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烏梁素海——帶傷的美麗(3 / 3)

烏梁素海啊,過去多麼綽約多姿健康美麗,而現在這樣的蒼老,這樣的傷痕累累。但就是這樣的病體,它還在承擔著難以想象的重負:每年要給黃河補充1.3億方的下遊水;給天空補充3.6億方的氣候調節水;給大地補充6000萬方的地下水。可是她自己補進來的隻有4億立方溶進了化肥、農藥、鹽堿的排灌水。入不敷出,強它所難啊!它得的是綜合疲勞征,是在以疲弱之軀勉強地支撐危局,為人們盡最後的一絲氣力。李市長說,如不緊急施救,它將在數十年內如羅布泊那樣徹底幹涸。現在設想的辦法是,在黃河上引一專用水開渠,於春天淩汛期水有多餘時,給它補水輸血。大家聽得頻頻點頭,都忘了吃飯。正說著,主人忽覺不妥,忙說:“不要這樣沉重,辦法總會有的,飯還是要吃,歌還是要唱的。”於是,樂聲又輕輕響起。歌聲中又見青山、綠水、帆白、魚肥。

受傷的烏梁素海,我們祈禱著你快一點康複,快一點找回昨日的美麗。

閱讀指導

本文沉重雄渾的感情基調在標題和開頭就被作者捕捉和確定了。“帶傷的美麗”,一開頭就寫了欣賞流血美人的尷尬,開篇點題,奠定了全文惋惜、痛心的情調,又總領全文,為下文對烏梁素海今昔的強烈對比作鋪墊。同時還凸顯主題,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內心強烈的思想感情。善於抓住典型的意象,以巧妙的切入口進行大情大理的抒發是梁衡散文的特色。

作者先大力描繪四十年前烏梁素海的美麗。從車行湖邊、船行湖上直接描繪,煙水、霞光、綠葦、水鳥、魚兒、遠山,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動靜結合,有色有聲有態。麵對美麗的湖景,作者湧起已忘卻多時的優美文句,感歎“烏梁素海就是這樣一篇寫在北國大地上的錦繡文章”,就以為那就是大海了。然後介紹那時冬天鑿開冰洞捕魚的情景,和每人一大碗堆得冒尖的大魚塊的吃法,來寫烏梁素海的富有與對民力的滋養,字裏行間滿溢著掩飾不住的驕傲。這兩段文字給下文做了有力的鋪墊。

作者筆鋒一轉,這次我們不是為看海的美麗,而是來參加會診的,來看它的傷口。油炸小魚隻有寸許來長,水不能喝了,水位極度下降,水深難以行船,水質富營養化,草盛無魚。800裏平原的旱澇保收,烏梁素海已經由河套平原的腎和肺,退化為一個惡性循環的“尿盆子”了。四十年後的烏梁素海漁業資源枯竭、水質惡化、水量銳減,麵對“受傷的海子”,海上泛輕舟,“我們卻無論如何也輕鬆不起來”。作者在介紹中運用多種修辭來增強表達效果。“而是黃中帶黑,像一條剛翻起的犁溝”,運用比喻手法,生動地刻畫了烏梁素海水質惡化的程度。“也是在強裝笑顏,強支病體迎遠客”,運用擬人的手法,表現了生態嚴重惡化的烏梁素海,仍被嚴重透支的現狀。多次引用詩句,表達作者抑製不住的讚美或哀傷。

好在領導們已組織力量來會診,也有了初步方案,文末以“焦渴的大地”顯示出作者思慮的深廣,不僅水量銳減的烏梁素海變得越來越饑渴,烏梁素海隻是中國大地上工業化進程中生態環境的縮影,還有若幹個“烏梁素海”處在饑渴的狀態中,作者還將思考指向人的欲望饑渴,隱含著希望日益浮躁的世人實現理性回歸的深沉期盼。招待所宴會上的歌聲不應成為絕唱,今日的傷口還會愈合,今日的沉默與尷尬還會變成讚美與驕傲。善待自然,愛護自然,保護美麗家園,浮躁的世人、激進的社會定要拿出切實的行動。為民鼓呼,為時代發聲,抒寫家國情懷、人民憂思,總結治平得失,這是梁衡散文一貫的宗旨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