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彼此肩並肩成長。

關於孩子未來的發展,一直都是中國父母最關注的話題。“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幾乎是所有父母都曾喊過的一句口號。然而,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真的理解“起跑線”的含義嗎?

國內熱門綜藝《極限挑戰》曾就“人生起跑線”的問題做了一次實驗。參與實驗的是一百名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子。

在學校操場上,地麵上已經畫好了六條平行的直線,一百名學生全部站在第一條線上。然後由“極限兄弟”提出六個問題。每提一個問題,學生的答案如果是肯定的,就可以前進到下一條線;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留在原地。這六個問題分別是:

1.父母是否都接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

2.父母是否為你請過一對一的家教?

3.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學習功課以外的一門特長且目前還保持一定水準?

4.是否有過一次出國旅行的經曆?

5.父母是否承諾過你送你出國留學?

6.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麵前炫耀你?

隨著問題的提出,差距很快體現出來,有的孩子一直停在原地,有的孩子一步一步領先。最終,隻有一名女生站在了第六條線上——她六道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提問結束,然而實驗還在繼續。

此時,有的學生站在第六條線上遙遙領先,有的學生依然在第一條線上停滯不前。“極限兄弟”要求所有的學生從自己此刻所處的位置出發,衝進前方的體育館內,並且隻有前二十名才有資格進入體育館,其餘的人,皆被擋在門外。

殘忍嗎?殘忍。然而現實更加殘忍。

其實這個實驗最早出現在國外的一個視頻中,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全世界的父母都一樣重視。2018年4月在國內上映的印度電影《起跑線》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其實,決定孩子是否輸在起跑線上的,不是孩子,恰恰是我們——孩子的父母。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和家庭對他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甚至是一生的。父親的格局,母親的情緒,家庭的氛圍,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極大的影響。

豐子愷先生在《給我的孩子們》一書中,回憶了三件兒時趣事。

第一件事是先生五六歲的時候跟隨祖母養蠶。祖母喜歡養蠶,每年都會養很多蠶,兒時的豐子愷也很喜歡在蠶落地時,在架著經緯的跳板上走跳。還常常把五伯買的枇杷和軟糕一起分給大家,一大群人其樂融融。對此,先生回憶道:“我所樂的,隻是那時候家裏的非常的空氣。……現在我回憶這兒時的事,常常使我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