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商老漢(3 / 3)

山頂上有一些原生的林木,那些是不敢砍的,不然夏秋兩季的台風帶來的降水衝下來的泥石流能把下麵的所有村落給埋沒。

這一點認識是閩浙地區的百姓用自己的生命探索出來的,可以說整個閩浙地區的森林保持率非常好。

森林往下一些是蓄水池和一些桑樹林,大棵的桑樹正直高產期,而且葉片大而肥厚,養出來的蠶吐的絲也是上好的蠶絲。

再下來的中間一塊斜坡上是商老漢和鄉親們居住的村落,大都是簡單的吊腳樓樣式,屋頂也是用茅草鋪上的。

因為不是家族整體南遷,而且也沒有那個財力,因此他們沒有和一些客家人一樣修建圓形的土樓。

村裏的這些人也多是當時和商老漢一起逃亡來的流民,一路上商老漢又說起自己家族的淵源。

劉宋元嘉北伐失敗後北魏大軍一路南下燒殺搶掠,商老漢的祖輩當時生活在彭城近郊,也跟著一路南逃。

等北魏退軍後,長江以北十室九空、白骨千裏,因為不敢再回故裏,於是商老漢的祖輩便在長江南岸的北江州安居下來。

到商老漢這一輩,十幾年前長江泛濫遭了水災,梁武帝當時隻顧著崇佛當自己的菩薩皇帝,那裏有時間關心這些小老百姓。

再加上地方官員為了迎合梁武帝天下大同的心情,隻報喜不報憂,沒有任何一點點的賑災。

為了活下去,商老漢和村裏的鄉親隻好一路逃亡,幾經周轉最終來到了這建安郡。

頭幾年的時候商老漢還想再換一個地方,可是隨即就是侯景之亂了,南朝各地都是混亂不堪,在建安雖然過得比較清苦但還算安定能保住性命,這樣在建安商老漢等一住就是近二十年。

王澤這廝信口說道:“商老伯你老人家不知道,其實我祖上是兗州高平郡人士,和你祖上的彭城距離可不遠呢!”

商老漢笑著說:“那感情咱們還是半個同鄉呢!”說罷兩人相視哈哈大笑。

來到村裏時,村裏的百姓早就聚集在了商老漢的家裏,因為商老漢家中貧困,屋裏容不下那麼多人,王澤就和程雪瑩朱青青坐在商老漢院子裏的一棵大樟樹下。

坐的幾個馬紮還是商老漢的幾個鄰居湊出來的,一家來客滿村迎,小村子總共就一百來戶六七百人。

見有貴客來到,紛紛拿出自己過年殺豬的臘肉,山上捉的野雞等,還有醃製的蕨菜、幹薺菜、幹蘑菇等山珍,看的程雪瑩、朱青青有些目不暇接。

馮仆倒是撇撇嘴,這玩意他自小就見多了,對程雪瑩和朱青青說:“兩位姊姊,等以後你們到我家那裏,我帶你們去捕犀牛。”

要說馮仆這話倒沒吹牛,中國古代還是有很多犀牛的,一直到1922年中國的犀牛才算是滅絕。

這一時期在嶺南地區野生的水牛和野牛多不勝數,嶺南、交州以及更南部的林邑國的一種特產就是犀牛角。

王澤因為前世小時候在農村經常遇到這種場景,倒是很熟悉,他一邊用農家的粗瓷碗喝茶,一邊和村裏的農人談笑,倒是挺融洽的,讓這些村民對王澤大生好感。

這時王澤才知道商老漢還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商盛茂三十歲,另一個叫商茂斯今年二十二歲,而商老漢今年才五十五歲,卻長得和六十幾歲的老人一樣。

商盛茂為補貼家用從五日前就進山捕獵還未回來,隻有商茂之在家,看樣子是一個靦腆的青年。

王澤放下茶碗對商老漢和村民們說:“商老伯還有諸位鄉親,其實我有一個讓你們能過上更好日子的主意,隻是願不願意還要看你們自己!”

商老漢和村民們一聽到王澤的話,頓時激動起來,他們可是已經過了二十多年的苦日子了,聽說王澤可以讓自己過好日子的主意,一個個就七嘴八舌問了起來。

就在眾人喧鬧的時候,一個村裏的青年氣喘籲籲的跑過來大喊道:“老叔,不好了,高氏的管家帶著數百官軍往這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