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習慣,享用一生,受用一生。我國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孫雲曉先生曾說:“好習慣對兒童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身的財富,是人生的格調。”可見,習慣決定一生。一位具有良好習慣的女孩,不僅能贏得他人的好感,還有利於自身的發展。生活原本就是由無數件大事和小事組成的,女孩具有好的習慣,才能逐漸從做好一件件小事到做好每一件大事,才能夠感受到成長與成功的喜悅。所以,作為女孩的父母,我們應該幫助女孩養成健康、良好的習慣,因為好的習慣也是正能量女孩的一個典型標識。
1.講究衛生的女孩最幹淨
女孩的家長們通常都有這樣的感受:不管女孩的長相如何,如果她幹淨整潔地出現在大家麵前,很快就能博得他人的喜愛,父母也會感到很驕傲;相反,如果女孩邋裏邋遢地出現在眾人麵前,無論長得多麼漂亮,家長肯定也會覺得特別沒麵子。
當然,也有些家長認為,講衛生這種小事根本不值得一提,女孩隻好長得漂亮、學習好,將來一樣可以有出息,跟講不講衛生沒有任何關係。
講究衛生真的隻是“區區小事”嗎?並非如此。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個人衛生問題上,往往可以反映出一個女孩的精神麵貌和生活情趣。一個不注重個人衛生的女孩,她的精神麵貌也肯定很差,也不可能有什麼精神的升華。因為不講衛生的女孩更容易生病,出現肚子疼、易感冒等情況;不講究儀表美的女孩,也不易被他人接受,無法獲得好的人際關係。這樣的女孩,身上的負能量要遠大於所擁有的正能量。
小美今年10歲了,長得很漂亮,但就是不愛幹淨,吃飯前媽媽讓她去洗手,她就跑過去衝兩下;讓她刷牙,她也懶得刷。學校裏常用的飲水杯,她也經常不刷。
一天,教室裏的飲水機沒水了,小美的同桌非常口渴,恰好小美的水杯裏還有些水,同桌便想從小美的杯子倒點水喝。可是,當小美把水杯遞給同桌時,同桌看了看她的水杯,卻不想喝她的水了。
“你怎麼不喝了?”小美問同桌。
“你的水杯也不刷刷,太髒了,人家怎麼敢喝啊!”同桌回答說。
幹淨整潔的儀表不僅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精神麵貌,還會讓人對自己充滿自信。因此,父母們應首先明確這樣一個道理:女孩不講究衛生、不講究儀表美,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一定要讓女孩養成講究衛生的習慣,幹幹淨淨的,這樣別人才願意與她相處。
為了幫女孩養成講衛生的習慣,父母平時應將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衛生行為融入到女孩的生活當中,讓它們成為女孩生活作息內容的一部分。這些必需的、基本的衛生行為包括刷牙、洗臉、洗澡、勤換衣服等。當然,這就需要我們幫女孩建立生活作息表,將這些衛生行為納入其中,並監督女兒嚴格執行。
還要與女孩一起商議,製訂一些具體的衛生規則,讓女孩明白該如何去講衛生。這些衛生規則包括正確洗手、早晚刷牙洗臉、洗頭發、洗澡、剪指甲,注意自己的衣服是否幹淨整潔,衣扣、鞋帶是否係好等。另外,還要讓女孩養成保持周圍環境整潔的良好習慣,如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等。
將這些規則張貼在女孩的生活作息表旁邊,讓女孩能隨時看到,並隨時按照規則上的要求,每天嚴格要求自己,從而養成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
2.培養女孩良好的儲蓄習慣
在現代社會,女孩學會儲蓄、懂得理財,是必須具備的一種習慣和素質,也是商品社會中一個人的基本能力之一。而且,女孩這種習慣的養成,更是直接關係到她一生的幸福與發展。
不過,現在許多父母根本沒有培養女孩儲蓄習慣的概念。約有六成的父母隻求自己的女兒好好讀書,自己省吃儉用卻對女兒有求必應,要多少錢給多少錢,真是可憐天下父母“薪”。然而,從小讓女孩花錢大手大腳,不懂得儲蓄理財,將來她步入社會後,不僅不懂得投資理財,還容易產生衝動消費、過度消費、信用卡透支等現象,甚至淪為“卡奴”,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歡歡的家庭條件很優越,父母對她更是寵愛有加。尤其是媽媽,除了經常給她買各種名牌服飾和學習用具外,每月還給她很多零花錢,任由歡歡花費。如果歡歡的零用錢花完了,也是隨時跟媽媽要,媽媽也隨時給。
在這種優越的生活環境中,歡歡從來不知道怎樣正確地花錢,花錢一向大手大腳,總憑一時喜好買回些沒用的東西。當然,她更不知道如何儲蓄了。但媽媽卻說:“沒關係,咱家有錢,給你的錢不用存,花完了媽媽再給你。”
像歡歡家的這種“金錢放寬政策”,在很多家庭中都能看到。父母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女孩受苦,以為女孩要“富養”,就應該為她提供豐裕高檔的生活。結果,許多女孩從小就不懂得珍惜錢財,更不懂得儲蓄錢財,花起錢來毫不吝嗇,一擲千金。這樣的女孩日後走上社會、步入家庭,又怎麼能懂得節儉、懂得理財呢?
美國的父母非常在培養孩子時,就非常重視孩子儲蓄觀念的培養。比如,孩子想吃冰激淩,如果買一杯要花50美分的話,父母就會告訴她:“你想吃可以,但今天隻能給你25美分,等到明天再給你25美分,你才能買來吃。”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喚起孩子的儲蓄意識。
所以,我們在培養女孩時,也應該讓女孩養成儲蓄的習慣,因為這樣她才能養成節省“自己的錢”的習慣。現在在一些節日中,家長和親戚都會給女孩一些壓歲錢、零花錢之類的。對於這筆錢,父母可以與女孩一起商量,問問她:“打算用這筆錢幹什麼?”了解一些女孩對金錢的態度,並給出一些指導。
女孩若選擇把錢存起來,父母可進一步讓女孩了解“銀行”和“儲蓄”是怎麼回事,然後幫她在銀行開一個存款賬戶,讓她把所有得來的錢都存入這個戶頭。同時,每隔一段時間就與女孩坐下來算算:這個戶頭得了多少利息,並教女孩一些利息的計算方法。當女孩看到自己存起來的錢還能“生”出錢來時,儲蓄觀念也會大大增強。
3.讓女孩學會遵守公共秩序
在一些公共場合,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表麵文靜的女孩不顧旁人地大聲喧嘩、大肆說笑,有些穿著時尚的女孩闖紅燈、坐公交車搶座位,有些女孩還隨處吐口香糖、瓜子皮,亂扔垃圾……
看到這些情景,相信有不少家長都會不自覺地想:我的女兒可不能這個樣子。可我們是否想過,本來嬌弱、柔順的女孩,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很簡單,就是因為她們在家中被父母寵慣了,才養成了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意願為標準。到了最後,她們根本不懂得體會別人的感受,走向社會也不懂得遵守公共秩序和社會道德。
遵守公共秩序,建立公德意識,強調的是重視他人的存在,重視群體的利益,而不是強調個人的需求與感受。如果一個女孩凡事唯我獨尊、為所欲為,心中自己有自己,一旦養成了習慣,走到哪裏都會我行我素,自然也不懂得遵守公共秩序,缺乏公德意識。
其實,女孩的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大多都是在家長的影響下形成的。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孩子效仿的對象。
一天,若若的爸爸媽媽要帶她去看電影。在售票處排隊買票的人很多,距離開場的時間比較近了,父母就要帶著若若插隊去買票。若若覺得這樣不好,不想去,可父母硬是拉著她的手往前擠。這時,前麵的人不願意了,就說道:“買票要排隊的呀,難道就你們著急看電影嗎?”若若的父母覺得麵子掛不住,就跟對方吵了起來,繼而惡語相向。
這時,7歲的若若感到很不好意思,就試著拉媽媽的衣角,可媽媽憤怒地甩開她。旁邊的人也都在指責他們全家,甚至有人說:“那麼大的人還不如個孩子,孩子都知道害臊,大人還這麼不自覺去插隊,真不要臉!”這又引發了新一輪的爭吵。
看著在大庭廣眾之下丟盡臉麵的父母,若若再也忍不住了,轉身跑出了電影院。
每一個父母都對自己的女孩寄予了極大的期望,總是要求女兒這樣那樣。但父母們有沒有想過?你要求女兒珍惜時間,抓緊時間學習,那麼你自己每天的業餘時間都用來做什麼呢?你要求女兒在班裏考試保持前幾名,那麼你在工作單位是不是業績突出呢?你要求女兒在外麵要遵守公共秩序,那麼你自己在外麵時是不是也自覺地遵守社會公德了呢?
所以,我們希望培養出一個溫文爾雅、走到哪裏都能顧及個人形象、顧及大眾感受、遵守公共秩序的女孩,首先自己要做到這些,同時還要將這些規則傳授給女孩。
比如,與女孩一起出行時,應教女孩遵守各種交通規則,過馬路走斑馬線、不闖紅燈,乘車要排隊,懂得給老年人讓座等。當與女孩去商場、電影院、圖書館等公共場合時,也要教她遵守那裏的規定,懂得排隊,不大聲喧嘩,不亂闖辦公場所。
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之下,女孩也能逐漸養成好的習慣,懂得遵守各項公共秩序,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小淑女,這會讓她無論身在何處,都會受到他人的歡迎。
4.勤勞讓女孩的各項能力都很強
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父母對女孩從小進行勞動觀念的培養,教女孩養成勤勞、熱愛勞動的習慣,就是給了女孩一個成功的法寶。有句名言說得好:“懶散如酸醋,會軟化精神的鈣質;勤奮像火炬,能燃起智慧的火焰。”缺少勤勞的品質,即使坐擁黃金萬兩,也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唯有勤勞,才是女孩永不枯竭的財源。
然而現在,很多家長都對女孩的寵愛有加,也為了讓女孩能有更多的時間學習,自動地承攬了全部的家務勞動。上學放學,有爺爺奶奶、父母幫女孩背書包;甚至有的父母心疼女孩,代替她寫作業。長期這樣,女孩必然養成生活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學習上不愛動腦、知難而退的懶惰習慣。這樣的女孩長大後,也往往不能吃苦,獨立自主能力差,工作成績平平,你讓她依靠什麼立足於社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