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好品格是助力正能量的助推器(1 / 3)

女孩的品格,小則關乎她個人的一生,大則關於整個家庭的前途與幸福。如果將女孩比喻成一顆鑽石,那麼優秀的品格就是鑽石所散發出來的光芒。具備了高尚的品格,即使外表平凡,即使做著最卑微的工作,女孩也能夠散發出迷人的光彩。因此,父母應從小就注意培養女孩的愛心、熱情、忍耐、寬容等優秀的品格與個性,同時還要了解女孩在性格上的一些弱點,在每件小事上一點一滴地約束女孩的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女孩的正能量,塑造女孩的完美個性。

1.善良——女孩最美的品質

羅素曾經說過:“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善良是一種寶貴的品質。很多時候,女孩那顆善良的心比我們成年人表現得更為明顯,總是讓人感到溫暖,讓人情不自禁地喜歡她。比如,當她看到小動物受傷時,會心疼地哭起來;當看到小朋友傷心地流淚時,她會過去安慰。這說明,女孩那顆善良的心一旦被觸碰,就會體會到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處境。

然而,隨著女孩年齡的增長,我們心中“人善被人欺”的觀念讓我們逐漸忽視了對她進行的善良教育。當女孩接受不到家長對她的善良教育時,她那善良的本性就會逐漸減少,甚至消失。

事實上,善良的女孩不僅不會受人欺負,還會贏得更多人的喜愛和信任。“人以群分”,具有善良品格的女孩,也一定可以吸引到善良的朋友。因此,我們與其擔心女孩太善良會被人欺負,不如現在就將善良、仁愛的種子種在她的心中,讓她在這種正能量的愛的滋養下慢慢長大。

在女兒媛媛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允許她養了一隻小兔子。後來,爸爸還讓她養了一隻小鳥和一隻小烏龜。周圍的人都勸媛媛爸爸,不要讓孩子養寵物,一方麵孩子接觸寵物不衛生,另一方麵如果寵物以後死掉了,孩子會很難過的。

但媛媛爸爸認為,隻要家長掌握尺度,讓寵物養成衛生的習慣,孩子就不會因養寵物而得病;寵物出現生老病死的情況,也是自然規律,孩子早晚要明白這個道理。沒有了這些顧慮,讓孩子養寵物,為的是培養她善良的天性。

研究發現,幼年、童年飼養過小動物的女孩,感情往往比較細膩,心地也比較善良;相反,那些從小沒有接觸過小動物的女孩,往往會感情冷漠。因此,為培養女孩的同情心和豐富細膩的感情,父母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支持女兒飼養小動物。通過讓她照顧這些小動物,其實也是在學習照顧比自己弱小的生命。這是對女孩進行“善良教育”的有利的一課。

當女孩在生活中表現出一些善良的舉動時,比如,主動照顧小動物,幫鄰居取東西,在車上給老人讓座,上前幫扶摔倒的老人等,我們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嗬護她的善良之心,讓她知道自己的舉動是值得讚許的、值得表揚的。當女孩體驗到這種積極的行為結果後,她的善良舉動才能得以保持。久而久之,善良——女孩所具備的這個最美好的品質也就被培養出來了。

2.愛心——增強女孩情感之中的正能量

在現在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同時,對彼此間情感支持的需求也前所未有地高漲。學會關心、理解他人,並在情感上支持他人,這既是在競爭中找到合作夥伴的必要條件,也是每個人在社會關係中得以立足和生存的根本。

因此,家長在教育女孩各種智慧、提高她的智商的同時,還須注重對她們進行愛心教育,激發和培養她們的愛心、同情心等積極的正能量情感,以幫助她們成長為一個完整的、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人。

通常來說,愛心總是與同情、善良等正能量的詞彙聯係在一起,是人性中最美麗、最暖人的一縷。一個擁有仁愛之心的女孩,也總會表現出關心父母、關愛他人的言語和行為,並因此而贏得周圍人的喜愛,長大後也更容易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為自己獲得成功奠定基礎。

然而,現在許多家庭中的獨生子女在父母的嬌慣、溺愛之下,逐漸變得自私自利,隻知索取,不知付出。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也將孩子的愛心在不經意之間給剝奪了。

靜靜是個12歲的女孩,平時在家裏嬌生慣養。媽媽怕耽誤她的學習,所有事幾乎都替她包辦了,大到做飯洗衣服,小到洗頭洗腳,都是媽媽為她做。

有一次,媽媽加班回來晚了。剛一回到家,媽媽就給靜靜道歉:“寶貝,餓壞了吧?媽媽今天加班,所以回來晚了點,媽媽這就給你做飯去。”

沒想到靜靜不僅沒有體諒媽媽,反而大發雷霆:“你加班也不能不管我的死活啊?你幹嘛不提前給我安排好飯菜再去加班啊!”

聽了靜靜的話,媽媽非常傷心。要知道,媽媽加班是為了能多賺些錢,好為自己的女兒上高中做好準備,可靜靜卻根本不理解媽媽的苦心。

雖然靜靜的行為是錯誤的,但歸根結底還是父母教育的問題。平時對女孩過於嬌縱,一切都以孩子的需要為主,讓女孩在家中享有很多“特權”和“優惠”。久而久之,女孩也會覺得自己擁有的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自然也就沒有了愛他人之心。

愛心是人類最光輝燦爛的人性,也是正能量女孩所應具備的基本品格。缺乏愛心,隻關心自己,隻顧自己的快樂,而無視別人的痛苦,甚至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樣的女孩是可怕的。所以,父母教女孩做人,首先就要賦予她一顆仁愛之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最有效的。父母是女兒愛心傳遞的使者,一言一行都會給細心的女孩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要想讓自己的女孩有愛心,父母就要率先做出有愛心的行動。比如,父母平時對自己的長輩孝順有加;父母彼此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對女兒也十分疼愛、體貼,常常與女兒進行情感溝通,給女兒正確的行為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等等。

愛心是一種後天強化的行為,隻有父母提供了榜樣,女孩就會去模仿,進而轉化為自發的行為,使之成為自己所擁有的一種正能量。

3.寬容——斤斤計較的女孩沒人愛

男人在評價女人時,常常會說:她是個好女人,她很善解人意。可見,在男人的心裏,一個善解人意、具有寬容之心的女人,肯定是個好女人。

但是,女人的這種寬容之心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小時候培養起來的。如果父母從小不注意培養女孩的寬容之心,女孩長大後就會凡事斤斤計較,給別人的印象也不會脫離小肚雞腸、小家子氣之類的詞,而且這樣的女孩也得不到別人的喜愛。

所以,父母要有這樣的一種教育意識:女孩應擁有一顆寬容之心,而不要將女孩是嬌弱的、是需要人疼愛的,作為嬌慣女孩的理由。

冰冰今天放學回來後很不高興,媽媽就問她怎麼了。原來,今天同學王方借她的鉛筆用,結果給丟了,害得她上課沒有鉛筆用。可是,王方卻連一句“對不起”都說,所以冰冰覺得王方這樣做很不對。

媽媽聽了,就問冰冰說:“那你今天上課沒有鉛筆用,沒有影響寫字嗎?”

“那倒沒有,我跟同學借了一支,用完就還給人家了。”冰冰說。

“哦,這樣呀。既然並沒有影響你寫字,那你就原諒王方吧。她也許不是故意要弄丟你的鉛筆的,也許是忘記跟你說‘對不起’了。同學之間這點小事不應該這麼計較的,你說呢?”

冰冰聽完媽媽的話,覺得有道理,很快也不再生氣了。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女孩在學校裏受了委屈,父母都會心疼得不得了。於是,在女兒受“欺負”時,很多父母在氣憤之餘都會這樣教育女兒:

“少跟這些壞孩子一起玩,都把你帶壞了!”

“有人打你,你就打他,讓他知道你的厲害!”

……

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不僅不能幫助女孩形成良好的性格,還會影響到女孩正確地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係,令女孩在與人相處過程中顯得小氣、狹隘,甚至對待家人、朋友也是如此。

女孩的情感是脆弱的,如果父母給予她的是一顆睚眥必報的心靈,那麼她可能一生都不會快樂;相反,如果父母給予她的是一顆寬容之心,那麼她無疑會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中收獲到一生的幸福。

所以,當我們的女孩受了別人的委屈時,我們要讓她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會有缺點,都會犯錯誤,她自己也不例外。對於同學的缺點和不足,對於同學心情不好時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沒必要斤斤計較,也不必過分苛求。原諒對方一次,給對方一次寬容和理解,不僅能讓我們自己因為不計較而變得開心,還能贏得對方的尊重和友誼。

4.感恩——讓女孩學會感激他人的付出

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是能夠感知到別人對自己的付出,並能懂得回報這種付出。一個懷有感恩之心、懂得感恩的女孩,也一定是一個擁有正能量的女孩。因為這樣的女孩才能體味到生命的真諦和意義,才能體會到人間的溫暖,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快樂。而且,女孩懂得感恩他人的付出,他人才更願意為她付出,她才會進入一個“得到-感恩-再得到”的良性循環之中。

對於女孩來說,感恩應該是父母給她必須上好的一堂人生必修課。父母應該讓你的女孩明白:她降臨到這個世界上,每一步的成長和發展都離不開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導、朋友的關愛、大自然慷慨的賜予。對她來說,學會安恩,常懷感恩之心,就應該在自己的心中裝著別人,而不是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

一次,慧慧媽媽的一個朋友給慧慧買了一件衣服,並特意給慧慧送到家裏來。然而,慧慧不僅沒有向對方表現出感謝之意,還一再抱怨衣服小了,還說穿上後皮膚發癢,一臉不高興,弄得媽媽的朋友一臉尷尬,連說:“是阿姨沒有估算好,下次一定給你買件合適的。”

等朋友走後,媽媽問慧慧:“如果你買了一個禮物送給別人,結果人家看到你送的東西一臉的不高興,還說不好,你心裏會怎樣想?相反,如果對方高高興興地接受,並向你表示感謝,你是不是很高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