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2 / 2)

四、最後還交代三點:

1.本書給出的《莊子》原文,取自陳鼓應先生的《莊子今注今譯》(商務印書館2007年最新修訂版,該書在前言中說:“本書所用《莊子》原文,為根據王孝魚點校的郭慶藩《莊子集釋》本。”),隻是改為簡體字了,同通行本有較重要出入的地方,則予以說明;分章隻有一處改動(作了交代),標點則一律是我自己審定的。

2.《莊子》書中現在共有33篇文章,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21篇;一般認為:內7篇必是莊子本人所作,基本思想覆蓋了全書,外雜篇隻是內篇的補充或發揮,多為莊子弟子和再傳弟子的作品,觀點也不盡一致。這方麵的問題極多,莊學界意見分歧很大,本書完全不與涉及,且因篇幅限製,本書隻解說了全部內篇中的7篇文章,另加外篇中的《秋水》篇,和雜篇中的《寓言》篇。選這兩篇,自然是因為我認為它們在《莊子》中具有重要地位,且直接是內篇思想,特別是《逍遙遊》和《齊物論》二篇的補充和發揮。

3.鑒定本書是否值得購買或閱讀的快捷方法是:抽讀你比較熟悉的任何一篇中的任何一章、一段,或隨意選取一個篇幅不大又比較有名的寓言(例如“罔兩問景”,或“莊周夢蝶”,或“濠梁之辯”)來讀一下,看是否比其他注譯本要講得稍為好一點,對別人的批評是否中肯。我可以肯定的和自信的是:迄今沒有哪本書可以讓你憑著它的注釋和翻譯就把《莊子》讀懂,而本書一定可以的。

自進入“從心所欲不逾矩”那一年起,我每年出一本書,這是第五本了(估計是最後一本),集中在解讀《論語》、《老子》、《周易》和《莊子》這四部經典上麵。我不曾想到,我會在晚年寫起這種書來。迄今自我感覺和評價如何?我要說:自知功底很差,所以態度非常認真;確實辛苦,但樂在其中;因為不懷功利的動機,也就自信寫出來的東西沒有泡沫,不是垃圾,對讀者、對社會、對傳揚我國傳統文化,多少會有點貢獻,隻要以上四部經典的研究不停止,我這幾本書就不會完全失去可讀性。我說最後一點不是吹牛,也是“心裏話”。在網上,我看到一篇未署名的先生寫的評論拙著《我讀老子》的短文:

“由於工作的需要,我買過和看過很多關於《老子》的書,包括陳鼓應、任繼愈、楊潤根、沈善增的書。如果你是做研究的,要寫相關的論文,或許以上作者的書是你所需要的;如果你隻是想了解《老子》到底說了什麼,想從中得到一些最接近老子原意的思想,看這本書是最好的選擇。好的東西,總是隱藏得很深,人雲亦雲的貨色,可能不會太差,但也絕不會讓你得到新的可以觸動的見解。這本書讓我受益非淺,買了幾千元的書,這是我在當當第一次推薦書,而且是非常的願意。”

講老實話,我讀了後,心裏是充滿感激和感動、興奮和自慰的。夠了,我已經得到足夠的回報了。在《我讀論語》的後記中,我在敘述完寫作過程中的情況後,說:“我已是古稀之人,出版這樣一部書,對我已毫無功利意義,唯求有一點所謂社會效益,這是我所期望的,上述感動、興奮、欣慰,則是我已經得到了的寫作本書的回報。”今天我要說:我所期望的社會效益,也已經開始顯現了(網上對《我讀論語》也多有實質性的好評),我怎能不高興、不感激呢?謝謝讀者,感激社會!

希望本書同樣能給讀者以實在的幫助。

真正的學術批評內涵著對於反批評的期待,因此,我更加歡迎對於本書的任何內容和形式的批評。

趙又春

2009年7月15日於長沙嶽麓山下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