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製作榧木棋盤的世家有一個代代相沿的傳統,父親備材,留給兒子製作。原木準備成棋盤大小的工序叫‘木取’,陰暗處自然幹燥,一般十多載方可完成。厚度增一寸,幹燥多一年,以致有的精品需要幾十年的‘木取’時間。新木色白,然後逐步泛出油黃。此橔色澤暗至黃褐,似油不油,用手摸著卻無粘塵,應該曆經了數百年……”
見康熙聽得津津有味,徐星友跟著將棋橔翻轉,指著一方深約寸餘、四方鬥型孔口繼續說道:“此謂‘音受’,亦稱‘血溜’,如此方便原木散發水分,促進幹燥。且落棋時更會產生悅耳的回音,以增弈者情趣。據聞,榧木棋橔妙處還在於棋子敲上去後,棋盤會微微下凹,如此棋子便不會移動。收盤時,用巾帛醮溫水擦拭,不大一會兒,可複原狀。”
“甚為奇特!”康熙跟著彎下腰,細細拂拭棋橔。一股原木香氣,絲絲縷縷,間歇地鑽入鼻孔,康熙精神油然一振,“朕視其手工活兒精細得很,別看隻是一塊方方的木頭,著實不遜我朝‘造辦處’的工藝。”
“聖上英明!”徐星友接上話頭,“此物定是‘鬼頭’‘吉田’兩家其中之一所製。據悉兩家皆有三百年以上的工藝傳承。除去‘木取’,還有‘玉切’、粗刨、細刨、‘獨木刻線’……每道工藝不是費時間,就是苛求卓絕。聖上請看,這個盤麵初看平滑,仔細觀之,乃以天元為中心,延四周徐徐向下,據說這樣棋子打在上麵的音質更佳,以奴才眼光看,此物實屬棋橔中的‘極品’!”
康熙微微頷首,徐星友接著進言:“聖上,這些個棋子更加稀罕!”
“哦?”康熙不由將目光移向兩隻棋罐中盛著的黑棋、白子,伸手各掏出幾枚,玩賞片刻,轉身說道:“呣……這些棋子看似普通,不過以朕目測,每一枚外觀尺寸近乎一致,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了。燈下照著看,黑、白子皆有不同的花色紋路,質地堅硬,又不失溫潤,到底何物所製?”
“該棋子確實大有掌故。奴才隻在若幹年前曾經聽聞,當下來看,這就是東瀛棋士心中的聖物‘化石子’。”
“化石子?”康熙沉吟問道。
“據說動物和樹木屍骸千萬年深埋地下之後,少數終會結化成岩,所謂‘化石’也。”徐星友接著稟告:“傳言距此五百年前,鐮倉時代的開創者源賴朝大將軍酷愛對弈,大權天下之後,遂命當時製棋第一巧匠羽田覺,遴選天下各色稀罕材料造一副棋子。羽田花費數年精挑細選,最後決定采用烏木化石成黑子,蛤貝化石成白子,窮盡三年心血,最後各成黑白子百餘粒,合成一副弈子。臣細觀之,每枚棋子規製嚴整,棋麵、棋腹、棋耳幾乎無二,實在歎服羽田製棋精工之手段,不苟之精神,並數年一貫之毅力!”
“東瀛棋士目前水準怎樣?”康熙突然轉了話鋒。
徐星友片刻停頓,然後微微臉紅,據實稟告:“東瀛圍棋自一千年前‘奈良時代’開始興盛,曆經‘平安’‘鐮倉’‘戰國’時代,逐漸形成四大門派,其中‘本因坊’一貫最盛。如今的本因坊四世掌門名叫‘道雪’,同時掌著四大門派之首‘名人’的稱號。據東瀛棋士傳言,道雪行棋飄逸莫測,開局取勢,綿綿發力。在日本國內所向披靡十多年,被公推為幾百年一出的鬼手,尊為‘棋聖’!”
“與徐待詔比較如何?”康熙見徐星友扯遠了,直接打斷。
“……奴才不敢欺瞞聖上,三年前臣與琉球國第一名手,王子‘親雲上濱’對過一局,臣授其三子,不過僥幸取勝。聽聞去年‘親雲上濱’與道雪對過一局,道雪讓先四子,卻是完勝。依此相較,奴才不如道雪!”徐星友和盤托出。
康熙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徐徐言道:“不瞞徐待詔,日本國使團中正有道雪隨行。今天東瀛使團公然提出,請求大清派出第一國手與道雪手談一局。朕也聽說,圍棋一枝在東瀛已成強勢,唯恐徐卿失手,有損天朝的威儀……”
康熙與徐星友下棋多了,話也越說越直白。但一位偉大帝王內心的沉重,又不是完全可以向一個“棋待詔”和盤托出的……當時,康熙平定三藩不久,朝野上下正在全力籌備攻台。然而大清國四周邊疆一直暗流湧動。
北麵的沙俄和噶爾丹,西麵的新疆和西藏,南麵的交趾和暹羅都不安穩……東邊的日本,目前由“德川幕府”把持,對高麗和琉球一向垂涎,如若不是畏懼中華地廣人眾,會否對台灣蠢蠢欲動,未嚐可知……
七十多年前,日本鹿兒島“薩摩藩”入侵琉球,琉球從此被迫暗地向日本稱臣,並且定期交納賦稅。按照奏報,琉球民間長久流傳著一種說法:“唐乃傘,大和乃馬蹄,琉球乃針頭。”意思是:中國如傘,琉球受其庇護;日本如馬蹄,琉球受其踐踏;而琉球自己則如針頭般弱小。
朝廷此次決心鞭指台澎,日本畏懼天朝的武力威嚴,以獻寶安撫大清,免得中日在琉球橫生枝節,應該是一層意思。借著圍棋切磋試探大清國力,恐怕是另一層意思吧!
想到日本可能在不久的台海大戰中有上下其手,渾水摸魚的可能,康熙不禁脫口而出:“這局棋,我們還真是輸不起呢……不過借故拒絕,好像也不妥當……”
徐星友暗自掂量:若黃師出山,勝算幾有八成,不過黃師生性不羈,先前薦於聖駕,觸犯龍顏,幾乎折其性命。自己舍身力保,方才護其周全。再薦黃師,不知是否妥當……
“徐待詔怎麼不吭氣兒了?”康熙忽然發問。
徐星友的圓臉又滲出了一層汗油,慌忙應道:“奴才不敢妄言……”
“你是不是又想到那個黃待詔啦?”康熙絕頂智慧,居然一下點破徐星友的心思。
他們所指的“黃師”“黃待詔”,本名黃霞,號“龍士”,是康熙朝乃至近代中國棋壇最神奇的一位人物,憑借超群的圍棋技藝,與當時名士顧炎武、黃宗羲等並稱為“十四聖人”,身後同範西屏、施襄夏一起被尊為“清朝三大棋聖”,並且排位居首。黃龍士每次和徐星友下棋,需讓三子,雙方才有輸贏的懸念,且依然勝多負少。徐星友是個棋癡,除黃霞外海內已無敵手,故此不但引為知己,更是敬為師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