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給孩子一些短期目標
不要給孩子設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達到的目標。孩子的意誌力和耐力都是有限的,他們很可能會因為等待時間過長而放棄努力。因此,應該多給孩子設立一些短期的目標,一旦孩子達到目標或取得進步,就及時讚揚他。
及時誇獎孩子,能表現出父母對孩子的真心賞識和熱切期望,還能傳遞給孩子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不僅可以讓孩子更加努力和自信,而且會促進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3.最重要的是及時
在第一時間把讚揚和肯定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發自內心的賞識和期望,從而滿懷自信地麵對學習和生活。——這是賞識教育裏很重要的一課。
天下的父母們,當孩子有出色的表現時,不管你在忙什麼,是工作還是學習或者做家務,都請你馬上停止。因為,在這個時刻,最需要你的,是你那可愛的孩子,他或她在眼巴巴等待著父母的反應,請你第一時間回應他一句:“孩子,你確實做得很不錯,我為你驕傲!”
在眾人麵前讚揚孩子
寫給媽媽的話:
我們應該把對孩子的賞識擴展到別人的麵前,要善於當著別人的麵賞識和尊重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充分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視和欣賞,從而激勵孩子產生無窮的力量和信心。
生活案例
案例1:
一次,陽陽的爸爸請幾位朋友來家裏吃飯,幾杯酒下肚,幾個人開始談論起各家的兒女,可是他們都是在誇獎別人的孩子,卻沒有一個誇獎自己的孩子。
這時,陽陽的爸爸非常興奮地說道:“你們都別互相吹捧了,我還就覺得我們家陽陽好,我這兒子既聰明又聽話,還特別關心別人。就前幾天,我幹活累了,他還幫我捶肩揉背呢。兒子的小手捶在我的肩膀上,別提有多舒服了!”
說這話的時候,陽陽爸爸的幾個朋友都用羨慕的眼神看著他,其中有一個朋友說:“陽陽真是個好孩子,我們真羨慕你!”
“其實你們的孩子也都很好,隻是你們光挑他們的毛病,卻忽略了孩子的優點。”陽陽的爸爸對朋友們說。
陽陽在自己的房間裏聽到了爸爸和朋友們的談話,心裏高興極了,他決心以後更加努力學習,不辜負爸爸對自己的讚賞!
父母在賞識別人孩子的同時,其實也是讓別人來賞識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誇獎,有時,這比父母的賞識更能激發孩子的上進心。
案例2:
在學校門口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幕:兩位父母在學校門口相遇,孩子尚未出來,於是他們便聊上了。在一番寒暄之後,一位父母說:“唉,還是你家小孩聰明,將來一定有出息,不像我家那個,將來不知會變成什麼樣。”另一位父母說:“哪裏的話,你家孩子也不錯,我家孩子隻不過是暫時好一些,以後怎樣更不用說了。”……
他們似乎是一種謙虛的說法,但是若讓天真的孩子聽了,卻免不了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爸爸媽媽總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更談不上什麼自尊心,其實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十分珍視自我。
案例3:
鄰居一位年輕媽媽一次隨隨便便地說:“啊!你家小妹妹真可愛,真乖,不像我家樂樂吵吵鬧鬧,隻會淘氣,讓人心煩。”在一旁的樂樂瞪大了眼睛怯聲聲地說:“媽媽我乖。”不料媽媽卻大聲說:“乖什麼乖,就知道淘氣煩人,一邊去!”過了幾天,人們發現樂樂變了,天真活潑的樂樂看到媽媽回來,躲在椅子後麵不敢往前去。媽媽說:“樂樂過來親親媽媽!”樂樂小心翼翼地親親媽媽後竟然冒出一句:“媽媽我乖,你別心煩。”所有在場的人聽了都大吃一驚。
應對策略
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作為父母,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這樣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尤其在外人麵前,孩子的自尊心更加強烈,當著別人的麵批評和訓斥孩子,將會大大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孩子的大腦還處在混沌天真的狀態,大人的一言一行將影響孩子的一切。當你漫不經心或火冒三丈地說孩子“笨”的時候,就是讓孩子形成一種概念:我是天下最笨的孩子。孩子一次次地接受大人苛責,也就等於一次次地接受對自己的否定:我什麼也比不上別的孩子。
有些父母自己的自尊心往往比較強,而對孩子的自尊心卻毫不在意,就算已經感覺到孩子受了委屈或傷害了孩子的自尊,也不以為然,認為小孩子有什麼麵子不麵子的,甚至有時還有意給他們一點小傷害作為懲戒。其實,這種做法非常不明智,因為這不但不能激勵孩子,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心靈上不可磨滅的傷害,甚至讓孩子怨恨父母,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
賞識教育的理論告訴我們,對孩子要多讚揚、多鼓勵,少批評、少責罵。經常對孩子讚揚、鼓勵,尤其是當著別人的麵讚揚孩子,能使孩子產生成功感和榮譽感,從而增強他們學習和做事的信心。
在別人麵前賞識自己的孩子時,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態度必須是真誠的
不能因為炫耀自己或者敷衍別人而故意吹噓,誇大孩子的優點。
2.必須有根有據
要根據孩子的平時表現來賞識孩子,不能因為賞識而賞識,憑空捏造事實,讓孩子感覺你在作假。
3.要適可而止
不要說起來沒完,讓孩子感覺不自在。要知道,賞識的話並不是越多越好,有時候說得多了反而無益。
4.孩子比成人更愛麵子
他們對於讚揚是極其敏感的,他們在比我們想象的更早的幼年時期就具有這一敏感度。他們覺得,自己能被別人看得起,尤其是被父母看得起並當眾誇獎,是一種莫大的快樂。所以,當跟別人說起自己的孩子時,不管孩子是否在場,都要懷著賞識和尊重的心態去談論他:“我的孩子很棒,我很喜歡他!”
用小目標鼓舞孩子
寫給媽媽的話:
人隻為可能達到的目標努力奮鬥。如果目標不可能達到,就會失去自信從而失去動力。所以,賞識孩子不僅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幫助孩子設置恰當的奮鬥目標,而且要善於將目標分解為階段性的可實現的小目標,以保持孩子的信心。
生活案例
有一個叫龍飛的孩子,從小天資聰穎,許多難題一點就通,從小學到初中,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遙遙領先。但他也非常貪玩,自控能力差,遇到挫折容易消沉。
當龍飛還是小學生的時候,一天上音樂課,老師叫龍飛起來回答有關五線譜的問題,可龍飛從沒學過,所以回答得不好。這時,老師非常生氣,當著全班同學的麵狠狠地批評了他,並挖苦道:“簡直是個傻子。”音樂老師的話嚴重挫傷了龍飛的自尊心,他怎麼也想不開,反複要求媽媽把他轉到其他的學校。麵對兒子淚汪汪的雙眼,媽媽李愛軍心裏像刀絞一樣,但她卻耐心地說:“你同班的同學學習這門課程已經一年了,而你隻學了三天。隻要你努力,一定能超過他們。”在媽媽的鼓勵下,一周後龍飛不但趕上了其他同學,還被選入校文藝宣傳隊。
上高中後,龍飛的數學突然倒退為全班的後5名,這使李愛軍非常震驚,也非常焦急。為此,李愛軍通過延長兒子的學習時間、陪兒子做作業等辦法幫助兒子學習,但一直沒有奏效。
後來李愛軍仔細觀察,發現兒子學習退步的原因是不喜歡數學老師。因此,她決定對症下藥。李愛軍了解到,該老師曾經曆經坎坷、受盡磨難,但他不屈不撓自學成才。於是,她將這些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兒子聽。龍飛對老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從此,他喜歡上了這位老師。他講的每節課龍飛總是認真聽,不明白的問題及時向老師請教。很快龍飛的數學成績再次名列前茅。後來,年僅15歲的龍飛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用目標為孩子指明方向,讓孩子不滿足於現狀,這就是李愛軍育子的一大法寶。
應對策略
不要認為賞識一定要怎樣誇獎孩子,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孩子設定一個“夠得著”的小目標,這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賞識,而且這種情況下的賞識不會產生“副作用”。
設定一個合適的目標。“跳一跳,夠得著”是很好的形容。如果孩子不需要跳起來就夠得著,或者怎麼跳都夠不著,那就失去了目標的意義。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為孩子設定目標來引導孩子呢?
1.不要急於求成
父母應該對孩子的能力和現實條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把握,切忌急於求成,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情況把握不準,最好與孩子的老師商量後再做決定。給孩子設定的目標最好是一個隻要努力就一定能夠實現的,這樣可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然後再逐步引導孩子向更高的目標進軍。在目標設定時還應該和孩子一起商量,這樣不僅能聽取孩子的意見,也能使孩子對實現目標更有積極性。
2.強化孩子的目標意識
但有時的情況是,即使給孩子製定了目標,孩子自己也很感興趣,可是時間稍微一長,孩子卻可能把自己應該做的給忘了。怎麼辦?
這就需要強化孩子的目標意識,讓這個目標在孩子心中紮根。比如可以把目標寫在牆上或者床頭比較顯眼的地方,最好用彩色的紙,這樣容易被孩子看見,時刻給孩子以提醒。如果目標有一定的時間限度,那麼再給孩子一本“目標日曆”,目標應該完成的那一天要顯著地標出來。
3.適當的非物質獎勵
在小目標達成後給予適當非物質的獎勵。比如,在目標達成那天的晚餐時,給孩子的座位放一個好看的墊子,讓孩子在晚飯前“致辭”,全家人表示慶賀;或者看電影,打電腦遊戲,或者去肯德基吃飯;等等。獎勵可以讓孩子選擇一件他自己喜歡做的事。
用目標引導孩子,當孩子向著目標努力時,教師和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加以讚賞,加以鼓勵,加以強化。進步可能是細微的,那麼我們就使用放大鏡。讓孩子自己相信“我也能成為好孩子”,而且讓這思想成為一種定勢,化為一股前進的動力。
分享是對孩子最好的激勵
寫給媽媽的話:
讓我們在我們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裏,與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愁,一起分享生活的每一點、每一滴。如此,你會得到很多。
生活案例
案例1:
當三歲的女兒又一次告訴你她自己係好了上衣的扣子,你是因為她早已熟練掌握了這一技能而機械地、慣性地說聲“不錯”,還是放下手裏的事、走過來仔細看看她的“成績”,溫柔地說:“這件新衣服的扣子比昨天那件衣服的扣子難扣,沒想到你竟自己穿好了!”然後微笑著輕輕刮一下她的鼻子、衝她做個鬼臉,深情地說聲“你真棒!”或“你真了不起!”可別小瞧這些小動作,它能讓孩子確認“媽媽很愛我”。
案例2:
小文有一雙可愛的兒女。一天,當一家人一同去超級市場時,8歲的兒子因為姐姐先坐進汽車而不高興時,小文在車門口蹲了下來,兩隻手握住兒子的雙手,臉對臉地、目光正視著孩子誠懇地說:“鵬鵬,誰先坐進汽車並不重要,對嗎?”鵬鵬看著爸爸會意地點點頭,鑽進了汽車並挨著姐姐坐下了。又有一次,大家一起去公園玩,鵬鵬和姐姐跑跑跳跳,到湖邊去看戲水的鴨群時,不小心絆了一跤,眼淚在他的大眼睛裏滾動著,馬上要流出來了。這時,小文又很自然地蹲下來,親切地對兒子說:“你已經不是小寶寶了,是不是?你已經是個大男孩了,絆一下是沒關係的,對嗎?”這時,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淚,自豪地玩去了。小文談起自己的教育方式時說:“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就是這樣同我們說的,我認為,他們就像是我的朋友。隻因他們比我們矮一些,我們就應該蹲下來同他們說話……”
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