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是梅蘭芳大師眾多新編劇目的一出,流傳至今,膾炙人口。梅蘭芳的新戲也有短命的。有朋友建議我介紹《花木蘭》。我說:“豫劇有《花木蘭》,京劇沒有。”她說:“梅蘭芳演過《木蘭從軍》。”我到網上查了查,發現這是梅蘭芳1912年編演的新戲,後來沒再演,隻能聽到老唱片上的片段。但《霸王別姬》已成了經典劇目。除了唱腔和劍舞,連服裝和頭飾都是梅蘭芳親自設計的。

梅蘭芳去上海時,和花臉演員金少山合作過這出戲。演了霸王,金少山從此被稱為“金霸王”。在北京,一直與梅蘭芳合演《霸王別姬》的卻是武生楊小樓。後來金少山回北京發展,北京觀眾都想看看他演的霸王,看過後都挺失望。原來,金少山突出的優點是嗓子好,聲音響。現均95歲的任溶溶、孫毅老師看過金少山的戲,聽他們描述:“別的演員的聲音是從前麵來的,金少山的聲音卻是從後麵來的,他的聲音碰到後麵的牆壁彈回來了。”很難想象彈回來的聲音是怎樣的。聽說金少山在演《連環套》裏的竇爾墩時,出場唱“點絳唇”曲牌,那嗓門硬生生把兩支嗩呐的伴奏聲壓了下去。但嗓子很好的金少山在表演上卻比楊小樓粗糙一些,楊小樓善於從人物性格出發,表演細膩而傳神。我覺得金少山的人生軌跡還是跟項羽有相似之處的。項羽力大勇猛,卻少智謀,最後兵敗自刎。金少山聲音大,卻沒有珍惜自己的天賦條件,平時不積蓄不檢點,竟至於貧病而逝。

一直到現在,花臉演員演《霸王別姬》裏的項羽時,幾乎都學原是武生的楊小樓。不過,金少山在京劇銅錘花臉的發展中也自有其影響,著名花臉演員尚長榮走的就是金派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