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索羅斯演講稿:人的不確定性原則(1 / 3)

我在人生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個理念架構,它既幫助了我經營對衝基金去賺錢,又使我以政策研究慈善家的身份去用錢。但是這個理念架構的本身不是關於錢,而是有關一個哲學家們早已深入研究過的主題,即思維與現實之間的關係。我對這一哲學命題的研究,是從50年代末在倫敦經濟學院學習時開始的。我提前一年完成了結業考試,所以在拿到學位之前有一年的自由時間。我可以自己選導師,於是選了在維也納出生的哲學家卡爾·波普。他的著作《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對我影響甚深。

波普在書中論述,經驗性的真知不可能是絕對確定的。即使是科學原理也不能完全沒有一絲疑義地被證實:隻能通過檢驗來證偽。即一個失敗了的檢驗就足以證偽,而再多的確認性的例證也不能夠完全證實。科學原理的特征是假定性,其真實性要能經受證偽的檢驗。聲稱擁有絕對真理的意識形態是一種謬誤的宣稱,所以隻能用強製手段強加於社會。所有這類意識形態都會導致壓迫。而波普提出了一個更有吸引力的社會組織形式:開放社會。在這個社會裏人們有自由持有不同的見解,並且依法治理,可使有不同觀點和利益的人們和平地生活在一起。因為我在德國和俄國占領下的匈牙利這塊土地上生活過,所以開放社會的理念對我有極大的吸引力。

我在讀波普的著作時也在研究經濟學理論。波普強調人的認知的不完美,而經濟學中完美競爭理論假定完美的認知。這兩者之間的矛盾觸動了我,使我開始對經濟理論的假設前提有所質疑。這是激發我進行哲學思考的兩個主要的理論根據,當然還有其他許多次要的方麵。

我的哲學理念的形成也深受我個人經曆的影響。我個性成長時期是在1944年德國占領匈牙利時。那時我十四歲,來自經濟狀況尚可的中產階級家庭,突然隻因為我是猶太人而要麵對被驅逐和殺害的可能。幸虧我父親對這一“遠非均衡”的情況早有準備。他經過了俄國革命,那是他的成長經曆。在俄國革命之前他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年輕人。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自願參加了奧匈聯軍,結果被俄國人俘虜,作為戰俘被送到西伯利亞。因為有抱負,他成了戰俘們自辦報紙的編輯。報紙是手抄的,貼在一塊木板上,叫《木板報》。這使他很有威信,被選為戰俘的代表。後來附近一個集中營的一些戰俘逃跑,他們的代表被槍斃作為懲戒。我父親沒有坐等同樣的事在他的集中營發生,而是組織領導了一個越獄出逃小組。他們計劃做一個木筏,順著河道漂往大海。但是他的地理知識不夠,不知道在西伯利亞地區所有的河都流向北冰洋。他們漂泊了幾個星期才發現是在朝著北極漂流,後來又用了幾個月才穿過針葉林帶回到文明世界。經過一係列艱難險阻,我父親最後終於回到匈牙利。如果當初他留在集中營可能早就回家了。

父親回家後完全變了一個人,在戰亂中的經曆深深影響了他。他失去了雄心抱負,隻希望享受人生別無他求。他傳給孩子們的價值觀非常不同於我們生活的那個年代。他沒有願望積累財富或在社會上成名。相反,他隻工作到夠養家過日子即可。我還記得被父親派去到他的大客戶那裏借錢,好去滑雪度假。回來後他會牢騷滿腹好幾個星期,因為得多工作還債。所以盡管我們家境不錯,但不是典型的中等資產階級家庭,而且我們以與眾不同為榮。

1944年德國占領匈牙利時,我父親立刻意識是到了非常時期,通常的規則不再適用。他為自己家人和其他一些人搞了虛假的身份證,有錢的付了錢,沒錢的他免費幫忙。他們大多數都幸存下來。這是我父親一生中最自豪的事。以虛假身份生活的經曆,對我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我們隨時有生命危險,周圍的人不斷消失,我們不但幸存下來還可以幫助別人。我們與天使為伍,戰勝了許多難以想象的艱險。這令我感到自己很獨特,我們的經曆太驚險了。父親是我可靠的向導,我們安然無恙地過來了。一個十四歲的孩子還能奢望什麼呢?

有了逃生的驚心動魄的經曆之後,平靜生活開始變得乏味。我在尋找新的挑戰,並且在父親的幫助下成功地離開了匈牙利,十七歲時到了倫敦去上學。我學習的主要興趣,是想對我出生下來的這個奇怪的世界有所了解。但必須坦白,我也有幻想成為一個重要的哲學家,我相信自己有與眾不同的見解。

在倫敦的生活使我大失所望。我沒有錢,很孤獨,而且沒人有興趣聽我想說的話。但即使環境迫使我去做一些平庸的事,我並沒有放棄自己在哲學上的抱負。學業結束後我找了幾個工作都不對路,最後終於在紐約做起了套彙交易,但業餘時間還是繼續我的哲學研究。

就這樣我寫了第一篇主要論文,題為《意識的重擔》。論文試圖按照波普開放社會和封閉社會的模式框架,將自然有機社會與傳統思維方式對應關聯;封閉社會與教條式思維對應關聯;開放社會與批判式思維對應關聯。 我未能很好地解答的是,思維方式與現實情況之間相互關係的性質。這個問題繼續吸引著我,這也就是我為什麼提出了相關反射的概念,下麵我會做更詳細的闡述探討。

恰恰是相關反射理念使我對金融市場有了比現行的主導理論更好的新認識。這給了我一種優勢,先是作為證券分析家,後來作為對衝基金管理者。我覺得自己掌握了一個新的重大發現,也許可以使我實現成為一個重要哲學家的夢想。有一段時間生意生涯受挫時,我將全部精力投入了哲學理念的研究。但是我太珍惜這一發現而到了無法擺脫的地步。我感到相關反射的理念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索。我鑽得越來越深,以至迷失在自己複雜的思維之中。早上醒來時我無法理解前一天晚上寫的東西。這時我決定放棄哲學探索,集中精力賺錢。在很多年之後做了一個成功的對衝基金經營者之後,才又回到我的哲學研究。

我的第一本書《金融煉金術》是1987年出版的。在書中我試圖解釋自己看待金融市場的內在哲學理念。對衝基金行業中的很多人都讀過此書,商學院也將其作為教材,但是其中的哲學論述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這些論點被忽視為是一個成功商人的自負,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哲學家。

我自己也開始懷疑,是不是真的有一個新的重大見解。畢竟我所涉及的主題是眾多哲學家自古以來就在研究的。我有什麼理由認為自己有新的發現,尤其是沒有別人這樣認為?毫無疑問這個理念架構對我個人來說十分有用,但其他人似乎並不像我一樣覺得有價值。我不得不接受他們的判斷。我並沒有完全放棄自己的哲學興趣,但隻將其作為個人愛好來對待。在我的生意和慈善事業中,我繼續受這一理念架構的引導,而且慈善事業在我生活中占的位置越來越重要。我每寫一本書都忠實地引用我的論述。這有助於我拓展這一理念架構,但我仍然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失敗的哲學家。有一次我講座的題目就是 《一個失敗了的哲學家的又一次嚐試》。

這一切都被2008年的金融危機改變了。我的理念架構使我既預見到了這場危機,又能在它終於到來時可以應對。它還使我比大多數其他人能更好地解釋和預測事件的發展。這使我改變了我自己以及別人對此理念的評估。我的哲學理念已不再是一個個人的問題,它應該被認真對待,也許可以為我們對現實的理解有所貢獻。正是這一點促使我來做這個係列講座。

好,現在就開始。今天這一講中我將大致介紹易誤論和相關反射論的基本內容。明天將這些理念運用於分析金融市場,然後用於分析政治問題,也涉及開放社會的理念。第四講將探討市場價值與道德價值的區別。第五講對眼下麵臨的曆史時刻提出一些預測及對策。

可以用兩個相對簡單的命題說明我的核心思想。一個是,在有思維能力的參與者的情況下,參與者對世界的看法永遠是局部和曲解的。這是謬誤難免論即“易誤論”。另一個是,這些曲解了的觀點可以影響參與者所處的情況,因為錯誤的看法會導致錯誤的行為。這是相互影響的“相關反射原則”。比如,把吸毒成癮者當罪犯對待會引起犯罪行為。因為它對吸毒問題的理解錯誤,而幹預了對成癮者的適當治療。另一個例子,把政府看成是壞事則容易造成壞的政府。

兩個命題其實都是人之常情, 所以當評論我的人說我講的不過是顯而易見的事,他們說的對, 但隻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我的命題有意義之處,在於它們還沒有被廣泛認識接受。特別是相關反射的概念被故意忽視,甚至被經濟學理論否認,而經濟學是社會科學中最發達和最有影響力的一門學科。我的理念架構值得受到重視,不是因為它是一個新發現,而是因為像相關反射這樣屬於常識範圍的概念,竟被如此故意忽視。相關反射論成了為要徒勞地追求對人類事務的確定性的犧牲品,尤其是在經濟學領域,而不確定性恰恰是人類事務最關鍵的特性。經濟學理論是建立在均衡的概念上,它與相關反射的概念直接衝突。我將在下一講中說明,這兩個觀念如何導致了對金融市場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