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二十六(2 / 3)

分兵寇綏德,急攻永樂,破之,殺給事中徐禧等,耀兵於米脂城下。

禧等急城永樂,十四日而成,賜名銀川寨。禧率眾還米脂,以兵萬人屬副總管曲珍屯守。時沈括引延兵並塞,悖麻懼其赴援,遣首領吉阿遇分兵萬人南趨綏德,城中羌三百將翻城應。阿遇弟興嫩以告括,括回兵捕誅反者,阿遇乃退。悖麻聞括兵入塞,悉眾自明堂川入駐河西,與夏州烽台相對。禧率兵赴救,大將高永能請及未陣擊之,禧曰:”爾何知!王師不鼓不成列。“執刀率士卒拒戰。夏步卒謂”步跋子“,多山間部落,上下山坡,出入溪澗,能逾高超遠,輕足善走;騎兵謂”鐵鷂子“,尤驍健,倏忽百裏,往來若飛。凡山穀險要處用”步跋子“掩擊,遇平原曠野可以馳騁,則用”鐵鷂子“奔衝。是日,悖麻先縱鐵鷂軍渡河,曲珍望見,白禧曰:”此銳卒也,當半渡擊之,乃可以逞,得地則不可當也。“禧不從。鐵騎既渡,震蕩馳突,大眾繼之,禧眾大敗,將校寇偉、李思古、高世才、夏儼、程博古等盡沒。禧收餘眾入城,悖麻圍之,厚數重,遊騎直掠米脂,且據其水寨。城中乏水,渴死者十六七。又以兵絕要害,使援兵、饋運不得前。一日,呼城上講和,禧使裨將呂文惠至帳前,悖麻坐文惠於地曰:”爾小將,不可議約,當使曲太尉來。“禧又使呂整、景思誼偕行,語言不協,髡思誼,囚之。夜半,環城急攻,城遂陷。禧與李舜舉、李稷、高永能、馬貴皆死,惟曲珍、李浦、呂整縋城徒跣走免。悖麻進圍米脂城,耀兵三日而還。史臣曰:自靈武之敗,秦、晉困棘,天下企望息兵,而括、諤進攻取之策。禧素以邊事自任,狂謀輕敵,遂致覆敗。自是神宗始知邊臣不可倚信,深自悔咎,無意西伐,而夏人亦困弊矣。

按:《續綱目》書夏人陷永樂,徐禧等敗死,蓋以禧誌大才疏,喪師辱國,為後世笑。然以七萬疲役之師,當三十萬豕突之眾,即順永能之請,納曲珍之謀,眾寡已屬不支。況城又依山遠水,樵汲無資,種諤高坐延安,挾嫌不救,勢窮援絕。永樂之陷,雖智者亦難為謀,而必責禧以愎諫失機,猶未為至論也。

執晉州進士邢逢原,諭降,不屈。

逢原參徐禧幕,城陷,為夏兵所掠。悖麻諭之降,不從,乃縶以歸。後,元中放還,哲宗令為本州文學,賜袍笏還裏。

葬延安孝女孟氏。

孟氏,延安人,隨父戍永樂。兵敗,父戰歿,女呼號,徒步入城中求得父屍,大慟五日而死。夏人憐之,並其父葬焉。

按:女子之德,節孝為先。自劉向傳列女,後世史乘鹹遵之,所以昭女則而垂閨範者深也。然朱子作《綱目》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間,書賢後、書烈婦、書女子為帝、書女子將兵,而女孝無聞焉,豈以事屬閨幃,無關治平大計乎?抑女之孝者實鮮與?今夏俗賤女貴男,乃見孟氏至孝,憐而葬之,則知彰善之心不殊方域,特無有以動之耳。

冬十月,西蕃首領董氈來攻,破斫龍城。

董氈聞夏國兵東出,令其養子阿裏骨、首領鬼章等領兵攻斫龍、齪哆等城,破之,盡俘其眾,遣使入熙河獻捷。經略司以聞,神宗令具有功首領姓名,賜錄有差。

十一月,西南都統嵬名濟遺書涇原請和。

梁氏自永樂得誌之後,與乙埋、葉悖麻等謀複往年失地,畏涇原兵盛,偽以書係矢射鎮戎軍境上。總管劉昌祚以白經略司盧秉,秉毀之不報。嵬名濟又遣所得俘囚齎書遺秉,雲”夏國西南都統昂星嵬名濟謹致書於涇原經略司:昨於兵興之際,提戈相軋,今以書問贄,信非變化曲折之不同,蓋各忠於所事,不得不然耳。夫中國者,禮樂之所存,恩信之所出,動止猷為,必適於正。若乃聽誣受間,肆詐窮兵,侵人土疆,殘人黎庶,是乖中國之體,為外邦羞。昨日朝廷暴興兵甲,大窮侵討,蓋天子與邊臣議,謂夏國方守先誓,宜出不虞,五路進兵,一舉可定。故去年有靈州之役,今秋有永樂之戰。然較其勝負,與前日之議為何如哉?蓋朝廷於夏國非不經營,五路進討之謀,諸邊肆撓之策,皆嚐用之矣,知僥幸之無成,故終於樂天事小之道。況夏國提封一萬裏,帶甲數十萬,南有於闐作我歡鄰,北有大遼為我強援,若乘間伺便,角力競鬥,雖十年豈得休哉?即念天民無辜,受此塗炭,故國主見伐之後,夙夜思念,謂自祖宗之世八十餘年,臣事中國,貢禮無或虧,朝賀未嚐怠,而邊吏幸功,上聰致惑,祖宗之盟既阻,君臣之分不交,載省厥由,悵然何已!濟遂探主意,敢移音翰,伏維經略,以謀略幹西事,凡生民利病,宗社安危,皆得別白言之。蓋魯國之憂,不在顓臾;隋室之變,生於楊感。此皆明公得於胸中,不待言而後喻。今天下倒懸之望,正在英才,經略何不進讜言,辟邪議,使朝廷與夏國歡好如初,生民重見太平,豈獨夏國之幸,乃天下之幸也。“秉上其書,神宗詔秉諭夏人,依故事於延自通。

西蕃益麻黨征來降。

黨征,董氈弟。初,梁氏以官爵啖董氈父子,拒不受。黨征心慕之,乘間走投夏國,梁氏使居於懷德軍。

元豐六年、夏大安九年春正月,遣使如延。

梁氏佯遵涇原經略司諭,遣人齎文字至延,請入貢。知延州趙Ι不敢受。

二月,寇蘭州,陷東、西兩關堡。

先是,梁乙埋遣數十騎至蘭州境北,隔河呼曰:”吾兵已勝延路,俟河凍來取蘭州。“繼令千人哨探,直抵城下。至是,突以數十萬眾攻陷東、西兩關堡,勢張甚。副總管李浩閉城拒守,鈐轄王文鬱集死士七百人,夜縋城下,持短兵襲擊,夏眾驚潰,爭渡河,溺死者甚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