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給孩子動力而不是壓力(1 / 3)

br \/>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

寫給媽媽的話:

孩子能不能學習好,主要看他有沒有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如果孩子覺得學習枯燥無味,不願意投入其中,又怎麼能夠取得好成績呢?

生活案例

趙麟今年上初二,是一個很老實的孩子。他平時幾乎不怎麼與人交流,即使在課餘時間,他也總是一個人靜靜地趴在桌上看書。看上去他學習很用功,但奇怪的是,每次考試他的成績都不怎麼理想,在班裏的中遊水平徘徊。

老師也覺得很奇怪,他翻看趙麟的作業和筆記時,發現知識點都記得很清楚,而且習題也全部都認真完成了。據趙麟的家長說,孩子回家後也每天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學習。明明這麼努力學習的一個孩子,為什麼成績就是上不去呢?

一次家長會上,老師和趙麟的爸爸進行溝通,當時趙麟也在場。於是,老師對趙麟說:“趙麟同學,我們都知道你學習很用功,可成績卻一直不是很好。你能不能告訴我,你在學習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老師說完,趙麟看了看他爸爸,一副想說又不敢說的樣子。老師看到他有些猶豫,馬上鼓勵道:“今天難得老師能和你家長在一起,有什麼為難的事就直接說出來,這樣我們才能幫到你啊!”

趙麟又看了爸爸一眼,爸爸也是微微點了點頭,於是,他鼓起勇氣說:“其實,我對學習根本提不起來興趣。每天我在看書、做習題的時候,都是在強迫自己。因為在家裏,媽媽總是檢查我的學習情況,如果學習不努力,她就會狠狠地訓我。”說到這裏,趙麟又低下了頭。

這時,趙麟的爸爸歎了口氣說:“唉!我們為了讓孩子學習好,也是費盡了心思,可孩子的注意力就是難以放在學習上。其實他媽媽也知道,孩子每天回家後,表麵看上去一直在學習,可是心根本就沒有放到課本上。為了能讓孩子努力學習,她就每天逼著孩子看書。”

“原來如此,我大概知道趙麟的成績一直上不去的原因了。”老師恍悟道,“因為對學習不感興趣,他的學習效率非常低,這樣即使花再多的時間學習,也於事無補啊!”接著,他對趙麟的爸爸說:“作為老師和家長,現在,我們最大的任務不是看著孩子學習,而是想辦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應對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它可以讓孩子學習時更加專心,進而激發孩子的記憶力、觀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到輕鬆和愉快。一個對學習感興趣的孩子,能夠讓學習事半功倍,很容易就能把成績提上去。

有些家長說:“學習不就是一件枯燥的事嗎?怎麼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呢?”對於這一點,家長們首先要改變自己對學習的誤解。枯燥無味並不在於學習本身,而是在於家長培養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和孩子學習後所取得的結果。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要靠家長後天的培養。如果家長用強逼的辦法讓孩子學習,那麼結果可想而知。孩子的學習態度不端正,把學習當成一種敷衍,又怎麼能夠取得好成果呢?案例中趙麟雖然努力學習,成績卻一直上不去的原因就是如此。

壓迫和興趣都能夠成為孩子學習的動力,但二者造成的結果是千差萬別的。那麼,作為初中生的家長,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像喜歡玩耍一樣,提起對學習的興趣呢?

1.教孩子把生活和學習聯係起來,讓知識變得不再枯燥

隻要用心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孩子所學的很多知識都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找到影子。而當孩子把所學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的時候,那麼知識就擁有了實際意義,這可以引發孩子更多的思考,引起孩子的求知欲。

李津上了初中以後,對學習的興趣淡化了不少,特別是數學中的幾何,抽象思維每天都把他搞得頭昏腦脹。最近,隻要提到上幾何課,他就感到心裏發怵。

爸爸知道這件事後,開始想辦法幫孩子培養學習幾何的興趣,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接觸一些幾何常識。一次周六傍晚,房間裏的燈壞了。於是,爸爸叫李津幫忙抬一個三腳架梯,李津抱怨說:“你把扶梯靠在牆上,不比抬這個容易多了?”爸爸說:“兒子,三腳架梯和兩腳扶梯相比,哪個更穩當?”“當然是三腳架梯。”李津想都沒想地回答說。

“這是為什麼呢?”爸爸故作不解地問。“三角形比別的圖形穩定性更強。”李津答道。聽孩子這麼說,爸爸連忙誇道:“兒子的幾何學得不錯啊!”李津臉一紅,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之後,爸爸常常提醒孩子注意生活中的一些幾何問題。漸漸地,李津發現幾何還是相當有趣的,他的幾何成績也逐漸提了上去。

仔細看看李津爸爸的做法,也沒有什麼困難的。從生活中入手,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它們關係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麵。當孩子感覺到知識很有趣時,他們對學習也就會越來越感興趣。

2.尊重孩子的愛好,並借此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身為家長,都會有望子成龍的想法。等孩子升入初中後,很多家長都會把孩子周末的學習安排得滿滿的,並且,這些安排完全都是按照家長的意願,從沒考慮過孩子是否有興趣學習。然而,這種做法對孩子的學習根本起不到半點幫助作用,它隻會把孩子搞得筋疲力盡,學習效率變得更加低下。

想讓孩子變得優秀,家長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摒棄望子成龍的想法,改為望子成器。給孩子更多自由的發展空間,尊重孩子的愛好,然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陳可是一名初一的學生,非常喜歡繪畫。她很希望長大後成為一位著名的畫家,為了朝著這方麵努力,陳可決定報一個繪畫班。

回家後,她對媽媽說了這件事。媽媽聽完陳可的央求,很欣慰地說:“好啊!女兒對繪畫感興趣,我當然要支持了。可你在學繪畫時,要保證自己的文化課不能落下來,這樣才對得起媽媽對你的支持。”“嗯,我知道,謝謝媽媽。”陳可興奮地說。

之後陳可在學繪畫的同時,學習成績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擠進了班級的前幾名。另外,陳可也變得更加開朗,和媽媽的關係也更好了。

對於孩子的愛好,家長要給予支持,其實這並不會耽誤孩子的學習。孩子在追求愛好的同時,定會對家長心存感激,然後用更好的成績來報答家人。

孩子偏科,如何糾正

寫給媽媽的話:

孩子就是一塊玉,但這塊玉上有很多瑕疵,如果不注意磨掉它們,碧玉永遠也不可能變得完美。

生活案例

學習偏科曆來是讓家長和孩子都感到頭痛的事情。一位家長說:“孩子上了初中以後,偏科現象非常嚴重。這次期中考試,孩子拿回來語、數、英三張試卷讓我簽名,語文考了82分,數學考了86分,英語才考了43分,看著孩子的成績,我真的非常擔心。從孩子的語文和數學成績來看,孩子的學習能力並不存在太大問題,可為什麼英語學得這麼差呢?以後英語的用處越來越多,在考試中的分量也很重。孩子如此偏科,這將直接影響他以後的總體升學成績。作為家長,我真是快急死了,這可怎麼辦呀?”

應對策略

孩子上了初中以後,學習科目一年比一年增加,但孩子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如果對於不同學科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分配不當,就會造成偏科。初中生多少都會出現一些偏科現象,隻是有的孩子偏科比較嚴重,而有的孩子則表現不明顯而已。

麵對孩子偏科的情況,家長和孩子都想了很多解決辦法。補課,強化做題等等,方法用盡,卻依然收不到很好的成效。其實,每個孩子產生偏科的原因不盡相同,因此解決方法也是各不相同。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學習環境、學習方法等多種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地解決孩子的偏科問題。

孩子偏科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麵:內在影響是隨著成長,心理和生理發生變化,興趣很可能會偏向某一方麵;外在影響是在上初中以後,課程逐漸加重,家長和老師的期望越來越高,以及接觸的媒體和書籍的影響等,都有可能導致學生對自己所學的某一學科產生偏好或厭倦,然後就會形成偏科現象。那麼,該如何糾正孩子的偏科呢?

1.要多觀察剛上初中的孩子,主動與任課老師溝通

剛上初中時,孩子大多還處在興趣大於理性分析的階段。對於新增科目存在的問題,他們不會學著去總結、處理,長此以往,問題越積越多,偏科就產生了。因此,這段時間,家長一定要多注意觀察孩子。

如果發現孩子有學科作業較慢,錯誤較多,馬馬虎虎,可能就是偏科的初始表現。再從孩子的卷麵分析,就可以判定是不是出現了暫時性偏科。

暫時性偏科出現後,家長要注意多和老師溝通,通過向孩子弱勢學科的任課老師了解孩子的課堂表現,一起商討提升孩子成績的辦法,防止出現實質性偏科。譬如可建議任課老師針對孩子的能力,多提簡單的問題讓孩子來回答,多給予積極的讚賞,增強孩子的學習信心,讓孩子逐漸拾起對學習的興趣。

2.與孩子多溝通,對孩子的偏科情況進行改善

當孩子已經成為實質性的偏科時,那麼家長就需要與孩子討論偏科問題了。靜下心來,和孩子一起分析偏科的原因,然後采取針對性的對策。

如果是孩子的認識問題,就可以根據中考分值,讓孩子計算偏科拉下的分數對升學的不良影響,讓他認識到要升入理想高中,偏科是必須克服的絆腳石。

如果是興趣不夠,應多給孩子講講該學科的人文趣事,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案例,或是成功者的探索精神、應用成果等,引導孩子發現該學科的知識樂趣。例如,孩子不喜歡學習物理,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找到生活中物理的具體運用,或是給孩子買一些有關趣味物理的書籍,引導孩子喜歡上學習物理。

如果孩子是因為學習方法不當,導致了學科成績一直上不去,家長可以就這一學科給孩子耐心講解學習規律。讓孩子利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例如,孩子的曆史成績不好,因為曆史的知識點很多很碎,對此,家長可以教導孩子學會利用曆史時間或事件把相關的知識點串起來,就很方便記憶。

除此之外,孩子偏科的原因還有很多種,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從孩子那裏找到他們偏科的真正原因,然後用恰當的方法幫助孩子糾正偏科這一不良現象。

3.及時鼓勵和強化孩子的進步

當孩子的某一學科的成績下降時,他們的心裏也會非常著急,而且會慢慢地對弱勢學科喪失信心。這時,孩子也往往變得容易暴躁。如果家長不能給予理解,反而斥責孩子:“學習成績不怎麼樣,脾氣倒挺大。”這種挖苦和責備的語氣對孩子的學習毫無幫助。就算是大人犯了錯,別人還來挖苦和訓斥他,他也不會虛心接受並改正,更何況正處於青春逆反期的孩子。

因此,初中的孩子出現偏科情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用一種錯誤的態度去對待。結果很容易導致孩子走向極端,對自己的弱勢學科徹底失去興趣,任由偏科的情況持續下去。事實上,孩子出現偏科時,最需要的是家長的支持和鼓勵,幫助孩子重新建立學習的信心。

隻要孩子肯努力,就一定會在弱勢學科上取得進步。而家長要努力去發現孩子的這一點進步,然後對孩子加以肯定和鼓勵,讓孩子體會到,自己是很有希望克服弱勢學科的,進而增強孩子對學習的自信心。

之後,家長要常常鼓勵孩子在弱勢學科上的采取相應的方法,如在課堂上主動發言,多讀這一學科的圖書等等,引導孩子多接觸弱勢學科,加強對弱勢學科的日常學習。也可以從孩子的優勢學科中找出他的一些學習優勢,進而推動弱勢學科的學習。

如果孩子受到家長的引導,在偏科上有了實質性的變化和進步,家長就要想方設法地嘉獎孩子。可以直接讚揚他,也可以給予物質獎勵,滿足孩子的一個要求等。用嘉獎的辦法及時加強孩子學習該學科的信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重視和歡喜,利用期望效應,讓孩子慢慢喜歡上自己的弱勢學科。

戰勝學習上的挫折

寫給媽媽的話:

學習的過程就像渡河,總會遇到些風浪,孩子隻有以正確的心態麵對,成功地克服這些困難,才能夠繼續前行。

生活案例

汪誌是個聽話的孩子,學習非常認真刻苦。可自從進入初二以後,他的精神狀態變得非常糟糕。不僅在家裏常常丟東落西,在學校聽課時也是精神恍惚,經常開小差。經過幾次考試之後,他的成績下滑得厲害。老師也和他談了幾次心,但並沒有問出原因,隻好把這件事告訴了汪誌的爸爸。

聽到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爸爸不禁感到疑惑:“汪誌小時候成績一直是班裏的前幾名,上了初中後,雖然成績不是名列前茅,但也一直是穩定在中上遊。怎麼上了初二,成績會突然變差了呢?”

帶著這個疑惑,爸爸找機會和汪誌促膝長談了一次。在和孩子的交談中,汪誌向爸爸說了自己最近學習狀態變差的原因。

原來,汪誌升入初中以後,有個心結一直沒有解開,就是他的成績再也進不了班級的前幾名了。他總覺得自己的成績在班級裏不上不下,經過初一一年的努力,成績還是在班級的十幾名徘徊。於是,他漸漸對學習失去了信心,認為自己的腦子不如別人聰明。

看著孩子一臉的苦惱,爸爸也找不出什麼話來安慰他,隻能鼓勵他說:“隻要努力學習,成績總會有上去的一天。”可這句話說完,連他自己都不太相信。

應對策略

孩子升入初中以後,對學習產生了一種力不從心之感,是初中階段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也因此,很多孩子開始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感到懷疑,產生“他們是不是都比我聰明?”“我最多也隻能學成這樣了”等等一些消極的想法。

其實不僅是孩子,連家長有時也感到不能理解:孩子上小學時,明明成績一直很好,可上了初中,學習雖然更用功,為什麼成績卻退步了呢?

關於這一點,我們認清孩子所處的學習階段後,就能明白了。小學時,孩子學習的課業內容相對簡單,學科也很少,隻要肯努力,全部拿滿分也不是什麼難事。升入初中後,不僅課業難度增加了,孩子的競爭對手也增強了。既不能像小學一樣努力學習拿滿分,又不能超越所有的同學拿第一名。與小學相比,成績下降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