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景山出江口,鄭孝儒率兵四千攻甑山,南陳派水軍大將陸綸率水軍救援,卻被鄭孝儒擊敗,麵對著隋軍的強大戰鬥力,陳朝在溳口、甑山、沌陽的守軍紛紛棄城而逃。
這下陳後主才知道害怕了,於是隻得派人向隋文帝求和,並且歸還了之前周羅占據的江北胡墅城(一座小城)以為誠意,希望雙方繼續和好如初。
當時隋朝很多將領紛紛建議,如今南陳兵微將寡,應該立刻發兵南下攻滅南陳,但是隋文帝卻出乎意料的否定了這些建議,而是選擇了接受南陳的求和,隨即下召撤兵。
當時長孫覽欲違命趁勢滅陳,但是一同領兵的高穎不同意,雖然口頭上說是因為陳後主母親病逝‘禮不伐喪,不能乘其舉喪而進攻’實際上,陳精兵主力皆沿江部署,有強大水軍阻攔,隋軍其實根本無力再南下渡江。
另外這時隋朝還在對付吐穀渾,因此也無力在兩個戰場上同時開戰。
隋對陳的戰略格外慎重,在攻打吐穀渾的同時小小的教訓了南陳初試兵鋒之後,隋朝依然對南陳保持著非常重視的態度。
畢竟之前無論是陳霸先、陳茜,還是陳頊的幾次大規模北伐,陳軍都爆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因此隋文帝楊堅無論如何都不敢輕視南陳,之前北齊輕視陳軍的教訓在那裏放著。
此後,陳將張子譏欲歸附隋朝,但隋以和好為名不予接納。
為了麻痹南陳,隋文帝甚至下令‘與陳鄰好甚篤’每次前線的士兵抓獲南陳的斥候、探馬,不僅不會虐待他們,甚至還會好好招待一番後再送回去,這樣一來陳後主竟然還以為隋軍懼怕了自己,更加驕橫起來。
在吐穀渾覆滅後,高熲向楊堅獻‘平陳策’提出了一個完整的平陳策略。
這一策略大體包括兩個主要內容,一是不斷騷擾陳朝,耽誤他們的農時,一次來削弱南陳的國力,畢竟在糧食決定國力的農耕社會,糧食的大幅度減少,會讓南陳的實力大幅度下降。
第二,在騷擾的同時,又要在戰略上迷惑敵人,讓陳軍對隋朝的提防心下降,這樣使隋軍可以順利渡江,克服長江天塹,解決難以渡江的戰略難點。
雖然高穎還不知道南陳對嶺南的開發使得第一點完全失效,但是他的策略依然得到了楊堅的讚賞,而愈發昏庸的陳後主顯然更是他的完美配合者,使得這個原本並不出彩的策略大放光彩。
在確定滅陳的方略後,隋文帝楊堅開始著手製定具體的用兵計劃。
這時大臣崔仲方建議在武昌以下的蘄州(今湖北蘄春)、和州(今安徽和縣)、滁州(今安徽滁縣)、方州(今江蘇六合)、吳州(今江蘇揚州)、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市)等地加派精兵,暗中經營。
在益州(今四川成都)、信州(今江西上饒)、荊州(今湖北江陵),襄州(今湖北襄陽)、郢州(今湖北鍾祥)等州趕造舟楫,作出要在這些地區發兵的樣子,將陳的注意力吸引到此處。
作為上流的蜀漢二江是水路衝要、兵家必爭之地,如果陳要進行水上決戰,必須把兵力集中到漢口、峽口(今四川宜昌),在陳溯江而上時,上流諸軍即可乘機橫渡長江;如果他們按兵不動,上流諸軍即可順流而下。
隋文帝聽後,就任命高穎為郢州刺史,按計劃經營;又命楊素在永安(今湖北新洲)修造大型船艦,進一步給南陳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
這套戰略布置,是多路並進但又有重點(長江中下遊)攻打方向,既適合於長江中下遊的地理形勢,又與陳軍防守點多、防守麵廣相一致。
在隋朝積極做好渡江南下攻打陳國的時候,仍然不斷地麻痹南陳方麵,於是陳後主愈發自以為是,整天不是在與張麗華等美人在一起歡樂,就是在與幾名幸臣填寫豔詞。
因為隋朝對自己的戰略隱瞞極為到位南陳竟然幾乎沒有人察覺,哪怕南陳的將領發現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已經徹底麻痹的陳後主依然不以為意,他甚至說“建康王氣在此,又有大江天險,隋師豈能飛渡?”
就這樣時間轉眼間就又過了三年,已經是開皇五年,夏曆二十九年,在新年剛過隋文帝忽然下詔例數南陳罪孽,下令大軍南征攻打陳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