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是音樂文學廳,國王在這裏接見作家、藝術家。全套桌椅是印度國王送的,黑色硬木,鏤空浮雕,據說用了三代人工才完成。還有日本的瓷器,一對中國的大雙龍洗,直徑約有半米。最可看的是牆上的四幅油畫,全以一個少女為題,據說是王後的構思。第一幅代表春天,少女從花叢中走出,和煦的陽光照著她幸福的臉龐;第二幅代表夏天,陽光從濃陰中射出,她的紗裙飄動著幻化出一種熱烈的向往;第三幅,色調轉深,那女子低著頭,一種秋的悲涼;第四幅,少女半裸著伏在一片雪地上,一片聖潔。這王後是國王上任後三年娶過來的,她也酷愛藝術,是一個作家、詩人,夫妻算是珠聯璧合。可以想見他們每天在王宮裏就是以這藝術的切磋來打發時日。沒有聽說過宋徽宗有什麼擅畫的妃子做伴。李後主的周後隻是天生的美貌,他後來又納了周後之妹,一個更美的美人,為她寫了那首著名的“手提金縷鞋”詞,卻也未見二周有什麼唱和,看來他們還是不如卡羅爾幸福。
音樂文學廳後是意大利廳,兩側立著米開朗琪羅的三個銅雕,牆上是六幅意大利名畫;再前,威尼斯廳,兩件拉斐爾複製倫勃朗的聖母像,原件已經失傳,此複製件也就成絕響了;再前,阿拉伯廳,滿是地毯、掛毯,最有趣的是那幾個長枕頭,一枕可十人共眠;再前,土耳其廳,然後右折是長廊,長廊盡頭再右折是小劇院。到此已繞王宮一周,再下又是武器庫了。1910年後這劇院又改成電影廳,舞台上刻有國王的一句話:“一切藝術我都喜歡。”國王常在這裏觀摩演出,有時興之所至還登台朗誦。這大概又類似我們的唐玄宗了,他親自譜寫《霓裳羽衣曲》,又做導演,又與宮人共舞。卡羅爾雖喜歡藝術,治國方麵也沒有出什麼大錯,這一點比宋徽宗、李後主、唐玄宗都強。
從王宮出來我又在周圍的山坡林間徜徉了一會兒。除這座王宮外,旁邊還有稍小一點兒的七八處宮殿,現在都做了旅遊飯店。有一處就是我們昨晚睡的,內部設施極豪華。但最美的還是周圍的白雪、綠樹和溝裏潺潺的流水,昨晚夜半醒來,皎月在天,雪光映窗,偶有一兩聲狗吠,或“喀嚓”一聲雪壓樹枝的斷裂聲。要不是礙著外賓的身份我真想半夜出戶作一回秉燭夜遊了。現在再看這景雖沒有昨夜夢幻式的朦朧,但還是一樣的靜、一樣的美。我佩服卡羅爾國王,他用藝術家的眼光選中了這塊上帝創造的王土內最美的地方,又用王的權力集中人力在這裏創造了一座藝術宮殿。他的後輩尊重這創造,所以他一死,第二代國王就立即重建新宮,把舊宮做了藝術博物館,直到今天。國王是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權力再大也將隨生命而止。可是當他乘有權之時,選擇幹一件國家民族永遠記住的事,這權力便變成了永久的榮譽。卡羅爾選擇了藝術,他知道藝術之河長流,藝術之樹常綠,就如這佩萊斯的山和水。
閱讀指導
作者撰文,精於構思。本文反複做“勢”,一再鋪墊。開篇由發下宏願入手,點出受到邀請去遊皇宮的竊喜,富有情趣,引人入勝。然後一寫民居造型奇特,追求藝術性,二寫山穀虛實結合,渲染氣氛,三寫王宮的外型與建造,四寫國王的藝術造詣,反複為寫王宮的藝術品作鋪墊,正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在反複鋪墊的基礎上,終於可以隨作者的腳步去飽覽各種藏品了。由讚歎藝術品,到讚美國王藝術家的眼光,到稱讚國王和他的後人善於利用王權,從而使本文主旨更進一步,有了更豐富深刻的含義,要權為民所用,去幹讓國家民族永遠記住的事,使權力成為永久的榮譽。短暫的遊覽,被作者組織得一波三折,含義雋永,可見作者構思文章的功力。
為方便讀者理解,作者在介紹和評議時,較多地引用中國的人和事,作為襯托。一提“卡羅爾是中國宋徽宗、李後主式的人物”,讀者就知道這位國王藝術造詣高。宋徽宗繪畫水平高,但沒有聽說過有什麼擅畫的妃子做伴。李後主善於填詞,也不見二周有什麼唱和,以次襯托卡羅爾琴瑟相和的幸福。以唐玄宗自譜寫《霓裳羽衣曲》又做導演又與宮人共舞,來模擬國王的“興之所至還登台朗誦”,來襯托國王的藝術追求。並順帶指向政治,“卡羅爾雖喜歡藝術,治國方麵也沒有出什麼大錯,這一點比宋徽宗、李後主、唐玄宗都強”,批評中國皇帝因癡迷藝術而誤國。看到王宮藏書,就想到在中國故宮沒有見到這種設施,在讚揚這位國王的同時,順帶諷刺“也許我們的皇帝不如他們愛讀書,或者我們現在搞旅遊的人不著意展示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