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既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性格。相比較於男孩而言,敏感的女孩似乎更像是一朵朵嬌弱的小花,一點點的負能量都會令她們陷入悲觀的世界之中。然而,具有樂觀的心態對女孩的一生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讓女孩更積極,對未來充滿希望;可以給女孩以勇氣,讓她勇敢地克服困難;可以帶給女孩快樂,讓她遠離悲傷;……簡而言之,擁有樂觀的心態,可以幫助女孩獲取正能量,擺脫負能量的影響。所以,要培養正能量的女孩,父母就必須采用恰當的方法,讓你的女孩成長為一個樂觀、積極的人。
1.女孩不做現代“林妹妹”
看過曹雪芹的名著《紅樓夢》的人應該都知道,林黛玉的身上有許多缺點,最主要的就是多病、多疑、任性、生活悲觀。小說中的林黛玉並不完美,是有缺點的,雖然讀者多會憐憫她、喜歡她,甚至欣賞她,但現代的女孩最好還是不要學她的缺點。若你的女孩成了現實版的“林妹妹”,就可能會因為過於悲觀而失去友情、親情,甚至連愛情也會變得不可靠。因為就算女孩美如天仙,卻終日裏唉聲歎氣,看不到生活中的一點色彩,試想:有幾個男孩會願意與這樣的女孩共同生活呢?
娜娜今年7歲了,是個很可愛的小姑娘,就是性格比較悲觀。為了培養她的愛心,媽媽讓她養了幾隻小雞。可是沒幾天,小雞生病了,娜娜很難過,嘟囔著說:“小雞生病多難受啊!讓我代替小雞生病好了。要是小雞死了,我也不活了。”
過了幾天,小雞病死了,娜娜大哭了一場,還自言自語地嘮叨著:“我們養的小雞死了,養的小鳥飛了,養的花枯萎了,養的小鬆鼠跑了,養的小孩子頑皮極了(因為爸爸媽媽曾說她調皮),為什麼沒有一樣好的呢?”
媽媽見娜娜那麼傷心,還嘟嘟囔囔地說了這麼多,感到很想不通:這麼小的女孩,怎麼會有如此多的悲觀情緒呢?
女孩的個性及生活狀態就是在父母的影響下慢慢培養起來的。如果父母對待生活比較悲觀,那麼女孩也很難樂觀。相反,如果父母總是對生活積極樂觀,那麼相信女孩也不會是個現代版的“林妹妹”。可見父母對女孩個性的影響之大。
所以,父母平時首先不要做“林妹妹”,要時刻保持樂觀的情緒。當麵臨困難時,父母應處事不驚、遇事不亂,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想辦法解決問題,給女孩以信心和榜樣,幫助她從失落的情緒中擺脫出來。養育女孩的過程,其實也是父母不斷充實與學習的過程。父母不僅要盡量的女孩麵前表現出樂觀,營造快樂的氣氛,更重要的是真正擁有一顆樂觀的心。父母樂觀處事的實例,就是女孩最好的教科書。
當女孩遭遇困境時,父母也要多留心她的情緒變化。如果女孩悶悶不樂,不論你多忙,都要擠出一點時間與女孩交流一下,以積極的情緒指導她擺脫心理障礙,使她的悲觀情緒及時得到化解。
對於女孩來說,父母應該永遠都是強大的、有力的支持者和正能量榜樣。如果父母遇事慌亂、悲觀,就會令女孩喪失用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的決心,變成一個被動、悲觀、很容易被挫折擊倒的現代版“林妹妹”。這對女孩一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是很不利的。相反,性格樂觀的父母也會感染孩子,讓她們從父母那裏得到快樂。
2.樂觀總會給女孩帶來好運
在人們的眼中,女孩是鮮花、是美玉,是所有美好的代名詞。然而,人們不會去欣賞一支無精打采的鮮花,一塊被灰土岩石覆蓋的美玉也難以受到人們的重視。所以,如果一個女孩總是沉浸在陰鬱愁苦之中,也一樣很難有所成就,很難被人欣賞。
相反,樂觀的女孩,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受到歡迎。因為這樣的女孩無論麵對什麼樣的生活,都有能力重新開始。即使身陷地獄,也可以重新走入天堂。麵對生活中的每一次轉變,擁有樂觀的性格,有助於女孩獲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機會,而且女孩積極的觀點,也能夠幫助她們更好地實現目標。對於任何一個女孩來說,這是比任何財富都重要的財富。
其實,女孩就應該是為快樂而生的。作為女孩的父母,我們也應該讓笑聲伴隨著女孩的成長,讓女孩的生活永遠充滿陽光。一位教育專家曾說:“培養笑容就是培養心靈。把孩子培養成麵帶笑容的孩子,就是把孩子培養成為樂觀、進取的人的最重要條件之一。”
迪翁是美國著名的潛能開發大師,經常應邀到世界各地去巡回演講。
然而有一天,不幸突然降臨。迪翁正準備在韓國的一場演講,忽然收到一封來自美國的緊急電報:他的女兒發生了一場意外,已被送醫院進行緊急手術,有可能切除小腿。
一聽到這個消息,迪翁痛心不已,連演講也沒有做,就火速趕回了美國。
當看到躺在病床上一雙小腿已被切除的女兒時,迪翁心如刀絞。然而他的女兒似乎並沒有對自己失去信心。她察覺父親的痛苦,就笑著告訴他說:“爸爸,您不是常說,任何一個苦難與問題的背後,都有一個更大的幸福嗎?不要難過呀!這或許就是上帝給我的另一個幸福。”
迪翁無奈又激動地說:“可是你的腳……”
女兒非常懂事地說:“爸爸放心,腳不行,我還有手可以用呀!”
聽了這句話,迪翁雖然心酸,可也很欣慰。
裝上假肢後的女兒已經無法跑步,隻能緩步走路。可兩年後,他的女兒升入中學,並入選了壘球隊,還憑借自己堅強的毅力成為該隊有史以來最厲害的全壘打王。
可能有些女孩天生就比較樂觀,有些女孩則相反。但心理學家發現:樂觀的個性是可以培養的。即使你的女孩天生不具備樂觀的個性,也完全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實現。
著名教育學家塞利格曼指出: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正確與否,顯著地影響著孩子日後的性格是樂觀還是悲觀。因此,要培養女孩樂觀的心態,父母首先要身體力行,營造出一個樂觀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女孩快樂地學習、生活,並教會女孩正確麵對批評和挫折,學會樂觀向上,幫助她克服羞怯、抑鬱等悲觀因素。多給予女孩賞識與鼓勵,多給予她笑聲與溫暖,女孩也會逐漸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3.會解壓的女孩才能釋放負能量
世界是個複雜的空間,人生之路也充滿了矛盾與坎坷,因此,我們的女孩也總會麵臨各種各樣的壓力。這種壓力可能來自生活,可能來自家庭,也可能來自學校和社會。當置身於各種困難的包圍時,我們的女孩最需要的就是學會緩解壓力,這樣才能釋放出身上的負能量,吸收正能量,讓自己具備樂觀、積極的心態,麵對生活中的困難。
相反,如果麵對壓力和困難時,女孩不知道該如何解壓,就會令身上的這些壓力像不斷充氣的氣球一樣,總會有爆炸的時候。
雯雯是個14歲的女孩,正在讀初二。平時,爸爸媽媽總是要求她努力學習,在班級裏保持前三名。雯雯學習也的確刻苦,而且自尊心強,不服輸,對自己要求很高,所以平時學習成績也十分優異。
然而初二的期末考試,雯雯考得並不理想,隻考了全班第六名。這讓她很難過,回家後將自己關在屋子裏一晚上,連晚飯都沒吃。
但是,雯雯的這一舉動並沒有引起父母的重視,他們隻是以為雯雯是在耍小性子,過兩天就好了。沒想到,第二天父母上班後,雯雯給父母留下一封信,離家出走了。
雯雯在信中告訴父母,自己的心理壓力實在太重了,這段時間的學習也安不下心,生怕自己考不好,也不知該如何緩解這種情緒……結果,這次考試果然沒考好,這讓她覺得很對不起爸爸媽媽,所以決定離家出走,不再給爸爸媽媽添麻煩……
我們常常都覺得,現在的孩子生活很幸福,要什麼有什麼,父母還盡自己所能地為她們提供優越的學習機會。她們除了學習之外,什麼都不需要考慮,所以也不會有什麼壓力。
其實不然。孩子也有他們自己的壓力。尤其是女孩,心思細膩、敏感,凡事想得也會比較多。學習壓力、師生關係、人際交往、青春期的到來等,都可能會給女孩帶來一定的壓力。這些不良的情緒埋在心裏,日積月累,輕則損害身心健康,重則可能發生一些令人難過的事。
所以,在了解到女孩可能承受的這些壓力後,父母應教育女孩學會選擇適當的方式舒緩壓力。比如,當父母感覺自己的女孩有壓力時,鼓勵她向自己傾訴一下,我們來幫她尋找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為她安排一些健康的娛樂活動,如遊泳、爬山、看電影,或者與女孩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鮮的空氣,或鼓勵她多與朋友交往,等等。
豐富多彩的閑暇活動可以令女孩的壓力感轉移方向,使她的內心產生一種向上的激情,從而增強自信心,達到緩解心理壓力的目的。當我們的女孩學著釋放出情緒中的那些悲觀、消極、無奈等負能量時,她們也就擁有了樂觀、堅強、自信的正能量,從而也更有勇氣麵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4.引導女孩學會自己激勵
德國人力資源開發專家斯普林格所著的《激勵的神話》中有這樣一句話:“強烈的自我激勵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可見,自我激勵對一個人的成長、成功具有重要意義。這個道理對女孩來說同樣適用。如果一個女孩善於進行自我激勵,那麼她就能很好地激發出自己身體內的潛能,創造出好的成績。相反,如果女孩總是無法激勵自己,那麼她就會慢慢喪失信心。就算她有再好的天賦,潛力也無法被開發出來。
林爽今年14歲,正在讀初二,平時喜歡聽爸爸媽媽誇獎她的話。有時候,爸爸媽媽一誇獎她,她的學習勁頭就很高;如果較長時間不誇獎她,她的學習勁頭就會降低,成績也會下降。
她還希望老師也能經常誇獎她,這樣她會覺得受到鼓舞,增強學習的信心。父母了解到女孩的這一心理後,便想方設法地去求老師給她多一些鼓勵。但老師麵對那麼多的同學,有時會將這件事忽略,林爽回家後就會悶悶不樂。
這個學期,班裏換了新老師,對學生很嚴格,很少表揚學生,林爽竟然因為沒有得到老師的鼓勵而不想去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