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事是父親中秋賞月吃蟹。先生的父親喜愛吃蟹,吃蟹時,在八仙桌上點一盞洋油燈,溫一壺酒,盛一碗熱豆腐幹,點一支水煙筒,打開一本發黃的書,旁邊趴著一隻慵懶的老貓。這些記憶都深深地刻在先生的腦海中。對此,先生回憶道:“現在回想那時候,半條蟹腿肉要過兩大口飯,這滋味真好!……兒時歡樂,何等使我神往!”

第三件事是和鄰家大哥一起釣魚。這個大哥哥就像長兄一樣,手把手教兒時的豐子愷釣魚。先生對釣魚這件事一直興致盎然,他回憶說:“我記得這時候我的熱心釣魚,不僅出於遊戲欲,又有幾分功利的興味在內。有三四個夏季,我熱心於釣魚,給母親省了不少的菜蔬錢。”

先生所回憶的這三件事,其實正是他同祖輩、父母、玩伴一起生活的場景。養蠶的快樂、吃蟹的講究、釣魚的成就感,都給先生的兒時記憶增添了不少色彩,也讓先生在旅居他鄉時多了很多溫暖的回憶,這種自然恬淡的美好童年生活,為他今後的創作奠定了基調。先生的繪畫和文章總是保持著一種雍容恬靜的風格,他的漫畫往往是寥寥幾筆就能勾勒出深遠意境。先生總能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這與他兒時溫暖的家庭生活和成長環境有莫大的關係。

其實,對孩子來說,祖輩、父母、玩伴就是他兒時成長的重要環境,這個時期的每個人、每件事,甚至每個平常的日子,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很大影響。

從孩子出生那天起,他就已經站在父母的肩上從“起跑線”開始奔跑;在孩子還是懵懂的嬰孩時,父母和家庭的生活方式就已經在潛移默化地影響他。

父母對待生活認真而努力,孩子就能獲得更多麵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父母對待生活有趣而自然,孩子就能養成熱愛生命的態度和習慣;父母對待生活豁達而樂觀,孩子就能形成更大的格局和世界觀。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彼此肩並肩成長。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是在教育自己。因為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所以我們要謹言慎行;因為我們的格局和情緒都在影響著孩子,所以我們要自我修煉。要知道,父母的成長,也是孩子的進步。

在當下這個講究“優生優育”的年代,如何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我們內心其實並沒有太大把握,不過也是一路摸索,一路前行。

謹以此書,獻給所有正在與孩子一起肩並肩成長的父母們。

寧十一

2018.7.1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