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很多地方官員覺得這樣不好,但是比起這些流民在這裏沒吃沒喝鬧出亂子來,還不如讓嶺南的豪強們將這些流民帶走,於是在收到大量金錢後,這些地方官員也就沒人再說什麼。
就這樣,從大量流民南渡江南的第三天開始,便有大量人手散布到整個大江南北,從南陳控製的洞庭湖口開始,一直到長江入海口,先後在巴陵(嶽陽)、湓城(九江)、北江州(蕪湖)、江陰郡(江陰)形成四處比較大的流民集中地。
這些流民集中地每天都有人專門負責施粥,還有專人維護秩序,隨後根據這些流民到來時間長短安排他們登船南下。
為了讓這些流民能夠更好的幹活,這些豪強還向他們承諾,隻要給自己幹滿五年時間的夥計,這些流民日後所有開墾出來的土地都是他們自己的,這就給這些流民了無限希望。
就這樣從一開始,幾乎每一天都有近萬名百姓在這裏登船南下,甚至還有一些平日裏給人打工的江南漢民在得知後,也紛紛跑來裝作流民報名南下,而這些豪強一律收下。
這時就有一些官員因為有豪強投訴這些人拐走了自己家的奴仆,便準備查處一番,不過隨後官員們就得到告誡,這裏麵不僅有嶺南俚人勢力插手,竟然還有大量南陳頂級的門閥世家在裏麵。
畢竟當初南陳開發嶺南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南陳世家都在參與其中,到如今當時的投入給他們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他們隻是後悔當初為何膽子那麼小,不然如今豈不是發財了?
其實連南陳的那些官員都不知道,這些表麵打著嶺南豪強名號的人員,其中有一半以上竟然都是王澤布置在嶺南的那些暗樁,他們其實都是在給王澤效力,這一次的遷移流民也是奉了王澤的命令。
這些年來王澤大肆擴充漢人在南洋實力的同時,也從來沒有忽視過對交州那十幾個種植園的重視,甚至因為一些日後的布局,王澤對這裏反而更加關心。
自從夏國在南陳明麵上的產業全部撤出後,留在南陳的產業主要是嶺南的這些暗中掌控的大型種植園,其中這些種植園又有八成以上集中在交州之地。
建立在嶺南、交州等地的這些種植園主要負責人便是王標,這十餘年來隨著王澤的大力支持,實力更是迅速強大起來,這些種植園發展迅速,很快就成為當地的強大勢力。
相對於廣州的那幾個有限的種植園,他們在交州的實力更加強大,王澤在交州南北建立的二十多個種植園幾乎掌控了交州一半的平原耕地,或者是戰略要點,其中控製著二十多萬漢民。
基本上交州漢人人數的多半都是掌握在王澤的手裏。
因為交州最南麵的象林縣(林邑國滅後恢複)南麵的叢林中,還有大量林邑國殘部,因此還利用防備林邑國殘部的借口,在這些種植園建立起護衛隊。
每個護衛隊有一千五百人,這樣二十多個種植園加起來竟然便有了一支人數多達三萬多人的護衛隊。
因為象林縣距離呂漢郡非常近,駐紮在這裏的曲六郎隨時可以派船來到這裏,交州的這些護衛隊時不時還可以組織起來到南洋各地參戰。
交州這時的漢民數量幾乎達到四十萬人,但是在王澤看來遠遠不夠,光是控製目前交州已有的土地都顯得很吃力,更不要說王澤還準備利用交州進一步向內陸地區擴展。
這一次因為北周南攻,導致大量兩淮民眾逃亡,王澤便把目光投向了這些人,而馮仆和嶺南的世家豪強們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也對勞動力的需求非常龐大,而且他們也知道嶺南的人口愈多經濟就越繁榮。
於是經過王澤暗中給馮仆寫信,由馮仆挑頭終於掀起這麼一場轟轟烈烈的移民潮。
從北江州出發的船隊很快就來到了湓城這裏,然後跟湓城這裏的船隊一起轉道鄱陽湖,之後繼續上溯贛水,一直走到贛水上遊的南康郡,隨後就隻能轉道陸路走幾百裏。
幸好嶺南這些豪強們在馮仆的支持下作的準備很充分,沿途都有大量的休息點,也有充足的湯藥、醫生,因此這些民眾都很順利的來到嶺南。
而巴陵的船隊則是更輕鬆一些,因為這裏從湘水可以沿著靈渠一直乘船到廣州,反而是交通更便利的一個。
而江陰郡因為距離建康最近,所以這裏的民眾不好明目張膽運走,不過也都是轉道會稽郡東麵的舟山群島,然後繼續南下到交州、廣州,另外也有一部分被運送到了南洋各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