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經曆挫折洗禮的女孩才更出眾(1 / 3)

相比於男孩來說,女孩由於女性荷爾蒙的作用,往往會顯現出脆弱、嬌氣、抗挫折能力差等個性特征。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很多家長絕對女孩就需要更多嗬護和關愛,就應該是嬌柔的,這才是疼愛女兒,是否勇敢、堅強對女孩來說不重要。事實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女孩在走向社會後,同樣會遭遇困難和挫折。隻有從小經曆過挫折洗禮的女孩,才能泰然自若地應付。所以,隻要父母能在女孩成長過程中,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女孩嬌氣、脆弱的負能量就會轉變成堅強、勇敢、自信等正能量。

1.女孩一樣可以挑戰困難

父母在培養女孩的過程中,最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保護過度。一位母親經常對女兒的老師和同學說:“我家孩子膽小,還愛哭,請大家多照顧一下。不要嚴厲批評她,有問題就來找我。”

一位父親最常對女兒說的話就是:“女兒別怕,有爸爸呢!”於是,女兒作業不會做,爸爸幫忙;女兒在學校和同學產生了矛盾,爸爸去找人家評理;女兒因學舞蹈太苦哭了起來,爸爸忙說:“乖,咱不學了,不學了”……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中,總是會遇到許多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是,一遇到挫折,女孩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父母就已經早早地把困難“擺平”了。

其實這並不是真的為女孩好。女孩長大後,總會遇到挫折,那時你讓她符合應付。所以,父母這樣的結果就是剝奪了女孩磨練意誌和性格的機會,使她根本不懂的什麼是堅強。

董南已經10歲了,可平時還不敢自己單獨睡覺;早晚放學也都要爸爸去接;一兩次考試成績不好,就悶悶不樂好幾天;平時和同學交往,也顯得很懦弱。爸爸覺得這樣不好,應該多創造機會,鍛煉鍛煉她。

此後,爸爸就有意在生活中給女兒設定一些難度較大的任務,比如:鼓勵她先開燈獨自睡覺,等不害怕後再關燈;去公園時,鼓勵她一個人去給全家人買票,鍛煉她與人交往的能力。開始時董南做得都不太好,爸爸就鼓勵她說:“別著急,慢慢來,堅持一下就成功了。要相信自己,女孩子一樣可以不怕困難。”

半年後,董南變得堅強多了。即使偶爾一兩次成績不好,她也能樂觀麵對,並積極為下次考試備戰。

女孩的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與家庭教育方式息息相關。現在的女孩大多是獨生女,家長生怕委屈了她,很多事情都不舍得讓她嚐試。長此以往,女孩便形成了膽小、懦弱的個性,對任何事情都畏首畏尾,遇到困難也很容易認輸。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一帆風順,女孩在成長過程中也會不可避免地承受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如果父母對女孩教育培養的方法科學、得當,那麼女孩一樣可以挑戰困難,一樣可以成長為一個堅強的女性。

明智的父母知道,在女兒小的時候就應該讓她感知困難。於是,他們也會經常故意給女孩製造一些“麻煩”。比如,有意識地讓女孩參加一些野營活動,讓女孩吃點苦頭;女孩做了錯事,就要適當嚴厲地批評;女孩無理取鬧時,可以適當地忽視她,讓她學會調整心態;等等。

作為家長,我們要讓女孩感受的不僅僅是慈愛和鼓勵,更應是潛藏在慈愛之中戰勝困難的力量。這種力量充滿了正能量,可以不斷鼓舞她們,讓她們幼小的心靈深切地體會到:堅強,不能哭,得勇敢一點!

2.挫折就是成長,父母不能代女孩受過

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心靈反而逐漸變得脆弱起來,很多女孩動不動就患上了心理疾病,經受不住任何挫折打擊,少年自殺率也大幅度增加。為什麼社會進步了,人們的心理反而更脆弱?因為家庭條件優越了,孩子都被父母細心嗬護著,生怕受到來自外界的一點風雨。尤其是女孩,更被當成了小公主一般愛護著。也真是父母的這種教育理念,讓女孩的心理越來越脆弱。

冰冰與雨萌兩個女孩年齡相仿,都4歲。但在教育方法上,兩個家庭卻大相徑庭。冰冰在玩啥時一旦摔跤了,媽媽急忙跑過來扶起她,慌不迭地拍土、安慰,柔聲問女兒:“摔哪裏了?疼不疼啊?都是媽媽不好,沒扶住你!”而雨萌每次摔跤後,媽媽總是會等一下,看雨萌自己從地下艱難地站起來,才淡淡地問一句:“沒事吧?”

兩個孩子的個性由此也可以看出差異。冰冰從小就嬌氣,一聽媽媽問“疼不疼”,一聽媽媽說“都是媽媽不好”,剛剛還若無其事,很快就大哭起來,並且媽媽越哄哭得越厲害,似乎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一樣。而雨萌自己站起來後,自己拍拍身上的土,回答媽媽說:“沒事。”然後又跑著玩去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要經受挫折的,小時候是摔跟頭、跟小朋友吵架,長大了可能是工作和事業中的一些不順利。如果小時候家長就有意識地讓女孩承受一些她心理承受範圍內能夠承受的疼痛和傷,並不是狠心的表現,也並不是不疼愛自己的女兒,而是在鼓勵她堅強,鼓勵她獨立。要知道,任何挫折都是一種成長的曆練,父母就算再疼愛自己的女兒,也不可能永遠替她受過,女兒遭受挫折,也不是爸爸媽媽“不好”,更不可能永遠事事都能給她“擺平”。

堅強和獨立,是人一輩子能夠生存的必備品質。男孩應該有,女孩更應該有,因為今天的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已經遠遠不是“三從四德”那麼簡單。女孩也必須擁有強大的內心,渾身充滿了正能量,才能經受住人生的風雨,才能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為了培養女孩抗挫折的能力,除了鼓勵她自己完成一些事情,克服一些困難外,家長還要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讓女孩間接地接觸和感知挫折,讓她對挫折有一個形象具體的認識。

比如,你可以陪女孩一起看《獅子王》,給她講講《湯姆曆險記》這樣的小故事,用誇張的語氣來描述故事中主人公遇到的苦難,同時激勵她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學習,學習他們的勇敢。這些虛擬而生動的挫折方式能讓女孩對挫折產生初步的認識,讓她知道生活中其實有許多困難和挑戰。麵對這些困難和挑戰時,隻有不膽怯、不畏懼,勇敢地麵對,才能收獲到成功的喜悅。

3.堅強不是男孩的專利,女孩更應堅強

許多家長都抱著這樣一種觀念:堅強勇敢就是男孩的專利,女孩小時候有父母疼著,長大嫁人後有丈夫愛著,要那麼堅強有什麼用?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父母們自幼對女孩寵愛有加,時刻保護和照顧著女兒,卻從未注意培養女孩堅強勇敢的個性。結果,女孩在遇到困難時,要麼哭鼻子,要麼就是尋求別人的幫助。當然,麵對女孩的求助,父母更是有求必應,時刻準備著為女兒“擺平”困難。

其實,父母這樣並不是真正為女孩好。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會經曆幸福和快樂,也必然要麵對磨難與痛苦。在麵對幸福和快樂時,我們應讓女孩學會感恩與知足;在麵對磨難和痛苦時,我們就要讓她學會麵對,學會勇敢與堅強。雖然現在你們能為女孩“擺平”很多事,但她長大之後呢?你們還能事事都替她解決嗎?

顯然不能。如果遇到一點困難就找父母幫忙,那麼日後在沒有父母幫忙的情況下,她們就會無所適從,隻能選擇退縮或放棄。

周末,爸爸帶7歲的楊陽出去學滑輪。對於沒有專業老師指導過的女孩來說,穿著滑輪鞋站立是非常困難的。都說學會走路的第一步應該先學會摔跤,輪滑尤其如此。楊陽沒有爸爸的保護,上路後就接連摔跤。每次在摔跤時,爸爸都非常心疼,但嘴裏還是喊:“楊陽真棒,別怕,摔倒了爬起來再摔,多摔幾次就會走了!”

楊陽在爸爸的鼓勵下,盡管摔得很疼,但每次摔倒後還是堅持爬起來。就在這樣不停地摔摔爬爬後,楊陽終於能穩穩地走起來了。雖然還不能很順利地滑行,但爸爸和楊陽的內心都是既自豪又開心。

在成長過程中,女孩也會遇到許多困難和麻煩。在麵對這些挫折時,膽小懦弱的負能量女孩想到的是如何逃避這些困難;而勇敢堅強的正能量女孩想到的卻是怎樣從容地麵對這些困難,如何憑借自己的堅強意誌去戰勝困難。這種勇敢堅強的女孩,長大後也更容易擁有堅定的信念,麵對順境能夠勇往直前,麵對逆境也能乘風破浪。擁有了堅定的信念,她就可以排除種種困難,獲得一定的成功。

因而,千萬不要認為堅強隻是男孩的專利,女孩更需要堅強。父母應從自己的女孩很小時就告訴她:她並不比男孩差,也一樣可以立大誌、成大器。這對培養女孩堅強、勇敢、抗挫折的正能量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在培養女孩堅強的意誌時,爸爸媽媽要多給女兒鼓勵。遇到困難時,女孩一開始可能會退縮,想要放棄。這時,你們一定要鼓勵她再堅持一下,不要輕易放棄,這樣困難也就變得容易克服了。如果女孩實在完不成任務,爸爸媽媽也不要輕易代勞,可以適當給她一點指導和點撥,但困難最終還是要由她來克服,這樣女孩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變得更有自信心。

4.女孩也要有點冒險精神

觀察一下,家長們會發現:孩子總是喜歡躍躍欲試,做出一點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比如,腳還夠不到自行車蹬子,卻想去汽車;從來沒下過水,卻想跳到水裏遊泳。那麼,做父母的是怎麼對待她們的呢?

有位媽媽說:“自從我女兒出生,我就每天提心吊膽,生怕她摔著碰著。我覺得女孩既嬌嫩又金貴,就像桌邊的花瓶一樣脆弱,一不小心就碰倒了,掉在地上就無法複原了。”

難道女孩天生就是花瓶,天生就弱不禁風嗎?當然不是!冒險與勇敢是緊密相聯的,適度地讓女孩冒一點危險,也是培養女孩勇敢品質的重要方法。如果因為怕出危險就忽視了對女孩冒險精神的培養,就會令女孩滋生出依賴性強、意誌薄弱、責任感差等缺點,不利於女孩的成長。

因此,當女孩對一些冒險性的活動產生興趣時,家長盡量不要毫無理由地拒絕她,更不要訓斥和嚇唬她:“掉下來就沒命了!”“你想找死啊!”“你怎麼想一出是一出!那怎麼能行呢?”……這會扼殺掉女孩可貴的冒險精神,令她變得膽小怯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