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嬌美可愛、柔心弱骨,但與男孩比起來,養育女孩,需要考慮更多的安全問題。疼愛女孩的父母們,都希望從小就能給女孩一個護身符,讓她們平安健康地長大。但在現在這個比較複雜的社會裏,女孩們如果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就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甚至受到別人的傷害。所以,培養女孩,父母一定要讓她做到“身心強大”,學會保護自己、善待自己。
1.教你的女孩遠離外界誘惑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麵臨各種各樣的誘惑,女孩更是如此。小時候,好吃的糖果、美味的糕點、漂亮的花裙子;長大後,金錢、名利、地位等等,各種各樣的誘惑,稍不留意,都可能讓我們的女孩受到傷害。
事實上,麵對各種誘惑無力抵抗,除了與女孩的自製力差有關,女孩的虛榮心強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這種缺點在女孩很小的時候就能夠表現出來;
“我爸爸的官比你爸爸大。”
“我媽媽賺錢多。”
“我們家的房子比你家的房子大。”
“我的花裙子比你的漂亮。”
……
久而久之,這種因虛榮、攀比產生的結果就是:向父母要求更高級的東西,習慣了享受奢侈的生活……而一旦父母不能滿足她的這些要求時,外界的誘惑就可能會讓她誤入歧途,犯下大錯。
最近發生在9歲的小然身上的一件事,把她的爸爸媽媽嚇得夠嗆。這天放學後很長時間,小然都沒回家,媽媽有些著急,準備給老師打電話問問怎麼回事。就在這時,派出所給小然媽媽打來電話,讓她去派出所領孩子。
小然媽媽一頭霧水:女兒怎麼會進了派出所呢?
等到了派出所,小然媽媽才弄清怎麼回事。原來這天放學後,小然和幾個夥伴一同結伴回家,半路上遇到一個陌生男人。這個人讓她們跟他走,他可以給她們每個人買一件她們最喜歡的東西。小然一直想讓媽媽給她買一雙耐克鞋,但媽媽覺得小然的鞋子夠多了,沒不要再買,而且還買那麼貴的,所以就沒答應。
現在,小然聽說這個男人願意給她們買,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答應了。另外幾個同伴商量了一下,也表示願意去。隻有一個小女孩不肯去,自己跑回家了。
這個女孩回家後,把路上發生的事告訴了自己的爸爸媽媽。家長一聽,知道這個男人肯定是騙子,於是馬上報了警,小然和其他幾個夥伴才被第一時間找回來。
弄清原委的小然媽媽簡直驚呆了:女兒這是怎麼了?一雙鞋子的誘惑,就差點別人騙走!
生活中的很多現象證明,女孩的一些錯誤行為,都與她們不能地域外界的誘惑有關。一旦不堪外界金錢、物質、名利的誘惑,女孩就可能深受索要、設法謀取,最後甚至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通常來說,抗誘惑力差的女孩,也缺乏自主意識,大都有“見異思遷,見好就愛”等不良心理傾向。對此,父母要幫助女孩提高分辨力,認識到貪欲的危害性。同時,父母還要設法控製女孩的占有欲、占有量,提高其克製能力,做到不為外物所動,並采用轉移法將女孩貪吃、貪玩等方麵轉移到積極有益的活動上來。實踐證明,“興奮點”越集中,情趣就越高雅,對外界的幹擾和誘惑就越具抵抗力。
不過,抵抗誘惑能力的培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父母較長時間的努力。平時,父母既要適當滿足女孩的一些要求,又要控製其某些不良欲望的無限膨脹,提高女孩對金錢、物質、名利的抗誘惑力,讓女孩健康地成長。
2.女孩要學會保護自己
雖然生活是非常美好的,但美好之中也常常會潛藏著危險。有些父母簡單地認為,女孩的世界就應該是純潔的、幹淨的,因而也有意地避免將生活中一些不良信息傳遞給女孩,結果忽視了對女孩進行必要的自我保護教育。
事實上,父母這樣做不僅不利於女孩身心的健康發展,而且女孩在父母所創設的“無傷害”環境中成長,也容易降低自我保護的意識及能力;再加上女孩天真、善良的天性,更容易遭受外界的傷害。
我們也經常會在電視、網絡等媒體上看到一些女孩受到傷害的事實,這些都是真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為避免女孩因為無知而受到傷害,父母在擔心之餘,也要將一些精力從女孩的學習成績轉移到女孩的安全保護上來,教女孩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學會保護自己,不給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機。
萍萍今年14歲,是個活潑可愛、發育良好的女孩,見到她的人往往覺得她已成年。這天,萍萍像往常一樣坐公交車回家,車上很擁擠。不一會兒,萍萍就感覺有人在她身後摸她。剛開始她沒在意,可後來那個人越來越過分,甚至把手放在她的腰上。
萍萍意識到,自己遇到了壞人,但由於她從小就被媽媽送去學過跆拳道,所以此時她也沒有慌張。隻見她抬起右肘,並用左手握緊右拳,狠狠地向身後擊去。隻聽到“哎喲”一聲,一名男子在她身後捂著肚子蹲了下去。萍萍沒有回頭,隻是嘴角眉梢都掛上了笑意。
萍萍的沉著和勇敢反抗來自於她本身所具有的自我保護能力。如果不是她很小就學習過自我保護的能力,在遇到這種事情時,很可能會像大部分女孩一樣,選擇忍氣吞聲,不了了知。
女孩子看起來比較嬌弱,所以也容易成為他人侵害的對象。所以,父母應從小就培養她們對危險的預知能力,提高她們的警覺性,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她受傷害的幾率。
具體來說,父母要教女孩幾個防身錦囊:
(1)告訴女孩一些必要的青春期生理、心理方麵的知識,讓女孩認識到社會的複雜,提高女孩自我保護的意識。
(2)告訴女孩與異性在一起時要自尊自愛,不能太隨便,更不要隨便接受男孩的禮物。一旦遭遇騷擾行為,要明確表示自己的態度,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3)女孩放學後要結伴回家,遇到特殊情況一定要及時給父母打電話;
(4)遇到壞人時要機智地反抗,最重要的是想辦法保護自己,將傷害降到最低,要懂得借助外界力量保護自己,等等。
此外,父母還要教會女孩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常識,如遇到電梯停運、地鐵故障等意外事故時該怎麼辦,遭到地震、火災、雷電等情況時該怎樣保護自己等。
3.自尊自愛的女孩更可愛
自尊自愛是健康品格的基石,是一種對自己人格的重視和肯定。女孩懂得自尊自愛,就是尊重自己、愛護自己,從身體、儀表到行為、心靈,維護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尊嚴,更要有做女孩的尊嚴。隻有自尊自愛的女孩才可愛,隻有懂得愛護自己的女孩才能贏得別人的關愛。台灣女作家龍應台說:“作為女人,自己都瞧不起自己,那麼還指望誰能瞧得起自己呢?”
少年兒童時期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乃至人格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女孩的思想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幹擾和影響。而她的思想和行為走向對今後的人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父母一定要正確引導女孩,讓女孩正確認識自己、愛惜自己,做一個自尊自愛的好女孩。
10歲的妮妮總是覺得自己比好朋友小薇差一些,什麼都比不上小薇。這次歌詠比賽,妮妮又以1分之差輸給了小薇,屈居第二。
回到家後,妮妮非常難過,委屈地對媽媽說:“為什麼我怎麼都贏不了小薇呢?媽媽你告訴我,我是不是真的不如她啊?我的身材沒她好,個子沒她高,聲音也沒她的好聽,我什麼都不如她,努力還有什麼意義呢?”
媽媽聽了妮妮的話,柔聲對女兒說:“有一個比自己優秀的好朋友,你感到很難過是嗎?”
妮妮點了點頭。
媽媽接著說:“但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因為這讓你的人生永遠都有目標去追逐。你不斷努力,其實並不是為了超過她,而是為了讓自己往更高地地方走。這就像賽跑一樣,很多運動員都要有陪練,就是因為跑步時一定要有一個齊頭並進的夥伴,這樣才能用最強的幹勁跑到終點。你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妮妮終於釋懷了,說:“媽媽我明白了,能有這樣的好朋友,是不是也說明我很優秀呢?隻是我還需要更優秀一些,對吧?”
女孩的自尊與男孩的自尊不太一樣。男孩的自尊往往帶著倔強和逞強的成分,而女孩的自尊則往往隱含著敏感和脆弱。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女孩要學會自尊自愛,但你們知道嗎?女孩的自尊心是需要父母細心地嗬護和培養的。
很多父母覺得女兒是自己的,可以隨心所欲地教育,喜歡用命令的口吻跟女兒說話。事實上,每個女孩都是一個獨立的主體。因此,不要總用命令的口吻跟她說話,更不要隨便用成人的標準苛刻地要求她,而應鼓勵她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勇敢地與成人爭辯是非。如果你們真的錯了,也要勇於承認錯誤,讓女孩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懂得以己推人,學會尊重別人。
父母還要注意的是:即使你的女兒長相一般,身材一般,你們也要鼓勵她接納自身,懂得愛惜自己。因為任何一個女孩都會有很多不完美之處,但每個人在性格或外貌方麵,都有其獨特的氣質和優點。懂得發揮自己的長處,規避自己的短處,揚長避短,才能讓自己更有吸引力。
4.讓女孩理智對待他人的批評和表揚
女孩是個矛盾的綜合體,有著很強的自尊心,同時又有一定的虛榮心。所以,她們有時可能不能很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也難以理智地對待別人對她的批評和表揚。當受到別人的批評時,她會覺得很委屈、不服氣;當被別人表揚時,她又會沾沾自喜……這其實就是一種心智不成熟的表現。
女孩不能虛心地接受他人的批評,就不能從批評中吸取教訓,也不能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女孩不能從容地麵對他人的表揚,也就無法讓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難以很好地積累經驗。
所以,作為女孩的家長,我們應教女孩理智地對待他人的批評和表揚,這樣才能幫她積累有益的教訓和經驗,為她日後的心智成長提供“養料”。
前幾天,楠楠因為放學回家太晚被媽媽批評了,可她很不服氣。因為她告訴媽媽,她那天是去給同學過生日去了,並沒有去做什麼壞事,晚回家並沒什麼錯。而媽媽告訴她,她給同學過生日可以,但應該打電話告訴家裏,而且一直到晚上10點多才回來,害得爸爸媽媽擔心死了,到處找她,甚至還跑到學校去找,就差報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