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戲曲的行當來分,演李逵的是花臉,演李母的是老旦。京劇原有“生旦淨末醜”五個行當,有句順口溜叫“生旦淨末醜,神仙老虎狗”。
不過這種行當的分法是元朝時的,後來就把“末”並到生行了。生行再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紅生。紅生一般隻演一種戲,就是關公戲,關公的臉就是紅的。我說“一般”,指的是大多數情況下,趙匡胤、薑維等紅臉人物也屬於紅生,那就是少數了。
旦行呢,主要分青衣、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彩旦也可以演老年婦女(或者演大媽),但不能演李母,彩旦一般演的是活潑有趣的老年婦女,像媒婆什麼的。
淨行就是花臉了,主要分銅錘花臉和架子花臉。李逵就是架子花臉,以功架(動作、造型)表演為主。因為《二進宮》裏的徐延昭捧著銅錘站在那兒一直唱,後來就把偏重唱的花臉叫作銅錘花臉。還有一種花臉會武打,像《打焦讚》裏的焦讚老是被小丫頭楊排風打倒在地,就叫作“摔打花臉”也叫“武花臉”。《李逵探母》裏的李逵雖然也腰插雙斧,也曾打敗李鬼,但那不算有功夫的武打,隻能叫比畫比畫。
醜行也分文醜和武醜,各自還有細分,咱們後麵慢慢說。那麼“神仙老虎狗”是什麼意思?這指的是一些很少有唱念的龍套演員和武行。《武鬆打虎》裏得有人演老虎,演員表上稱為“虎形”。演狗的呢?對,就叫“狗形”。
從李逵的扮相也可以說說京劇的一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