沈小紅的方法,亮了繩索綁男生家去。
這法子或許正對白赫德那樣男生的胃口,可惜中國男生改得了出身改不了根性,沒幾分定力的,一早嚇到另一邊去。就算心裏有些不舍這帶刺玫瑰,還是寧願息事寧人。
另一種便是隱忍了,表現出寬讓,最好挨個耳光,看起來更逼真些,那樣吃苦頭,不過為了博男生懂事識大體的評價。這種忍讓可以維係多久,她不知道,也沒有任何人會知道。心裏頭照樣狠著,臉上卻是溫柔的笑。相比之下,這種較量表麵看起來平淡許多,波瀾不驚的,底下卻藏了漩渦。漩渦像女生臉上的酒窩,漾開。男生望著望著就近了,被緩慢的轉進深潭,再想拔腳出來,越是發狠用力,越像力氣用在棉花上,全被那無聲溫柔的笑化解得一幹二淨。
但這一招隻對懦弱男生有效,碰到強勢又有經驗的,正中了人家下懷。你不是甘心情願麼?那就忍著吧,忍到哪天受不住了,鬧將起來,正好脫身。倘使總不作將出來,也是好事,多一個人知冷知熱的,何樂不為哉?這樣的男生是可怕的,普通資質女生,根本敵不過他的冷眼旁觀。
於是男生高高在上了,他掌著燈望著,先是好整以暇,隱隱自得;慢慢被吸引,於是探頭探腦;待到慢慢入戲,這燈也就沒法掌了,照花了別人的臉,照亂了自己的眼。
所以兩女一男的場景,若男生沉不住氣,往往落得個一豁兩散。
在此期間,女生們爭著賽著,家花和野花賽、野花和野花爭、家花再和家花鬥……仿佛隻有在別個女生參照下,才能找到屬於自己投射上去的影子,找到了,便神傷,隱忍或大鬧,因為錯覺自己有了愛情。鬧到後來,究竟有多少愛,幾分不自禁真情幾分習慣性假意,竟是怎麼也理不清爽了。
晤沒關係,總會有結局的,和誰一起,不和誰一起。待到一朝夢醒,左右不過是個故事。
隻是這樣的故事,越早發生越好,25歲就是個好年紀。轟轟烈烈一場,一是有了抵抗力,不至於以後被其他紅口白牙小女生亂了陣腳;二是即使分了散了,頭破了心碎了,再找幸福的體力還有,出名要趁早的道理完全可以舉一反三;三是對自己的青春有個完滿交代,以後編起故事照樣可以悠然神往,都是年輕過的,都是投入愛過的,至少甘心。
48、中年危機不可抗性
中年的定義到底是幾歲到幾歲呢?比如按張智霖邏輯,中年就是一個人的壽命除以2,但因為沒有人會知道自己的大限日期,所以中年是不存在的,倪震所說的中年危機也是不存在的。但中年危機這個詞又確實存在,尤其在應用心理學範疇。所以這裏姑且先按人的心理發展周期來算,那麼中年應該是35-50歲。
在這一階段,被危機困擾的人確實有一定比例,但並不是說,每個男生都會經曆倪震那樣一個過程。有數據表明: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段轉變時期都非常平靜和自然,隻有10-12%的人存在中年危機(包括男性、女性)。而這樣的人,往往在他們的一生當中,都難以調整自己去適應人生變化。好比倪震,中年之前,不是沒有出軌先例(同樣是中年危機,他為什麼不把這股求新求變勁頭用在自己的事業改良上?)。
所以,這隻能說是,一個借口。但這個借口其實不是倪震自己找的,而是我們這個社會給予他的。中國傳統情愛婚姻觀,總愛說“男才女貌”,非常的不平等,這個價值觀會導致一係列問題,而大部分問題都會集中於中年期爆發。
一個男生,就算不像倪震那樣,靠家世已經不錯,一般人到中年,隨著年齡增長,“才”也會相應增長,它會轉化成可見的財富,地位;而女生的“貌”則每況愈下,中年則是一個消耗衰退的標誌點。就算美如周慧敏,你還是不能違心地說,她現在比年輕時更漂亮吧?所以中年危機,更多應是女性的危機。
又有研究表明:40歲以前女性的行為傾向是:在感情上有更多的歡欣,對配偶、孩子、他人富有感應能力、同情的表達。男生的行為傾向是:想證明自己的專業或社會優越能力、采取行動、能力自足、自信、競爭。而40歲以後的女生:更獨立更自我肯定;男生則更富感情的感應及撫育的傾向。
確實,男生在中年前,在意更多的是事業,生命過去一半,想想自己如此缺乏“心動的感覺”,自然會轉頭追求那一點,這樣一來,人生也圓滿。所以女生要是想對抗這種男性“中年危機”,其實是要和自己的本性心態做抗爭:年輕時要像男生那樣拚殺,中年後再去從男生身上獲得溫情。但這裏就會遇到之前講的“男才女貌”價值觀矛盾,女生人到中年,色衰,很難再有自信和勇氣去追求親密關係。
前幾天和一位剛剛踩上中年線的男作家聊天,他說很想寫個小說叫做《快感何時歸零》,說是男生在戀愛時,快感閾會越來越高,這不是件好事。但如果移情別戀,快感閾就可以歸零,這樣可以重新開始。
這樣看來,類似倪震的危機,有點客觀被追求條件的男生就會一直都有,從他有性能力開始就有,他要不斷地和喜新厭舊的人類天性做鬥爭,又要與道德風險做鬥爭。“把道德問題和個人體質聯係起來,正好印證了一個說法:有些人天生適合做情人,有些人天生適合做配偶。”
49、粗心是福
有詞曰心細如發,真要細到那種程度,離進精神病院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某女今年22歲,接二連三分手,最長一任男友維時不過三月,照我看,三個月已算長久。換作我,恐怕呆上三天已然逃走。原因是她對安全問題過度關心,一開始她還隻針對自己,出門前N次檢查包裏的鑰匙(搞得她幾乎每天上班都會遲到半小時),後來到了夜裏,等對方上床後,就追問他幾句,煤氣閘關了沒?所有電器開關是不是都檢查過?每個房間的燈都關了?每扇窗都下了鎖?門有沒有鎖並且上上保險杠?慢慢開始變本加厲,抽屜是不是全關好了?沒關好的話萬一爬進小蟲子怎麼辦?然後她就開始擔憂他們的那些內衣褲。一個月以後這些問題每天晚上臨睡前都要重複上好幾次(幸好他們倆白天都得上班),男生後來懶得理她,她就自己騰地起來去一一檢查,有一任男友某晚春情勃發,硬是壓著她不讓她親自檢查,結果遭她奮力反抗,第二天頂著一張血痕臉跑去上班。
她長得蒼白瘦弱,和安妮寶貝筆下人物如出一轍,男生們喜歡上她,也是因為她看起來,神經質、敏感,富於藝術氣質,但終於無法忍受那些日日需要不斷確認的細節。她自己知道做的是無用功,但不確認,毋寧死。她也知道自己是得了病,但一會兒把責任推到她爸媽身上,認為這跟遺傳性格有關,一會兒又把責任推到這個社會,認為是她壓力的惡之源,其實她應該看看生物學方麵的書,是她自己大腦裏和血清素(serotonin)有關的神經係統出了問題(至於怎麼出問題的,據說半數以上是因為懷孕有壓力或發生了家人暴亡之類的大事,把血清素嚇得不敢分泌了)。
這個典型強迫症女生,不是恐嚇她,她再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會活活困死在門檻上,因為她會不斷確認自己有沒有真的鎖上門。
我倒不建議她使用目前常用的SSRI,它雖然可以提高血清素含量,但是可能會使她掉頭發,也可能使她以後生的小孩先天畸形。但我建議她在心理醫生幫助下,呆在一個模擬出的空間裏,在那個空間裏,所有不安全可能都在她眼皮底下被一一排除,比如找個大力士來拉抽屜,證明它們已嚴嚴實實鎖上。然後讓她呆在椅子上不許離開,直到她終於放棄要自己查看的念頭。
50、我怎麼覺得我的臉每天都不一樣?
據說A女每天最痛苦的事情是照鏡子,我們都聽說過臉盲症吧,可她盲的是自己那張臉。臉上每個五官特色她都仔細研究過,哪裏有顆斑哪裏又新長了皺紋,她都一清二楚。可她每天見了自己的臉還是覺得很陌生,“我怎麼覺得我的臉每天都不一樣?”她問我。她接受過一些雜誌采訪,她拿出那些照片給我看,“你看,你不覺得她們不是一個人嗎?”
我想她不算臉盲症,因為她總是能把我從人群中認出來,盡管我們經常約在“百盛”前人頭濟濟的廣場上碰頭,盡管我基本總是化妝。
是不是你離鏡子太近了?我想到那些視力好的人拿起近視眼鏡時眼前的一片茫然來。沒有,她斬釘截鐵,“鏡子是凹進去設計的,離我至少有一臂遠。”
我想不出理由來,有天看日劇,看到一個煽情情節,某女喜歡某男,可是某男摔了一跤,就把她給徹底忘了,忘得一幹二淨,當然,某女沒忘。那A女算不算失憶症,還是有選擇那種?(不過她記憶力很是不錯)也許有什麼事刺激了她,於是她不想知道自己是誰?又或者,她潛意識裏不滿意自己目前的身份,想換換?
我問她,她說什麼嚴重的事都沒發生過,她也能接受現在的工作。但是她說,她對什麼都提不起勁來,從讀書時就從不參加學校活動,也從沒想過戀愛,覺得那些就像電影一樣,看到是看到了,但與自己是無關的,“它們就像海市蜃樓一樣,虛無縹緲。”
這樣看來,她得的應該是離人症,離人症是從憂鬱症和神經官能症派生出來的一種症狀。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這病的特征,就是對自己活著這件事很淡漠。但是患有這種病的人,潛意識裏又都很想緊緊地抓住什麼東西,就像一個孩子,如果突然失去了什麼重要的親人,就會一直跟在大人的身後,想緊緊抓住大人不放一樣。
所以我給她的建議是,1、不要再照鏡子;2、實在想照鏡子的時候,就去抓一個抱枕,把臉埋在裏麵。
51、她什麼時候想結婚?
什麼時候,她靈光一閃,決定要結婚?
當身邊有一個條件合適的男生,她知道並很樂意自己今後的人生會因為這個人有很大改變,或者遇上一個重大事件突然覺悟到應該抓住這個人的時候,當然,她還會仔細想一想:小家庭的前景、那個人的性格、兩家的家庭條件、對方父母對自己的態度,綜合種種要素之下,她會做出那個重要的決定。
雖然那個誘發她做決定的關鍵時刻因人而異,但還是有一些共通之處的。
1. 當她發現,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很寂寞,她就想結婚了。
工作上順風順水,職務收入都處於高層的金領女性常常會在這樣一個時刻決定換一種生
活方式。
有個女友即是如此。周一至周五,因為工作很多,日子顯得格外充實;長假總是和好朋
友一起出去旅行;周末一天學習西班牙語,另一天白天做運動,晚上還報名參加了一個西點班;有男朋友但不住一塊兒,一周有幾個晚上他們開開心心一起吃飯,每次都去些沒去過的新館子,有時也一起出去短途旅行,真是看起來非常積極向上的美好人生啊。這種狀態大概持續了有兩年,突然有一天她打電話告訴我,她覺得自己的人生並不真實,她按照完美的要求塑造它們,但自己一輩子就這麼過下去嗎?“總有一天我會老,那時沒有男生沒有朋友陪在我身邊……”無端襲上心頭的空虛感促使她主動向陪了她兩年的男友求了婚。
2. 對她,尤其是對三十來歲的她來說,在看到身邊女友一個一個進了婚姻的小屋,女友聚會時那些戴了婚戒的女生們炫耀著幸福的表情,最終“驚恐”地發現隻剩自己一個還在晃蕩時,就會特別想結婚了。
這個時候,她開始非常認真地考慮起結婚這件事來。與此同時,她也就換了一種眼光打
量起身邊那個男生:當初交往時沒想過要結婚,那時自己是不是有點草率了?和這個人能過一輩子嗎?角度變了,眼光自然變得挑剔,他的性格、愛好、年收入,等等等等,她都會重新審視。
不止一個心傷男生告訴過我,和前女友已經相處了好幾年,基本上,抗戰都快勝利了,她卻突然提出分手並迅速和別人結了婚;還有一個男生一直想不通,在他看來,他們相處得很好,一直都很快樂,但她卻瞞著他跟別人相親去了,還迅速看上了,自然,他成了被甩的那個。
所以,如果你的而立女友突然提出和你分手,不要吃驚,不一定出現了情敵,很有可能,她覺得和你一起玩玩無傷大雅,但沒法想象和你一起的將來。
3. 當她突然感到某種來自其他女生“威脅”的時候,因為焦慮,她想結婚了。
這種狀況一般發生在已經交往得曠日持久的情侶身上,突然,她發現兩人世界裏有了其
他女生的影子時……
有位女友和身邊那位是從大學開始談起的,畢業以後兩人就開始同居,大概到第五年頭
上,基本已經熟到無話可說的地步:她分不出一起出去吃飯和約會的區別了;在一起聊天時,說話之前彼此已經知道對方會有什麼反應;最“恐怖”的是她肯定對方和她想得一樣:兩人在一起,也就這樣了,會不會還有更適合自己的人呢?
熟能生倦,因為不會再為對方心跳加速,她也開始懶於修飾自己了,時尚雜誌之類的投資也一概免去,以前挺光彩照人的她,有點“早衰”了。但是突然有一天,她感到了某種危機。其實對方沒有什麼“把柄”,但她就是感到了不對勁,她告訴我,她反省了很多:自己這樣不重打扮,男生確實很容易移情,這也怪不了對方,很有可能,他已經開始對單位裏的某根“窩邊草”動心了……
女生確實是敏感的,身邊人心開始遠去時,女生其實是能感覺到的(隻是有些女生更願意自欺欺人而已)。如果女生還年輕,二十剛出頭,會很無所謂分手,分就分,還怕找不著更好的嗎?(因為意氣用事事後後悔的也不在少數哦)可是女生三十出頭時,就會反複回想長久以來兩人一起的一幕一幕,慢慢生出對對方的珍惜之情。往往這個時候,她就會變得特比積極,會主動建議結婚。奇怪的是,男生一般也會順水推舟同意。
如果你和她已經交往經年,但她就是不願意給你求婚的信號,也許可以試試這招“激將法”:多看看別的女生,讓她覺得你開始為其他女生蠢蠢欲動。當然,度的把握很重要,也有女生會一氣之下決然分手的!
52、愛恨情愁,對誰說?
愛情一定是拖著煩惱這根小尾巴的,這也是女生為什麼缺不了閨蜜的緣故吧。有段時間,每晚都被閨蜜們的電話打爆棚,問題無非怎樣向他表白啦,他到底是怎麼想的,自己有沒有把事情搞砸之類。
人人都有為愛煩惱的那一天,那個時候,你會找誰傾訴呢?
第一種選擇是找藍顏知己。一般去找異性好友談情事的,大抵現任男友還很新,愛情開始沒多久。這種傾訴一般不是為了討主意:自己該如何做,而是想弄明白對方是怎麼想的。這樣做的女生,基本不是那類以自我為中心的,而是以對方為中心,想得又很多。很可能有過自己愛上某男,又不幸被甩的戀愛史。
一般找閨蜜聊,柔軟的共感是不缺的,有女友告訴我,她把自己被有婦之夫欺騙經曆告訴另一女友,那女友聽著聽著竟然啪嗒啪嗒掉起眼淚,讓她感動不已。但男閨蜜一般都會態度直率,一針見血說到人痛處,這樣也許可以推斷出,選男閨蜜傾訴的女生,就算被傷害也要知道明確意見。所以她們對愛情的態度大抵是,知道真相更重要。
但是,還有一種女生,對自己的男閨蜜其實一直有著潛意識裏的期待,內心真正渴望的,是和這位男閨蜜怎樣怎樣。這樣的女生骨子裏是主動積極的,也是有心計的,她們會趁傾訴之機讓男閨蜜更加深入了解自己:我這樣一個為愛可以如此付出的好女生,為什麼總是那麼辛苦遇人不淑?也許某個瞬間,水到渠成,肥皂劇般愛情橋段就此上演。
這類女生比較適合的是“梁朝偉”型的男生:骨子裏是誠懇的,就算心裏有很深沉的愛,表麵上也看不出來。這會誘使女生不斷深入,不斷試圖了解,愛情也能因此長久持續。這類女生最處不長的就是那種七情上麵的男生,感情表現太過豐富,反而會讓女生很快厭倦。
第二種選擇是找同性閨蜜談。這也是大多數女生的選擇,這樣的女生,是愛上處在戀愛狀態的自己,其實隻是想讓對方聽聽自己的一腔情愫。比起有用的建議,有個人點頭傾聽更為重要。她們要麼在傾訴之前,自己早已拿定主意;要麼因為沒有想過去找出具體解決辦法,所以和這個說說,那個說說,結果還是煩惱半分未減。
在她們的潛意識裏,她們需要的是“我已經和朋友商量過了”這個事實,這樣可以支持自己的決定或行動。這類女生,不太自信的居多,尤其在愛情這件事上,會總往壞的方麵亂想,因為想得太多,人的內心是向裏收縮的,有時會給別人很有女生味、很柔軟的錯覺。因為她們不擅長非黑即白,會不自覺地玩曖昧,所以這類女生,最適合有點大男子主義,推著她走的男生。又因為她們骨子裏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需要能包容她們,性格比較冷靜、沉穩的男生。最不適合她們的就是那種很有激情,一會冷一會熱的男生。
第三種選擇就是和誰都不說,基本自己一個人拿定主意。這樣的女生大致可以分三類,一類是羞於在人前坦白自己心事;一類是外在令人羨慕,內心相當驕傲,所以不願意朋友看到自己也有虛弱一麵;另一類是覺得戀愛是隱私,所以不願意和他人訴說。這樣的女生在生活方麵基本能獨立自主,耐得住寂寞。但對自己過於自信,有時會想法偏激,鑽牛角尖。這一類女生,最適合的是那些一樣有自己獨特世界觀,不容易受他人意見影響,興趣愛好廣泛,偏知性精神世界的男生。
其實,戀愛出問題了,是否找人聊,看得出一個人的交流能力。戀愛的本質不就是和一個異性交流嗎?不依賴他人而活著,當然是件好事,但也會因為這個原因,無法徹底信賴他人,這卻是對愛情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