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增強人際交往有助於提升女孩正能量(1 / 3)

女孩的人際交往能力、交往狀況等,深深地影響著她未來的人際關係與自我成長。如果女孩的人際交往能力得不到重視和鍛煉,就會令她變得孤僻冷漠、自我封閉,缺乏安全感,從而陷入自卑、離群索居的孤獨境地,對女孩的成長極其不利。為了將女孩培養成一個樂觀、積極、善於合作的人,為了讓女孩擁有快樂、幸福的生活,作為女孩的家長,就應有意識地培養女孩的人際交往能力,提升女孩的正能量。

1.好的形象價值百萬

形象,是一個人內在的素質、涵養、能力、生活觀念、追求喜愛等的外在表現形式,包括穿著、言行、舉止、修養、生活方式、知識層次等。良好的形象,不僅可以反映在別人的眼中,同時也讓你對自己的言行有了更高的要求,喚起了你內在的優良素質。

一個女孩擁有好的形象很重要。所謂好的形象,不僅指女孩長得“眉清目秀”,還要語言文明、舉止得體、服飾恰當。這反映出女孩的精神狀態和禮儀素養,是她進行人際交往與處世的“第一形象”。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不管女孩的相貌如何,隻要她衣著整潔,舉止大方,我們就會很喜歡她;相反,如果女孩外表邋邋遢遢,大大咧咧,即使長得很漂亮,也很難討人喜歡。

小雪從小就喜歡和男孩一起玩。也許是受男孩的影響,小雪的打扮也總是偏中性,留著短發,穿著男女都可穿的衣服,走路說話也都大大咧咧的,沒有一點女孩的樣子。

開始父母也沒覺得她這樣有什麼不好,認為女孩不能太注重外貌,所以也從不管她形象方麵的事兒。

後來,有一次,父母帶著小雪到同事家做客。同事家也是個女孩,比小雪小一歲。雖然兩個女孩年齡差不多,但形象卻截然不同。小雪穿著寬大的衣服,頭發也亂糟糟的,隨便往沙發上一坐,歪斜著身子,還時不時地翹起二郎腿。而同事家的女孩穿著舒適、大方的衣服,端端正正地坐在沙發上,還不時地起來有禮貌地招呼客人。

看著同事家的女兒,再看看自己的女兒,小雪的父母覺得很沒麵子。特別是小雪的媽媽覺得,如果早些注重女兒的形象,引導她有個女孩的樣子,就不會又現在這樣的情況了。

一個注重自己形象的女孩,自然會散發出非凡的個人魅力和正能量氣質,讓人產生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毫無疑問,這會給女孩增加幾分韻味,贏得別人的青睞,同時也能夠為她贏得廣泛的人際關係。

所以,父母應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女孩的形象。一個人的形象是由許多細節構成的,比如外表的裝扮,與人交往時的肢體語言,吃飯時的基本禮儀,說話時的神情與手勢,走路的姿勢,等等。細細想來,幾乎沒什麼“大事”,因此父母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教導女孩。比如:告訴女孩衣著要盡量整潔大方;吃飯時不要大聲喧鬧或敲打碗筷;與長輩說話要講究禮貌;平時應多讀一些好書;等等。

總之,吃、穿、行、坐、站、言、笑等,都是有基本要求的。當然,孩子還小,有些要求一時半會可能做得不好,父母平時一定要多觀察,多留意女孩的言行舉止。一旦發現有損於形象和氣質的說話方式和言行舉止,就要及時提醒她。必要時,還要耐心教導,甚至加以批評,督促女孩注意自己的形象,將女孩培養成一個形象、氣質俱佳的人,為她未來贏得別人的關注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奠定基礎。

2.優雅的舉止會為女孩增加正能量

在廣泛而複雜的社會交往中,一個舉止優雅的女孩往往會成為社交場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舉止優雅的女孩,待人接物彬彬有禮、不卑不亢;舉止優雅的女孩;不與父母頂嘴,不打斷別人說話;舉止優雅的女孩,知道體貼照顧他人,尊敬和關心他人;舉止優雅的女孩,隨時將“請”和“謝謝”掛在嘴邊;……

這些優雅的舉止,會給女孩帶來很多好處,增加她們的正能量,幫助她們贏得更好的人際關係。它不僅賦予了女孩柔性、大氣、得體之美,更為女孩成長為氣質淑女奠定了最強有力的基礎。進入成人世界的我們更是深深明白:優雅的舉止將會為長大後的女孩帶來怎樣的無窮魅力。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女孩因為性格外向,常常像男子一樣,不拘小節,大大咧咧,還不時地給父母製造一點小麻煩,讓父母很是頭疼。

一位媽媽在說到自己的女兒時,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

我女兒今年10歲,是個大大咧咧的女孩。別人家的小女孩說話都細聲細語的,可她卻是個“皮猴子”,不僅大聲大氣地說話唱歌,還經常和附近的男孩一起去摔跤、爬樹,身上經常弄得髒兮兮的,沒有一點兒女孩的樣子。我怎麼才能讓她像個女孩子那樣,讓她的舉止得體一點呢??

生活中的確有些女孩天性好動,而有些女孩天性好靜。因此,如果培養自己的女孩優雅的舉止,爸爸媽媽們就應根據自己家女孩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

通常來說,對於性格外向的女孩,父母可以逐步引導女孩做一些安靜的事情,如下棋、畫畫、折紙等;或者讓她將過剩的精力轉移到一些有益的興趣愛好中來,如,讓女孩學習鋼琴、古箏、舞蹈等。當孩子將熱情投入到這些活動中後,不僅從此多了一些有益的愛好,還可以培養她們的耐心,提高她們的氣質。

對於安靜的女孩,最好的方法就是提示和表揚。一般當父母對女孩有所提示時,女孩往往會牢記並努力實現父母的期望。而父母適時的表揚,則可以讓女孩的這種好行為得到延續。經常這樣提示和表揚女孩,用不了多久,你們就會發現:對女孩已經無需再提示,隻要事實表揚她的良好行為就行了。

同時,父母還要幫女孩養成使用文明禮貌用語的好習慣,如經常說“謝謝”、“您好”、“對不起”、“請”等。父母還要告訴她:囉嗦重複、沉默寡言,都是不禮貌的,也是不被人喜歡的,應該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

3.教女孩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

西方心理學家曾就人際交往問題作了一個廣泛的調查,對所有參加調查的人提出了一個相同的問題:什麼令你的生活富有意義?

人們的回答幾乎是相同的:親密的人際關係是首要的,自己的生活幸福,取決於自己同他人的關係是否良好。由此,心理學家得出結論:人際關係對於生活的幸福具有首要意義。

然而,現實生活中,許多女孩在人際交往方麵的表現卻令人擔心:拘謹膽小、羞怯怕生、孤僻退縮,要麼就是太以自我為中心,不能與人合作,不懂得分享……因此,她們也常常表現得不願見陌生人、不敢與陌生人交往、無法與別人友好相處等現象。

洋洋是個5歲的小女孩,盡管上幼兒園已經一年多了,但一直無法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每次媽媽去接她時,都看到她一個人在一邊玩兒;在親子活動時,別的孩子都高高興興地給家長表演唱歌跳舞,隻有洋洋不肯唱。老師對洋洋的評價也是:很老實、聽話,但不喜歡集體活動。

一個不善於與人交往的女孩,往往會因為不能從容地與同齡人交往而感受不到生活的快樂。就像事例中的洋洋,因為在幼兒園中缺少朋友,沒有收獲到展示自我的樂趣,所以也勢必會產生不願意上幼兒園的傾向。這種缺乏人際交往能力的女孩,長大後走入社會後,也很難與人溝通,不知道如何與他人打交道,內心孤獨、寂寞,很難融入社會當中,也很難獲得成功。

相反,善於交往的女孩,將會成長為一個自信、樂觀的人,一個心胸寬廣、身心健康的人,一個懂得如何愛別人並得到別人的愛、擁有很多真摯友誼的人,一個渾身充滿了正能量的人……人際交往可以幫助女孩形成協作精神,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分享快樂,學會聽取他人的意見,體驗到競爭與互助、成功與失敗、快樂與痛苦。

所以,父母應從小就教女孩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比如: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如“謝謝”、“再見”、“對不起”、“沒關係”等,不對別人說粗話、做不禮貌的動作;不要隨便打斷他人的講話,要學會傾聽,不要心不在焉或隻顧做自己的事;主動與同學打招呼,真誠和熱情可以幫助女孩打開友誼的大門;真心誠意地對待他人,講信用,不欺騙說謊;在與同學交往過程中,善於發現同學的優點和長處,寬容同學的缺點與不足,學會讚美別人,不為小事斤斤計較,不嘲笑別人;樂於幫助別人,這會讓你的女孩擁有很多朋友;熱情開朗,與人交往過程中充滿尊重與信任;等等。

你的女孩如果能夠掌握這些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基本技巧,相信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一個渾身都充滿正能量的人。

4.鼓勵女孩與別人分享

作為一種美德,分享包含著寶貴的平等與博愛思想,不僅限於吃的、玩的等有形的東西,還包括心情、創意、想法、意見等無形的東西。因此,讓女孩從小學會分享,不僅能夠增進她與人交往的能力,更可以提升她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等,為其未來的成功增加更多的正能量。

然而,許多父母習慣於過度溺愛女孩,將女孩放在家庭中的主導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女孩的心中漸漸沒了他人,隻有自己。她們不知道關心父母,不會關心他人,更不會關心社會,這樣的女孩長大後,又如何能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呢?

女孩的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源於父母的私愛和溺愛。為了不讓女孩的愛心枯竭、泯滅,父母不僅要疼愛女孩,更應該讓女孩學會愛。千萬不要隻知道一味地給予女孩愛,這樣的愛對女孩的成長恰恰是沒有好處的。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溺愛是父母與孩子關係上最可悲的事,用這種愛培養出來的兒童不肯把心靈獻一點兒給別人。”因此,父母在疼愛自己的女孩的同時,更應該教她學會與人分享。

琳琳今年12歲了,是個活潑熱情的女孩,擁有許多好朋友,大家都很喜歡她。這與父母自幼對她的教育是分不開的。琳琳是獨生女,父母一直覺得,不能讓琳琳形成自私孤僻的性格,希望她能夠學會與人分享,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因此,每次媽媽給琳琳買了她喜歡的玩具、圖畫書等,都鼓勵她帶到學校去,並鼓勵她與其他同學交換自己的玩具、圖畫書等。媽媽這樣跟琳琳說:“把你的東西借給別人,再向別人借你喜歡看、喜歡玩的東西,這樣我們就能花很少的錢玩很多玩具,看很多圖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