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心目中的英雄都是爸爸(1 / 1)

美國驚悚冒險電影《毀滅之路》是全球十大父子電影之一,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每一位父親都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沒錯,父親是孩子出生後接觸最多的男性,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在小時候,都會將自己的父親當作心目中的英雄或偶像。男孩會模仿父親的言行,女孩會崇拜父親的言行,這種影響可能會一直持續到孩子長大,甚至會影響其一生。

曾國藩在處理外交事務——“天津教案”時,受時局等因素的限製,處理得不夠穩妥,給自己招來了無數罵名,名聲跌落穀底。曾國藩也由此認識到外交的重要性,並常常以此來告誡兒子曾紀澤要將眼光放長遠,要開眼看世界。

曾紀澤謹遵父親教誨,努力學習外語,決心要在父親跌倒的地方爬起來。後來,曾紀澤果然成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在新疆的領土爭端中發揮自己的外交才華,捍衛了國家的利益。

曾紀澤之所以在而立之年還能謹遵父親教誨,聽從父親勸誡,都源於孩童時期對父親的崇拜和敬佩,他從小就以父親為榜樣,無論是讀書學習、為人處世,還是做官做事,都一直在向父親學習。我們都知道,曾國藩的家教十分成功,其弟弟、子侄乃至後代子孫都頗有成就,其教育思想到今天也依然具有借鑒和啟迪意義。而這一切,與曾國藩的格局和為人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一個好父親,不一定要像母親一樣對孩子事無巨細地體貼照顧,但一定要在格局上為孩子做好榜樣,以身作則,為孩子指引立誌方向,這將決定孩子未來所能達到的上限。

有人說,孩子的智慧來自母親,孩子的毅力來自父親。父親對孩子自信、勇敢、堅毅等優秀品質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尤其是對男孩來說影響更為深遠。

陳森是一名健身教練,也是8歲男孩樂樂的父親。他一直希望兒子能成長為真正的男子漢,常常教育兒子“男兒當自強”。因此,樂樂雖然才8歲,但勇氣、膽識都可圈可點,是我們朋友圈裏的“別人家的孩子”。

在樂樂剛剛6歲的時候,陳森就帶著他和我們一起參加蹦極。上到台上,六十多米高,我站上去都有點兒眩暈,要不是有樂樂這個孩子在後麵看著我,我可能真的要臨陣脫逃了。當陳森抱著樂樂準備下去的時候,樂樂不但沒有懼色,小臉反而充滿期待,跳下去後彈了幾彈,樂樂越發覺得蹦極好玩。回去的路上還在央求陳森下次再帶他去。我們事後談起這件事,都說陳森太狠了,孩子那麼小也敢帶他做這麼驚險刺激的活動。陳森聽了隻是淡淡一笑:“男孩子嘛,不能那麼嬌氣,經曆過這些,再遇到些什麼困難他就不會那麼容易放棄了。”

陳森說,有次帶樂樂去攀岩,他是當時年紀最小的,有教練陪在他身邊。在爬到一大半的時候,樂樂趴在岩石上向他求救:“爸爸,我沒力氣了,你救救我……”陳森回答道:“爸爸也快沒力氣了,我也想求救。你看別人也在堅持,我們再堅持一下好不好,馬上就上去了。”後來,兩人一起爬到了終點。

有父如此,樂樂以後想必定會是個優秀的男子漢。可不嘛,在別的孩子還在家裏刷動畫片、玩iPad(平板電腦)的時候,陳森已經帶著樂樂去攀岩、爬山、露營、旅行……我想,陳森也許給不了樂樂很優渥的生活條件,但他卻給了樂樂更有價值的財富。他鼓勵孩子做自己,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在遇到困難時引導孩子克服困難,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孩子快要放棄時幫他想起自己設定的目標,培養孩子堅毅的品質。在他陪著孩子經曆每個成長過程的時候,他既是孩子心中的英雄,也是孩子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