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親的影子,父親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模仿。每個孩子在小時候都會把自己的父親當作偶像,會下意識地模仿父親的言行舉止。所以,父親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親的言行也決定了孩子的性格。
一次去朋友家玩,看到朋友的兒子彬彬在沙發上哭,朋友也是一臉怒氣未消。問及原因,原來是朋友出差回來,因為忘記給兒子帶他想要的那套玩具,兒子就十分生氣,並大聲斥責他,他一時火氣上來,也生氣地責罵了孩子。後來,我帶彬彬回他自己的房間,問他為什麼用那樣的態度對待爸爸。彬彬抽抽噎噎地告訴我:“上次爺爺奶奶買菜忘記買魚回來,爸爸也是用這樣的態度對待爺爺奶奶的啊!”我將彬彬的話轉給朋友聽,朋友不禁一愣,無話可說。
為人父母,你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你孝順父母,你的孩子以後也會孝順你;你對家庭負責,你的孩子以後也會愛家顧家;你遇事冷靜沉著,你的孩子也會形成穩重從容的性格;你脾氣暴躁,你的孩子也會變成一個脾氣暴躁的人。你就是孩子的表率,你的言行決定了孩子今後的性格發展。
有研究表明,一個孩子快樂性格的形成過程中,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更甚於母親。康涅狄格大學人際關係專家羅納德·羅納在研究“拒絕和接受”這個課題時,也指出了父親對孩子性格形成的影響十分深遠。
“50年中,我們的調查遍及除南極洲以外的世界各洲,我們發現沒有哪個因素比來自父母,特別是父親的拒絕更能強烈持久地影響孩子的童年生活。”羅納在公布研究結果時這樣說。
為了調查父母對孩子的接受和拒絕會怎樣影響孩子發展和性格,羅納及其研究人員調查了18個國家的10000名誌願者。其中,1400名成年人,年齡為18~89歲;8600名孩子,年齡為9~18歲。調查內容圍繞7種人格特征展開,共有36項。該研究結果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評論》雜誌上,發表後引起了學術界的熱議。
這7種人格特征包括攻擊性、獨立性、自尊心、積極的自我充實感、情緒反應、情緒穩定能力、積極的世界觀。調查采用自我報告調查問卷的方式,誌願者均被問及在他們的童年時期,父母對他們的拒絕和接受程度,以及他們自己的性格特征和性格傾向。
研究結果表明,這7種人格特征和自我感覺與被父母接受和拒絕的經曆有十分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對孩子來說,真正重要的是能被自己的父母接受。其中,父母的拒絕會使孩子出現明顯的個人問題,而接受則並不能帶來特定的好處。羅納認為,這是因為人類對消極事件的反應更為強烈,父母的拒絕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感受,從而使其容易產生敵對、自尊心受傷等消極情緒,進而影響到其性格的形成。
羅納還認為,在對孩子的人格特征影響上,父親要比母親有更大的影響力。這是因為兒童會更關注家庭權力等級,而父親常常擁有較大的權力,所以其影響力會更大。
對此,羅納解釋說,當兒童感知父親在家庭中擁有更大的權力時,即便父親不經常與孩子待在一起,他也會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影響。因為他的言行在孩子的眼中要比母親的更為明顯。雖然母親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要遠遠多於父親,但父親對孩子的人格特征、情緒、性情的影響卻比母親更大。
人們經常會將孩子不好的性格特征和行為歸咎於母親,甚至到了中年還是如此。這是因為人們過於重視母親對孩子的影響,而忽視了父親在孩子性格形成中起到的更大的影響作用。因此,作為父親,應當也加入關愛孩子的行列中,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