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似乎有些布局可以下手了(1 / 2)

對於北周忽然莫名其妙的提出要跟己方結盟,王澤心裏雖然很是疑惑,而且也不是太抗拒,但正是因為不明確北周的真正意圖,因此他的心裏多少還有一些提防。

另外王澤對這個仍然在迅速繼續強大下去的國家並不是太喜歡,因為後世曆史的問題,在他的心目中,這個國家和他的繼承者們這才是自己真正的大敵。

不管是後來將強橫一時的突厥成功分裂成兩部,並且差點將其消滅的隋帝國,還是被後人捧上天的唐帝國,都是從北周這個國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之前北周打下的堅實基礎,才有了後麵所謂的隋唐盛世。

不過話又說回來,哪怕王澤再不喜歡北周,他也不得不承認宇文氏家族領導的西魏--北周在民族大融合中所作的突出貢獻。

在後世被史學家吹上天的‘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時期’其實也沒有融合到哪裏去,這一時期的民族矛盾之尖銳,可謂空前絕後,再也沒有哪一個朝代有這樣的亂世。

哪怕是大融合典範的孝文帝改革,也隻不過是影響到進入中原的這一部分鮮卑人而已,其他的鮮卑部落依然保持著自己的生活習慣,在王澤看來真正的民族大融合其實是從北周才算是真正的融合。

在宇文氏家族高超的政治手腕下,原本種群分明的關隴各地的各族百姓在均田製中被打亂整合起來,並且在隨後的生活中,逐步的混為一統,再也分辨不出誰是什麼族。

而在高層方麵,宇文氏則是大力推動各族高層世家之間的通婚,越發頻繁起來的通婚讓關隴各地的胡漢世家豪強緊密聯係成一個利益相關的集團,後世橫跨北周、隋唐的關隴鮮卑軍事貴族集團也就是這一時期形成的。

不過也正因如此,這些關隴貴族集團在當時被關東的漢人士族門閥蔑稱為‘胡漢雜種’,很是不屑跟他們往來。

這些平時國家有難毫不作為,隻是以保全自己家族為主的關東士族門閥依然以自己的血統自傲,頑固的采取著九品中正製的定位,將關東士族的豪門分為五姓七家,甚至到了隋唐時期都不樂意和皇室通婚。

其實關東士族在北齊的時候也沒好到哪裏去,當初高洋的老婆李祖娥也是趙郡李氏的女兒,另外範陽盧氏等其他河北士族也都與北齊皇室通婚,大家都沒有好到哪裏去。

不過這些漢人世家的歧視也不是沒有道理,當時北周的民族融合畢竟是帶有一定的鮮卑化傾向。

雖然宇文氏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大力在西魏和北周推廣周禮與加強儒學的地位,但是因為武川鎮鮮卑酋帥在統治階層中的核心地位,北周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一定性質壓迫其他民族的行為。

尤其是漢人在這一時期受到很大程度的壓製,宇文氏經常為了顯示自己的恩賜,讓一些漢人豪強改為鮮卑姓氏,讓很多人一度感到屈辱,這種複賜胡姓的做法還是到了隋文帝篡位,這才又開始了大規模恢複漢姓的運動。

奪取鮮卑宇文氏政權的楊堅不僅大力提高漢族地位,讓這個文明政權有了漢人政權的性質,而且到了隋煬帝時期更是進一步加強了漢人豪族的政治地位,大量的漢人開始進入中央高層。

不過也正是因為隋煬帝大力抬高漢人地位的做法,又讓原本牢牢占據隋朝政權核心的關隴鮮卑軍事貴族集團極大不滿,然後這些鮮卑軍事貴族在隋末動亂中集體倒戈,讓強大一時的隋帝國轟然倒地。

因為哪怕是強大的隋帝國,也是在陰謀篡位的基礎上建立的,另外還因為當時關隴各族高層之間的通婚,胡人和漢人之間已經分別的不是那麼清晰,所以從一開始他就帶著一絲妥協性和不徹底,在保留了大量鮮卑豪強、貴族的基礎上他的胡化程度很高。

這一點從隋朝占領南陳國都建康,並且將這個當時世界最繁華的城池徹底摧毀就可以看得出來,隋朝如此,唐朝也不例外,甚至唐朝是一個胡化程度更高的國度。

要不是因為後來李氏一家的大力賣國,將中國的很多高超的工匠和先進技術送給周圍的異族,造成了一圈迅速崛起的強敵,恐怕後來的宋朝防禦外敵時也不會那麼吃力。

要知道古代的技術更新換代時間非常漫長,這是一個技術封鎖為王的時代,每一項先進技術都是需要幾十上百年的積累,君不見漢朝也有和親,可是人家是用絲綢和瓷器等奢侈品來腐化這些勢力。

哪像唐朝這個敗家玩意,整天拿著真公主,貨真價實的技術、工匠數百上千的給人家送過去,結果原本在隋朝啥玩意都不是的破落戶吐蕃,就這麼一下子成了當時的超級強國,連長安都打下來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