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張姓大戶人家幾代都統治著燕地,張家人甚少擺官架子,為人謙遜,禮賢下士,一直都受燕地民眾的愛戴。後來到了張家後人張直方繼承祖業的時候,情況就大不如前了。張直方生性跋扈,割據一方之後便整日裏尋歡作樂,四處為禍,根本就不把民眾疾苦放在心頭。久而久之,張直方便遭到百姓的唾罵,就連駐軍也對他產生了不滿,見燕地不宜久留,張直方便上書皇上,請求回京任職。鹹通十一年,皇上答應了張直方的請求,讓他當上了把守京城的大將軍。
到京城之後,張直方稟性難移,依舊跟往常一樣飛揚跋扈,整天帶著自己的嘍囉到處惹是生非,京城治安責備他他拋諸腦後,下屬稍有不如意便遭他拳打腳踢,重則斬殺。不久,京城百姓就對張直方產生不滿,很快就到了怨聲載道的地步。有同僚了解到這些事之後便勸張直方收斂一下,可張直方充耳不聞,就連他的母親都大言不慚地說:“我兒子本分得不能在本分了,京城哪有比他還本分的人啊!”
於是,張直方的氣焰更加囂張起來,為非作歹的習性一天勝過一天。不久,有人上書皇上,要求治張直方的罪。因為張家祖上為朝廷立下不少汗馬功勞,皇上不忍心抓張直方治罪,便下旨將他降職為昭王府的司馬,派往東都洛陽。
到了洛陽之後,張直方仍然不思悔改,見沒有皇上的約束之後變得更為放肆起來。不多久,洛陽城的民眾就怕了他,不僅這樣,就連洛陽城附近的飛禽走獸遇到了張直方都害怕得掉頭就跑。當時,洛陽有個遊手好閑的窮書生叫王知古,因為屢次應試不中他便整日在街頭遊玩,以玩球和喝酒為樂。後來,張直方聽說了王知古這麼個人,便請到家裏來一起喝酒。王知古言辭犀利,又有些文采,就得到了張直方的欣賞。一來二去之後,兩人便成了臭味相投的好朋友。
鹹通十三年冬天,王知古又混到身無分文,他跑到張直方那裏準備借點錢周濟一下。張直方正欲出門狩獵,見王知古來了便滿臉笑容的迎接,還要王知古同他一起去打獵。王知古衣著單薄,本來是過來借錢的,見張直方這樣說就有些猶豫。張直方一眼看穿,吩咐下人道:“快去給王賢弟拿件黑短袍!”
王知古推辭不下就穿上短袍,又披了件麻衣,與張直方一同上路了。一行人剛出城門,天上就飄起鵝毛大雪。他們沒有受天氣的影響,有說有笑地渡過伊水,來到萬安山北邊。沒想到打獵收獲很多,張直方很高興,便召集大家取火烤肉。很快,大夥便圍在一起飲酒吃肉,好不痛快。
接近黃昏的時候,雪剛剛停,王知古便發現有隻大狐狸從馬前邊跑了出來。借著酒勁,王知古上馬便一路追趕,可是一直追了幾裏地還是沒能追到。此時天色已晚,王知古與張直方他們走散,四周全是白茫茫一片,沒多久他便迷路了。後來,王知古看到遠方有個微弱的火光在跳動,以為那裏住著人家,便朝那邊趕過去。走了十幾裏地之後,王知古到了一片森林的邊緣,發現燈光正是從裏麵透出來的,於是就壯著膽子往裏麵走去。不多久便發現眼前赫然出現一座碩大的莊園。這莊園外邊高牆聳立,朱漆大門巍峨挺拔,一看就是個了不得的大戶人家。王知古下了馬,卻不敢去敲門,隻得在大門前來回走動,等待著天亮便離開。不久,守門的人被王知古的馬驚動,便從裏麵問道:“門外何人?”
王知古道:“洛陽城書生,王知古。因喝醉酒便迷失了方向,加上馬兒狂躁,一路奔走就到了這裏,我天亮就離開,還請見諒。”
守門人說道:“此乃南海副使崔中丞的居所,此刻隻女主人在家,能不能留你在此我還得請示一下女主人!”
王知古害怕天黑之後容易迷失方向,隻得在門外慢慢等候守門人的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