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路11號(1 / 3)

_

f���“什麼?戴振綱說這副棋不是他家的?那他為啥這麼費勁到美國去把這兩件東西搞回來?就是為了歸還給幾十年前的主人?”當宇翔把話說完,王建民在家中的書房連續問了女婿幾個問題,又像在盤問自己。

“的確是這個情況。據說振綱他們祖上是開鏢局的,極其看重信用……”宇翔恭敬地回答,同時盡力為振綱解釋和開脫。

“狗屁!這個奸商,我們給了他這麼大一個果子都不懂‘投桃報李’,在玩‘不見兔子不撒鷹’吧?虧你還把他當朋友……你再跟他接觸一下,務必讓他知道,如果他死抱著這點眼前利益不鬆手,不但得不到‘龍江街道A地塊’,還有更大的麻煩等著他……哼,這些商人都一樣,‘蠟燭不點不亮,敬酒不吃吃罰酒’!”

王建民在“換位思考”,但其中的一種情形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王副省長這些日子,感到越來越惶恐,似乎已經有無數雙看不見的眼睛盯著自己,所以他更加小心翼翼,除了在這間書房,絕口不提涉及私密的話題。他感覺,如果不能迅速地同沙駱洲接上關係,登上自己心中的“諾亞方舟”,那麼一場不期而遇的暴風雨不知何時就會將自己這艘船傾沒到海底!

“……”宇翔沉默不語。

“你想想,幾十年前的托付,現在圍棋的主人連個影子都沒有,他們能還給誰?不是找個借口忽悠你,還能是啥?”王建民繼續推論……

江北區桃源路11號是一座具有新古典主義特征,英國喬治時期風格的建築,同時透著西班牙“巴洛克”的神韻。

振綱今天開車與戴興盛來到這裏,目的就是了卻祖孫三代人七十年的夙願:將“化石子”和“神頭橔”物歸原主。

這座房子的主人就是張強父親,七十年前的黃貴權先生,前武陵省委書記張興華。

自從馨蘭離家出走,振綱見到馨蘭留給自己的信和帶有“茂春”鏤飾的翡翠鐲子,就意識到,自己意外尋找到了兩件寶物本主的下落……

張老年逾耄耋,他的“老太婆”已經離世多年。雖然他腿腳有點不方便,白天大多坐在輪椅上,由一個小保姆推進推出,但身體依然硬朗,腦子特別好使。

張老每天一早起來,洗漱完畢之後,先就著牛奶吃一片麵包,然後到室外調勻一會兒呼吸,接著活動一下上身(拍拍肩,拍拍手臂,脖子左右轉轉),最後坐在靠近花園的書房,手持一張《武陵晨報》,用放大鏡一行一行慢慢閱讀……從報上,他高興地看到中國老百姓生活富足,中國經濟、科技力量日益強大……但同時又對社會風氣敗壞憂心忡忡……午睡之後,秘書小晏一般會陪他下一兩盤圍棋……

晚餐六點半開始,七點前結束,老人家看完《新聞聯播》,就會反複聽他收藏的一些京劇老唱片,尤其以老生為主,前後四大“須生”(餘叔岩、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的唱段都有一些……

多年的生活規律,幾乎一成不變,變化的隻是春秋寒暑,陰晴雨雪。不過近些日子,張老取消了午睡後下棋的作息(他要去醫院)……每次回來,總會多一層疲倦和蒼老。

老爺子一輩子起起落落,飽嚐人間悲歡離合,對人的一生以及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參悟透了,所以看得很淡泊。離休之後,幾乎遠離紅塵。各種托請、各類活動、各式飯局一概拒絕,門庭也漸漸如他所願,冷清下來。

王建民剛一開始每周都會到家中坐坐,後來一個月一次,再後來半年一次來看望一下“老爺子”……現在除了春節,老爺子隻在電視裏看到王建民了。

這時小晏走了進來,輕聲說道:“張老,有一對姓戴的父子來看您。其中一個自稱是您七十年前的故交……”

“七十年前……那不是日本鬼子剛剛打進中國的時候嗎?姓戴?啊呀,莫非是萬麟師傅的孩子們來看我啦?晏秘書,快把他們請到書房,泡兩杯好茶……小玲,你先把我推到臥室換身正式的衣服……”這座宅子好久沒這麼熱鬧了。

老爺子已經找不到戴興盛童年的痕跡,但仍能夠透過眉眼,從遺傳的角度印證自己的猜測,接著他招呼戴興盛走近一些,戴興盛趕緊湊過去,一邊伸手想去扶一下老人,一邊說:“權叔您老身體還挺硬朗啊!”

話音未落,老爺子忽然一下將戴興盛送過來的手頂住,隨即翻掌抵住了戴興盛的食指、中指關節,身體猛然往下一沉……戴興盛識得,那是自家“擒拿”中的第三式,不過老爺子畢竟腕力衰弱,戴興盛隻需手形一轉即可擺脫,戴興盛卻順著對方的力,被對麵的老者擒個正著……“哈哈,這是師傅教我的哦……不過勁都散了,再也合不住啦。”秘書小晏口中的“張老”開心得像個孩子……

托付了“化石子”“神頭橔”,黃貴權一下子輕鬆了不少。他靜下心仔細考慮之後,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迅速遣散家裏所有仆從;

第二件,那些年兵荒馬亂,黃家暗地囤了一些武器彈藥,以防不測之需。雖然這些火器已經起不了看家護院的作用,但總歸派上了用場。黃貴權將彈藥中所有可以引發爆炸的“火藥”搗鼓出來,製成一個威力巨大的“炸藥包”藏在木箱裏麵,然後利用箱蓋做了觸發器,最後有意散亂地在上麵鋪了一層新土;

第三件,收拾了一些值錢的細軟,到父母墳上磕了頭,之後隻身從西城門潛出沱州,趕往江南水城。他希望能夠找到弟弟一家屍首的下落,偷偷祭拜一下再趕往重慶。

鎮江西南郊十多公裏處,雄踞著兩座青山,贛船山和高驪山。鎮江至句容的一條狹長的公路從兩山之間穿過,公路上日軍的車隊來往頻繁。日軍當時正忙著向武漢進攻而調兵遣將,為此每天都有幾十輛日軍汽車通過,往返時間非常有規律。

與此同時,新四軍一支隊在陳毅、粟裕的帶領下進抵蘇南。

如何才能取得失去抗戰信心群眾的信任?勝仗,隻有打更多的勝仗,才能鼓起民眾抗日的信心!粟裕將軍決定在山多林密的韋崗一帶伏擊日本軍車,挫一挫日軍的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