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訂婚店的傳說(1 / 2)

故事發生在唐德宗貞元年間,當時在長安城的東南郊區有戶韋家,韋家生了個兒子取名韋固。韋固出生不久便失去雙親,因此被收養在親友家裏。韋固十幾歲之後便打算早日找到如意的姑娘成婚,快一點離開親友成家立業。因此,他四處托人說親,也見了不少姑娘家,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

憲宗元和二年的一天,韋固去清河辦事,途中便在宋城的一家旅店住下了。這旅店有個路過的客人非常熱心,他知道韋固的事情之後便說起了上任清河司馬潘昉家的女兒。這客人覺得韋固條件還不錯,就建議他去司馬家求親,還約好翌日早上在旅店西邊的龍興寺會麵。

因求婚之心急切,韋固按捺不住心底的激動,翌日清晨天還沒亮開就趕到龍興寺門口等候。此時寺門口靜悄悄的,月光下,有個老人靠著布袋,坐在門口的台階上專心致誌地看著書。等了很久,韋固有些無聊,便過去看那老頭看的是什麼書。韋固平時也算是有些才華,可是那老頭手中的書他硬是一個字都不認得,書上的字既非隸書篆字也非梵文蝌蚪字。韋固問老頭:“老人家啊,您這手中的書是哪裏弄來的啊,我也算是識得不少字,可怎麼一個字都不認識?”

老人家微微一笑,道:“這書可不是你們人間的,你當然不認得上麵的字了。”

韋固更奇怪了,問道:“不是人間的又是哪裏的?”

老頭道:“陰間的!”

“這書是陰間的?”韋固說道:“這麼說您也是陰間之人了?可你怎麼跑到人間來了呢?”

老人道:“陰間的人怎麼就不能來凡間了?你們凡間人的壽命可都被掌握在陰間官員的手上呢!你能碰到我是因為你起得太早,那些在路上行走的人當中人鬼各一半呢,隻是你分不出來罷了!”

韋固也不害怕,繼續問道:“那,您掌管的是哪方麵的事務呢?”

老頭說:“我是掌管凡間姻緣的,凡人生下後我那婚姻簿上就會將他們未來的婚姻給記載清楚了,是不能更改的!”

一聽說老人掌管姻緣簿,韋固便高興起來,說道:“太好了,我叫韋固,自小就是個孤兒,現在想早些成婚,尋覓了幾年這事兒也沒成,昨天我跟一個人約好在這裏碰麵,他帶我去潘司馬家去求親,您不妨說說我與司馬家的女兒姻緣如何?”

老頭聽完話便說道:“你和她成不了。人間姻緣都是早就注定的,況且以你的條件怎麼可能跟司馬家的女兒成婚呢?你的妻子今年才3歲,你要等到她長大到17歲方能娶她成婚!”

見老頭這樣說,韋固心中就不高興,又問:“您身後那布袋裝的是什麼?”

老頭說:“那些就是用來拴住夫妻的紅繩,你腳上已經有紅繩跟那個小姑娘係上了,所以啊,你是不可能跟其他姑娘結婚的。”

韋固問:“您告訴我,我的妻子是誰家的女兒?”

老頭也不隱瞞,說:“北邊賣菜陳婆家的女兒,便是將來你的妻子了。”

韋固道:“那您能指給我看嗎?”

老頭說:“可以,陳婆常在賣菜的時候帶她出來,到時我指給你看就可以了。”

等到天亮之後,跟韋固約好的人沒有如約出現。不久,老人扛著布袋就往北邊走,韋固則一直跟隨在他後麵。到了菜市場,他便看見一個模樣醜陋的老婦人抱著一個小女孩走了出來。老頭指著那個小女孩,道:“那個小女孩便是你妻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