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時期,河北有個叫吳保安的人在遂州方義縣當縣尉,負責當地社會治安。吳保安自幼便飽讀詩書,才能出眾,所以並不滿意在遙遠的南方當這麼個芝麻小官。加上年紀越來越大,吳保安便時刻謀求其他出路。當時,吳保安的同鄉郭元振是朝廷的宰相,因此他想請郭元振幫忙,隻是一直都沒碰到好機會。
郭元振有個侄兒叫郭仲翔,仲翔自小天資聰慧,長大後更是才華出眾,因而深得郭元振的喜愛。為了能讓仲翔的一身才華有施展之處,郭元振一直都在尋找機會為他謀個官職。後來,姚州都督李蒙領旨前往南方鎮壓叛亂,出征前,李蒙到郭元振府上辭行。郭元振便把仲翔引薦給他,說道:“賢侄仲翔家父早逝,雖有些才華,但一直未能謀到一官半職,如今你去南方平亂,就帶上他去立些戰功,將來我也好在皇上麵前舉薦他。”
李蒙欣然應允,便任命郭仲翔為判官,跟隨左右。後來,郭仲翔跟隨李蒙抵達四川成都。得知郭仲翔到了四川,吳保安就托人帶信給他,求他在李蒙麵前引薦一下。仲翔看了信之後,念及同鄉之情,就跟李將軍舉薦了吳保安。見有宰相的侄子推薦,加之當時軍中急需有用之人,李將軍二話沒說,當即就給吳保安下了委任狀,要他進軍隊任管記,負責部隊的文書等事務。吳保安得知後高興不已,立即起程。吳保安還未抵達部隊時,叛軍已經攻至守軍防護地帶。李將軍調兵遣將直奔姚州前線,當即就打了場勝仗。叛軍遇到李將軍的部隊後銳氣頓失,節節敗退。李將軍領兵乘勝追擊,不想因輕敵而中了敵軍埋伏,命喪沙場。其他人則被敵軍俘虜,敵軍沒有對俘虜大開殺戒,而是要所有俘虜寫信要他們的家人帶上足夠的財務前來贖人。普通士兵需絲絹30匹贖命,因為郭仲翔是當朝宰相的侄兒,所以需要絲絹1000匹才能贖命。
吳保安抵達姚州之後,因為李蒙全軍覆沒,他也就沒了去路,隻得在姚州逗留。不久,他收到郭仲翔托人帶過來的信。郭仲翔在信中說他已經被俘,要吳保安速去告知伯父郭元振,讓他帶上1000匹絲絹前來贖他。此外,郭仲翔還交代吳保安,倘若他的伯父拿不出這麼多財物的話,就請吳保安想想辦法。
吳保安收到信之後頓時就失了方寸,因郭元振不久前就去世了,他已經很久都沒有與郭家取得聯係了。為了讓郭仲翔安心,吳保安當即回信答應定會想辦法贖他出來。可是,吳保安家境並不富裕,即便變賣了大部分家產,也隻湊得200匹絲絹。為了早點湊齊1000匹絲絹,吳保安拋棄妻子兒女,隻身趕往姚州經商,希望能早日湊夠數贖回郭仲翔。吳保安這一幹就是10年,10年中他每天起早貪黑,勤儉節約,總共卻隻湊齊了絲絹700匹。
因為家中所有財產都讓吳保安變賣了,他的妻子最終無法維持生計,隻得帶上小兒子去姚州尋找吳保安。途中,她隨身所帶幹糧吃光了,兒子餓得嚎啕大哭卻毫無辦法,隻得坐在路邊傷心欲絕。這時,外出辦理公務的姚州都督楊安居途經此地,看見路旁有婦人哭得如此傷心,便停下盤問。
吳保安的妻子便道出實情:“我本方義縣縣尉吳保安的妻子,10年前,我丈夫的好友被叛軍抓走,那好友便求我丈夫設法贖他出來。於是,我丈夫便拋下全家,隻身去了姚州,從此杳無音訊。因為家裏窮得無法生活,我隻好帶上兒子來尋找丈夫。可走到這半路上,身上的幹糧用盡,恐怕要餓死在半路上了。”
楊安居心地善良,聽了她的話之後就動了情,說:“我乃姚州都督,你且不要傷心難過,我一定會想辦法幫助你們娘倆的。你趕緊帶上兒子趕往前麵的驛站,我在那裏等你。”
說完話,楊安居便走了。吳保安的妻子見有人搭救,心裏便高興起來,趕緊擦幹眼淚帶著兒子往驛站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