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003 名家風範(1 / 2)

官宦人家畢竟不凡,陳子龍口中的“家常便飯”居然也有七八道菜式。闔府上下能夠上桌的隻有陳母、陳子龍、蔡如嫣(嫣兒)和客人淩勵四人而已,旁邊伺候的丫鬟仆婦卻也有四人。

真算起來嫣兒也是丫鬟,不過深得陳母喜愛,以義女之情相待,陳子龍也頗喜歡這個義妹,才得以與主家、客人同桌。

席間賓主談論的話題始終沒有離開淩勵的畫技。越談眾人興趣越隆,言辭之間也越投機,不知不覺的彼此親近了不少,禮節上過於呆板的東西也消失無蹤。

一離開飯桌,陳子龍就迫不及待地拉著淩勵回到書房,要他按照席間所言的“形實神似”之法為自己畫像。

淩勵當然不會拒絕,他要把握住機會。身為美術學院的學生,他清楚地知道藝術也有圈子,古往今來都是一樣。如今陳子龍就是能幫他踏進江南藝術圈子的“貴人”,哪裏有不全力以赴表現一番的?

所以他毫不猶豫拿出來到這個世界後尚未動用的油畫箱。這東西平時舍不得用,因為顏料和紙張(畫布)有限,越用越少。雖然他也知道顏料的製作方法,可是所需的製作場地、工具、材料,卻不是他目前能夠籌辦齊備的。

同樣是四開大小,紙張卻換成了更厚重的油畫紙。待陳子龍鄭重其事地按照要求端坐下來後,淩勵仔細地觀察了一陣,取出碳精條全神貫注於眼前的人物造型中。

簡單的素描完成後,淩勵道:“陳公子可以起身活動了。”

“成了?”陳子龍驚訝地問道,接著就好奇地走過來一看,隻見黑白之間,自己的形象實實在在地展現在紙張上,竟然跟銅鏡裏麵的影像一模一樣。不禁讚歎道:“淩兄高才,神乎其技!不如,你我二人互以表字相稱如何?”

淩勵當然知道古代人互相稱呼表字是表示關係親近,自然毫不猶豫地道:“懋中兄,小弟、小弟表字宜世。”其實他哪裏有什麼表字?不過是臨時胡謅了一個,意思是已經適應了這個時代。

陳子龍看著畫上的自己還在“嘖嘖”讚賞,見淩勵拿出一把油畫筆和調色板等物件,忙好奇地問來問去。直到想專心作畫的淩勵有些不耐煩了他才驚覺,連連抱歉道:“子龍實在好奇,竟然忘記作畫需要心平氣和、全神貫注了。哎呀,我得派人去請舅父大人,宜世老弟,我去去就來,有事可使喚書僮陳安去辦。”

淩勵巴不得這個礙事的家夥早點離開,這樣喋喋不休地在耳朵邊騷擾,讓他幾乎不能去凝神分析陳子龍的形體特點,膚色特征和精神特質。作肖像畫,可不是依葫蘆畫瓢那麼簡單!要做到逼真傳神的同時色彩運用協調高雅,具備一定的藝術價值,就需要認真地將在腦海中的人物印象與草稿素描之間找到聯係,成竹在胸。善於觀察和思考,是對一個畫家最基本的要求。

中國畫以線條造型為主,色彩為輔,追求神似;油畫則以色彩造型,作品完成後幾乎看不到單純的線條,追求完美展現體積、空間、色彩變化和造型的準確性。因此以油畫技法繪製肖像畫是個頗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

為陳子龍作像的工作直到第二天晌午時分才告完成,期間淩勵隻睡了三個時辰(六個小時)。

當他將畫作擺放在與視線平行的書桌上,然後拉開書房門時,驚訝地看到外麵居然有七八個人在等待著。可能這些人都看過那些水粉畫了,一見他開門露麵,紛紛驚喜出聲。

陳子龍嗬嗬笑問道:“宜世老弟,可是畫作完成了?”

淩勵現在的目光並沒有集中在陳子龍身上,他發現在陳子龍背後有一位身材高瘦、雙目有神、蓄著三綹長須的華服中年人,憑著畫者的本能和中年人與陳子龍有些相似的樣貌,他確定這位中年人就是今天要見的關鍵人物——尤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