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片土地最早屬於肅慎王國,後來屬於扶餘王國,在扶餘王國破滅後又不斷地變換主人。
靺鞨人、高句麗人都曾經先後占據過這裏,但是此時這片土地的主人是夏國,這裏是夏國的國土。
這裏是粟末水和難水交界的地方,後世它有一個名字叫鬆原。
但是在據後世一千五百年前的今天,這裏還是一片荒野之地,就在這片土地上,又一場大戰開始了。
發源於長白山天池的粟末水和發源於大興安嶺北端的北難水交彙於此後,形成了一個三麵環水的特殊地形,類似於一個多邊形的口袋半島。
當王澤用盡手段將攝圖大軍逼入這片土地,然後在粟末水東岸調集五十萬大軍從正東麵徹底堵住出口後,攝圖、處羅侯所部這十餘萬突厥人已經成了籠中鳥、甕中鱉,竟然是連逃也無法做到了。
以近乎三倍的兵力來對付敵人,一般打仗打到這個地步,夏軍獲勝的幾率至少在九成以上,更何況夏軍的戰鬥力並不比突厥人弱,但是王澤卻依然不願意掉以輕心。
要是真的被突厥人抓住機會臨陣而逃,或者在臨死反擊中殺死大量夏軍士兵,不僅占據絕對優勢的夏軍會丟人,甚至還會對夏軍日後的作戰造成很深遠的負麵影響。
因此到現在,王澤依然堅持在粟末水東岸以五十萬大軍的絕對優勢來徹底消滅攝圖所部,而不是像其他人建議的那樣,提前派出十萬騎軍去對付粟末水西岸的庵羅所部。
打仗就是打仗,王澤並沒有倚強淩弱玩弄陷入絕境突厥人的心思,這是一場關乎兩個國家、兩個種族的命運之戰,其影響之深遠足可以影響到後世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政治格局。
哪怕自己現在占據著絕對優勢,王澤依然不願意太輕浮,打仗是一件極為嚴肅的事情,誰知道會不會緊接著就出現什麼重大變故?
在王澤的這種小心謹慎的心態下,數十萬夏軍就像是一部運行嚴密的機器一般,沒有出現任何差錯,於是攝圖心中僅有的那一絲希望也徹底破滅了。
雖然夏軍對麵的十七萬多突厥人全都是騎兵,但是首先發起進攻的,依然以王澤麾下那二十萬步軍。
很多人都以為騎兵必然是勝過步軍的,其實這是一個誤解。
哪怕後世蒙古鐵騎號稱天下無敵,從東到西幾乎征服了整個世界,這依然是一個誤解。
其實蒙古人征服世界依靠的並不是所謂的無敵騎兵,而是在攻滅金國、西夏後,依靠這裏的漢族和其他各族組成的強大步軍,以及大量先進的戰爭武器才將一個個堅固無比的城池攻陷。
指揮嚴密、訓練有素,又充滿戰鬥意誌的步軍集群,從來都是冷兵器時代最強大的作戰單位,騎兵能夠擊敗步軍主要是依靠強大的機動能力,來將不善於長途跋涉的步軍拖垮。
因此古時但凡打陣地戰,任何國家都是以步軍使用的武器更加犀利精良,騎兵雖然機動性能更好,但正是因為要保證騎兵的機動性,這就導致不管是弓弩還是其他的武器,其威力並不如步兵武器強大。
為了這一次戰鬥的順利,王澤不僅將柳萬城所部鐵甲軍調來,甚至還將原本一直在三齊之地作戰的羅歡所部鐵甲軍調來,如果不是楊鵬飛所部目前在揚武城協助作戰,王澤調集來的鐵甲軍還會更多。
兩支強大的鐵甲軍加起來足足有兩萬人,在組成嚴整的戰陣後,真可謂一個鋼鐵叢林,再加上其後緊緊跟進的十八萬步軍,配合上各式長短兵器,大型戰車簡直是鬼神辟易。
當戰鬥打到這個份上,什麼陰謀詭計、用兵戰術都是浮雲,這時戰場上的一切都是靠兵力來堆砌,拚的是兵力和戰鬥意誌。
夏軍這一刻用超過五十萬人的大軍,去碾壓總數不到二十萬人的突厥人,簡直不要太容易。
三江交彙處衝擊出來的大片平坦平原尤其適合騎兵的衝鋒,不過對於以鐵甲軍為先導的夏軍步兵集群來說,這樣平坦的地形也極為適合他們作戰。
畢竟相當一部分士兵,尤其是鐵甲軍士兵身上的鐵甲和斬馬巨劍重達數十斤,加上後麵步軍推動前進的各式戰車、投石機,越是平坦的土地才更加適合他們的行動。
羅歡、柳萬城兩人麾下這兩支鐵甲軍過去分別在東海、三齊,故而大多數士兵打交道比較少,這時兩者之間也多少存著一絲較勁的意思。
他們並列前進,身後則是十八萬步軍一字排開,戰車的前進聲、兵甲相撞的聲響,以及身後滾滾擂鼓聲和低沉的號角聲,讓人感覺到連空氣中都充斥著凜冽的肅殺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