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位於西寧市以西約80千米,是鑲嵌在青藏高原上的一顆明珠,它不但具有極富特色的自然地理環境,而且有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
早在641年的一天,在青藏高原荒涼冷寂的土路上,一行人馬艱難地向西跋涉著。與當地景物極不協調的是行進隊伍中有一乘豪華的大轎子。人們不禁覺得奇怪,這種隻有在京城才能見到的轎子,怎麼抬到這遠離市井的荒漠來了呢?
原來,唐太宗李世民為了保持邊疆的穩定,加強漢藏兩族的友好關係,將女兒文成公主嫁給了蕃王鬆讚幹布。人們看到的,正是文成公主走在遠嫁西藏的途中。這當中還留下了一段傳奇的故事。
傳說文成公主赴藏時,轎子停在現在青海湖邊的日月山上,她下轎西望,隻見莽莽草原渺無人煙,到處是一片荒涼的景象,心中油然升起思鄉之情。於是取出唐王蹭送的日月寶鏡來看,鏡中映出京城繁華熱鬧的景象。兩相對比,更覺得傷心難過,一不小心,將寶鏡摔下山去,傾刻間便形成了一片無邊的湖泊,這就是今天的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國湖泊中的驕子,它不僅是我國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半鹹水湖。麵積約為4680平方千米,周長約360千米,東西長106千米,南北寬63千米,最深處28.7米,蓄水量約854.45億立方米,湖麵海拔高度約3200米,比兩座東嶽泰山還要高一些。由於青海湖所處的地勢較高,氣候十分涼爽,即使是在盛夏,日平均氣溫也隻有15弋左右,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青海湖周圍的甘子河、沙柳河、布哈河等多條河流從四麵八方為湖泊注人新水,帶來了大量的有機質、浮遊生物、植物,使得青海湖魚兒肥美,水草豐盛。
在青海湖的西麵,有一個不太大的小島,靜臥在湖邊,那就是舉世聞名的青海湖鳥島。每年的3月,江南雖已是風和日麗,百花爭豔,青藏高原卻是白雪皚皚,寒風陣陣。盡管如此,成千上萬隻候鳥從幾千千米之外的孟加拉、尼泊爾、緬甸和印度等地來到這裏。有資料表明,1977年,這個麵積僅有0.11平方千米的小島上,竟有斑頭雁、天鵝、棕頭鷗、鸕鶿等候鳥10多萬隻,使這裏成為真正的鳥的世界、鳥的海洋。
鳥類為什麼偏愛青海湖鳥島這個地方呢?原因是青海湖處於海拔和諱度都較高的地區,夏天氣候溫涼適宜,日照足,時間長,僻靜安全,少有汙染,是鳥類避暑育雛的難得之地,所以成了青海湖上鳥類聚集的地方。
當鳥兒住滿了島上的時候,小島變得喧鬧起來。鳥兒們一上島,便開始了緊張地忙碌。它們不辭辛苦地搭巢築窩,鳥巢多築在地勢較高,比較幹燥的地方。鳥巢的密度之大,數量之多十分驚人,但鳥兒之間似乎十分體諒和關照,所以盡管鳥兒多,這裏卻顯得滿而不亂,多而不雜,一派熱鬧而有序的場麵。
每當清晨東方剛剛透出晨曦的時候,這島便開始喧鬧起來,數不清的各種鳥的叫聲此起彼狀,聲聞數裏,熱鬧非凡。如果聽到異常動靜,群鳥騰空而起,遮天蔽日,蔚為壯觀。
鳥島四麵環水,人跡罕至,鳥兒得以悠閑地生活和繁衍。但是,偶爾也會出現一些“意外”。有的時候,惡魔般的黑鷹會突然飛臨島上,妄圖獵取雛鳥。這時,成群的鳥兒便會一齊參戰,轟然而上,從四麵八方直起攻擊,黑鷹見勢不好,便飛快地逃跑,群鳥直到追出很遠,方才罷休。
有一隻狐狸自以為聰明,順著浮冰悄悄來到島上,企圖獵殺鳥類,不料它剛一上岸,就被警惕的鳥群發現了,隻聽“呼”的一聲,無數的鳥兒飛到空中,在狐狸的頭上盤旋,叫聲驚天動地。片刻,群鳥好像聽到了號令,暴雨般的鳥屎劈頭蓋臉地落了下來,弄得狐狸頭不能抬,眼不能睜,暈頭轉向地在原地打轉,緊接著,那些食魚鳥類用尖利的長嘴,亂箭般地輪番猛啄狐狸的背部和眼睛。狐狸痛得暴跳如雷,進行瘋狂反撲。可是它怎能擋得了來自四麵八方無數隻勇敢的鳥兒。不一會,狐狸便精疲力竭,癱倒在地,一命嗚乎了。看來,弱小的鳥兒,隻要團結起來,就能戰勝凶惡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