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讓王澤覺得諷刺的,就是所謂的文成公主和親,明明是大唐的公主,卻是去給鬆讚幹布當小老婆的,然後鬆讚幹布就打著迎接文成公主的旗號,將唐朝西部的大片草原占領。
結果唐太宗李二不僅不敢訓斥,反而佯作大方的大手一揮,就給文成公主當嫁妝了!何其諷刺呀!
因此王澤寧願偏據海外,也不願跟這兩個‘掠中華以資夷狄’的政權打交道,不過這兩個政權雖然很不招王澤待見,但是目前畢竟還沒有建立起來,而且‘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王澤還是要先跟他們的前身北周打打交道。
細細算來,如今差不多已經是大名鼎鼎的楊二出生的這兩年,似乎有些事情也該早早的布局了。
在王澤的心中這個將要出生的楊二才是自己以後的大敵,至於李二該幹嘛幹嘛去,那時候估計王澤都是有幾個孫子的人了,哪裏有時間和李二這樣的小孩子玩耍?
隻是王澤對於北周忽然來找自己協商結盟很是疑問,如果北周當初就有跟自己一方結盟的打算,為什麼一直到現在才來呢?
前幾年王勇、王澤父子二人占據著三齊之地不說,還擁有數十萬軍隊,遠遠超過如今的強大,那個時候如果北周和己方聯合攻打北齊的話,恐怕整個北齊都會糜爛掉,最終被兩國滅掉。
可是那個時候北周從頭到尾都沒有和己方說上一句話,反而是如今己方在濟州、齊州、青州等地接連戰敗,土地麵積隻剩下齊東基礎郡縣,兵力僅有十餘萬的時候,來和自己談結盟了?
對於北周之前的盟友王澤還是知道一些的,當初北齊還是高洋在的時候,他們以強大的軍事實力逼迫柔然和自己結盟,共同對付實力依然比較弱小的北周。
無奈之下的宇文泰隻好聯絡更西北地區的突厥,這時候突厥因為剛剛強大起來,開始反抗柔然的壓迫,這時見到北周來和自己聯合,於是在帶頭老大伊利可汗的帶領下跟柔然人一通大戰。
結果柔然人就被迅速崛起的突厥人給滅了,餘部四散逃亡,之後就再也沒有了柔然這個當初草原霸主的名字。
突厥剛剛崛起後,伊利可汗野心勃勃的又對著北齊進攻而去,結果被勇猛無比的高洋帶著數萬人馬一通狠揍,差點把新崛起的突厥給打殘了,很是委屈的給北齊進貢了兩年。
不過在高洋死後,隨著北齊的國力驟降,突厥立刻舊態複萌,這時的木杆可汗馬上翻臉不認人,又一次在北周的拉攏下開始進攻北齊,讓軍事實力一度下降厲害的北齊有些招架不住。
要不是當時有斛律協任朔州刺史,利用長城的優勢擋住了突厥大軍,恐怕突厥還真會就這樣攻入北齊的腹心地帶。
既然北周有了這麼厲害的一個盟友,為什麼又會忽然又想起自己這些勢力較弱的來當盟友呢?
王澤心思流轉間忽然想到一個可能,莫非日漸強大起來的北周跟變得更加強大的突厥之間發生了什麼不友好的事情?
一想到這一點,王澤是越琢磨越是覺得有可能,畢竟突厥乃是中亞人種,又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文字,文化、人種等各方麵跟北周都不一樣,這樣肯定就不是一條心思。
而且這樣的草原民族,一旦得勢便會貪婪無比,哪怕是昔日的恩人他們也會揮舞著鋼刀砍過來,而且突厥人本身是柔然的鍛奴出身,又會冶鐵鍛刀,根本不用擔心北周對他們采取封鎖鐵器的方式。
這樣一來,隨著實力的不平等,哪怕之前雙方關係再好,突厥的野心也會越來越大,向北周索要的財物也會越來越多。
一兩次也就罷了,就怕突厥習慣了這種敲詐欲壑難填,然後實力也迅速增強的北周必然無法忍受突厥年複一年的敲詐,雙方的矛盾激化也就可以理解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恐怕事情還是有可為之處的!這樣與北周在表麵上結盟或許也是可以的,王澤摸著下巴暗自猜測道。
雖然王澤心裏很是提防北周,但是他仍然同意與北周的聯合,反正兩邊都是貌合神離,不如借著這個結盟的機會,派出一些人手到北周國內,這樣也好對北周的情況做出一定的了解和布局。
因為李二時期大規模的修改隋唐史料,讓王澤對這一時期的曆史並不是太了解,為此有些布局還是早早布下去為好,笨鳥先飛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