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孩子們並不能看清這一事實,他們經過努力學習,卻一直不見成績增長,就開始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然後對學習逐漸失去興趣和信心,這就是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的挫折。想要幫孩子克服學習挫折,家長就要找出讓孩子產生困惑的原因。總的來說,原因主要包含三點:
1.孩子的成績穩定在一個不高的水平,提升很慢
和班級裏一些老實學習、成績卻又不太理想的孩子談心時,總會聽他們提起這一點:成績提升太慢。無論怎麼努力,也不見成績有大的變化。為何成績提升慢,會對孩子造成這麼大的困惑呢?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都有類似的經驗。當我們去做某件事的時候,一開始做得非常好,可到了一個階段,無論怎麼努力卻都是收效甚微,時間一久,自然會感到心灰意冷。同樣,孩子努力學習成績卻上不去,學習積極性也難免會受到打擊,失去學習的信心。在這一階段,家長要教給孩子學會擺正心態,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口氣吃個胖子,要用正確的眼光看待成績的變化。
孫曉上初中後,學習成績由小學時的第一名,變成了現在的近二十名。為了能讓自己的成績重登榜首,在剛開學的兩個月裏,她學習特別用功,每天早上,早早地起來背英語,然後匆匆吃完早飯上學。晚上回家後,一直把自己關在房間裏看書、做習題,直到深夜。
然而,兩個月後,孫曉就跟霜打的茄子似的——蔫了。媽媽有些擔心,就過來找女兒聊天,女兒對媽媽哭訴道:“這兩個月來,我那麼努力地學習,成績還是進不了前十名,看來我確實是不夠聰明。”
看著女兒委屈的樣子,媽媽連忙安慰說:“誰說我家女兒不聰明,你的成績不是比剛開學時進步了嗎?”“可進步這麼慢,啥時候才能進入前幾名啊?”孫曉悶悶不樂地說。媽媽拿著女兒的成績單,指著排在女兒前麵的人說:“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學習也要一步一步地往前進啊!”看著媽媽的手指在成績單上慢慢往上滑,女兒眼睛一亮,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她慢慢地點點頭,說:“我懂了,媽媽,謝謝您。”之後,孫曉又恢複了飽滿的學習狀態,到了期末的時候,她的成績已經進入班級的前三名了。
學習要循序漸進這種道理,孩子並不能靠自己領悟。當他們努力學習一段時間,卻得不到明顯的提高後,心中就會失落起來,變得厭學。家長要從孩子消極的行為中,及早發現問題,然後和孩子好好溝通,幫助孩子正視學習挫折,渡過學習難關。
2.老師不重視,孩子的心理增加了失落感
對於有些孩子來說,老師對他們的關注程度,直接決定了他們學習狀態的好壞。孩子有這種表現,也很容易理解。雖然他們不是為了老師而學習,但在學校裏證明自己優秀的最直接的證據是什麼呢?那就是老師對自己的重視程度。老師越重視,證明他們越出色。
可老師要麵對全班的學生,精力有限,不可能對所有孩子的感受都照顧得過來。一般來說,老師的目光常常停留在兩種學生身上:成績特別優秀的學生和特別調皮搗蛋的學生。因此,有很多孩子都會感到老師忽視了自己,從而導致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要改變這種情況,家長就要讓孩子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老師忽視了你,你卻不能忽視了自己。因為隻有自己重視了自己,改變了自己,才能再次贏得老師的青睞。”
3.功課太難,學習壓力大
和孩子交流時,常常會聽到他們這樣抱怨:“物理太難學了,很多題怎麼都想不出來該怎麼做。”“英語單詞真難記,我每天都要背一兩個小時,可還是記不住幾個。”“語文作文太難寫了,半天也憋不出一句話。”這些抱怨的孩子,顯然都是學習上遇到了挫折。
當孩子產生這些想法時,隻能說明一個問題,不是學科難,而是他們的學習方法出現了錯誤。學習方法因為科目的不同而差別巨大,但孩子卻不能很好地把握這一點。因此,當孩子感到學習困難的時候,家長要及時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多費心找出孩子學習方法上的錯誤。同時,家長也可以從老師那裏借鑒來正確的學習方法,耐心地教給孩子,幫助他們戰勝挫折,走出學習的誤區。
不要隻盯著分數
寫給媽媽的話:
考試成績不理想,孩子心裏也很難受,這時,家長不應該挑毛病,而是要幫孩子找出根本原因,提升他們的成績。
生活案例
王芸是一名初二的學生,幾天前參加了一次月考,成績很不理想,兩三門成績都是剛剛過及格線。媽媽本來以為是這次考試題目出得太難,可與別的孩子比較以後,她發現是女兒的成績退步了。
這讓媽媽很著急,孩子眼看就要升入初三了,如果成績一直是這個樣子,進入初三後,狀態肯定更難調過來。王芸也很著急,看到自己的成績下降,她整天都顯得悶悶不樂的。
為了幫助女兒,媽媽先去和老師交談了一下,大概了解了女兒成績倒退的原因。然後,她找了個機會和女兒談心,幫她分析了成績變差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王芸在做題時,很多細節不能準確地掌握。
於是,媽媽根據這些分析,幫女兒製定了一份學習計劃,教給女兒如何在學習中更好地掌握瑣碎的知識。按照媽媽製定的學習計劃,王芸的學習變得得心應手起來,成績很快就提了上去。
應對策略
每當孩子的考試成績下來,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孩子考了多少分。現在的社會,分數幾乎成了衡量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孩子考試成績好,家長就喜上眉梢;孩子考試成績差,家長會馬上陰下臉來,甚至還會責罵或體罰孩子。然而,家長這種對待成績的態度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孩子考好了,家長和孩子都高興,皆大歡喜自不必說。可當孩子考砸了的時候,家長可曾想過孩子心裏是什麼滋味,成績變差了,他們心裏也不好受。這時候,家長再訓斥、刺激他們,無異於雪上加霜。如果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很有可能變得消極,甚至一蹶不振。因此,在孩子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壓住內心的火氣,用恰當的方法,幫助孩子走出成績差的困境。
1.幫孩子找出成績差的原因,而不是找他們的“茬兒”
孩子成績差,並不一定是因為貪玩。退一步說,即使孩子因為貪玩而耽誤了學習,訓斥也起不了多少作用。而且,很多孩子是在經過努力學習後,成績依然很不理想。這類孩子,本來心裏就非常苦惱,如果家長再數落他們,會讓孩子覺得更加委屈,因為他們已經盡力了。而如果家長幫助他們找出考試失利的原因,結果則完全不一樣了。
劉佻一直是班裏的尖子生,可初二的期中考試,他的成績卻考得很一般,物理隻考了七十多分。回家的路上,劉佻一直很擔心,生怕家裏人批評他。可沒有想到,看到他的成績單後,媽媽並沒有生氣,而是笑著說:“偶爾考砸一次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這樣還會幫你減輕一下心理負擔。我想兒子下一次考試,物理成績一定很容易超過這一次。”
接著,媽媽又說道:“無論是學習也好,生活也好,總會遇到一點坎坷,這樣我們才能明白,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嘛。跌倒一次沒關係,隻要能夠爬起來就行了。俗語說得好‘失敗是成功之母’!來,讓我們好好看看試卷,找找出現問題的原因。”
看到媽媽沒有訓斥自己,劉佻有些驚訝,同時也心存感激。於是,他開始認真地和媽媽一起分析考試失誤的原因。原來,劉佻在做試卷的時候格外仔細,結果導致做題的速度太慢。交試卷的時候,最後兩道大題沒做。
找到這個原因,媽媽對他說:“顯然,因為你做題的速度有些慢,沒有拿到後麵分值較大的題目。所以,在平時做練習題的時候,你要在速度方麵多加注意,練習模擬題的時候,要記得限製時間,這樣,以後你在考試時間方麵的把握,就不會再出現失誤了。”
之後,劉佻按照媽媽所說的,在做題時間方麵進行了一定的鍛煉,物理成績重新提了上去。
從劉佻的媽媽那裏,我們可以學到一條經驗:不計較孩子分數的高低,淡化分數在孩子心中的分量。這樣既可以幫助孩子盡快走出考試失利的陰影,又能讓他們在下一次麵對考試時,有一個輕鬆、積極的心態。可淡化並不等於完全不過問,我們要從孩子的考試失誤中,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然後讓孩子在這方麵加強鍛煉,直至把這一弱點克服。
2.努力發現孩子的進步,讓他們發現自己的優點
有一些家長,看到孩子的成績下降後,便挖苦孩子說“不爭氣”“沒出息”“沒有希望”等。總之,隻要成績變差了,孩子也變得一無是處,錯誤成堆。然而,家長可曾想過,當我們把孩子定義為一無是處時,會嚴重挫傷孩子的上進心,讓他們對自己失去信心,學習成績也隻會越來越差。如此,便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中。
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時,除了要幫孩子找出考試失利的原因外,也不要忘了及時給孩子一些鼓勵,找出他們表現良好的地方。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成績不理想是另有原因,而不是因為他們的能力不足。這些鼓勵看似作用不大,但卻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支持、理解和期盼,激起孩子的學習勁頭。
3.給孩子定一個合適的目標,讓孩子穩步前進
當孩子考試失利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而幫孩子樹立信心的最佳方法,就是給孩子定一個合適的目標,讓孩子通過努力逐步實現目標,體味到成功的感覺,進而重新樹立對學習的信心。
給孩子製定目標時,切記不能好高騖遠,要根據孩子真實的學習情況,給孩子製定一個夠得著的目標,隻要孩子加把勁兒就能完成。這樣才能激起孩子學習的動力,讓他們努力去實現目標,也能讓他們在學習上變得更有信心。
開完家長會之後
寫給媽媽的話:
家長會的真正目的,是通過家長和老師的溝通,及時發現和改正孩子的不足。但開完家長會後,直接指出和訓斥孩子的缺點,不僅收不到家長想要的效果,甚至很可能起到反作用。
生活案例
黃婷的媽媽每次去開家長會,都是高興而去,掃興而歸。回家以後,她就把老師反映的女兒的種種劣跡全盤嘮叨出來,接著就是一頓責罵。有時,黃婷覺得難以忍受,便和媽媽對著吵起來。一時間,母女間的關係變得非常糟糕。
到了後來,黃婷對老師也有了偏見,討厭他給家長打“小報告”。在課堂上,她常常有意無意地頂撞老師,師生關係也變得很緊張。和老師的關係不好,黃婷的成績下降了不少,加上老師的“告狀”,黃婷和媽媽的關係更差了。
黃婷的爸爸發現這種情況後,便主動請纓去開家長會,想借此來緩和一下她們母女倆的關係。爸爸接過家長會這個工作後,認為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和表揚,而不是一味訓斥。
於是,他采取了“報喜不報憂”的方法。在家長會上,如果老師反映孩子的哪門功課成績下降,爸爸回家就對黃婷說,她的這門功課還行,並讓她繼續努力。如果老師反映孩子上課時頂撞老師,爸爸回家就對黃婷說,老師能理解她的不良情緒,希望她以後可以在課下給老師提出來……
就這樣,黃婷對老師的誤解消失了,她不僅不再和老師頂嘴,還努力地投入到學習之中,成績一天比一天好。看到孩子成績上來了,媽媽終於喜笑顏開,她問丈夫是怎麼做到的,丈夫便說出了實情。
媽媽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於是,她開始學習丈夫那樣,對女兒多讚揚、少批評,並且又主動擔起了開家長會的責任。很快,黃婷和媽媽就恢複了良好的母女關係。
應對策略
家長會是家長和老師交流的一個平台,通過二者的交流,家長和老師都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發現孩子的缺點,然後幫其更正。但是,由於一些家長不能夠理性地對待孩子的缺點,開完家長會後,很多孩子的成績反而變差了,而且家庭矛盾也變得更加嚴重。孩子越來越怕學校開家長會,家長也越來越討厭參加家長會。
一般情況下,家長開過家長會後,免不了會好好地“教育”孩子一通。成績差、在學校表現不好的孩子,就要麵對家長的斥責,甚至是一頓揍;成績不錯的孩子也不能幸免,因為不論學習多好也會犯一些小錯誤,家長便會抓住這種小錯誤對孩子說個沒完。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既脆弱又敏感。家長不停地指責,根本就不能幫助孩子改正,這樣做的後果隻有一個,就是令兩代人之間的關係變差,進而導致師生關係也開始變得緊張起來。然後孩子害怕開家長會,討厭家長和老師溝通,更討厭他們找自己的“麻煩”。時間一久,家長會完全變了味,不僅不能幫助孩子成長,反而成了他們成長的絆腳石。
從這些教訓中我們能夠得知,想要發揮家長會的最大作用,家長一定要做好家長會的“傳達”工作。仔細考慮自己對孩子采用的方式和語言,是能夠激發孩子努力還是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具體來說,想要開好家長會,家長需要注意這幾點:
1.多報喜、少報憂,減少孩子對家長會的緊張情緒
在家長會上,為了讓家長更清楚地了解孩子,幫孩子改正錯誤,對於孩子在學校犯下的種種不是,老師對家長自然不會隱瞞。而如果家長不懂得適當的教育方式,直接拿這些錯誤對孩子質問,結果隻能用“糟透了”這三個字來形容。
孫璐是班裏有名的“英語大王”,每次英語測驗他幾乎都能拿滿分。但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孫璐的英語成績突然下降了很多,考試的成績開始在七八十分上徘徊。
於是,班主任找到孫璐,問他到底出了什麼事。隻見孫璐咬牙切齒地說:“我討厭英語老師,一看到他就煩,沒心情聽課。”“不應該啊!我記得你以前挺喜歡英語老師的,現在怎麼會變成這樣?”班主任不解地問。“這都怪英語老師,前一段時間開家長會,他跟我爸爸告狀,說我變驕傲了,有時上課還頂撞他,結果爸爸狠訓了我一頓。這樣的老師,我才不會再聽他的課。”孫璐憤恨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