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傷腦筋,這事該打哪兒說起呢?
李延宗離大學畢業眼瞅都快三年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大老爺們,還老是這麼文不成武不就的漂著。不過,大家也不要聽差了意思,倒不是說李延宗整天沒事兒幹閑得像個盲流,去年北京奧運會那會兒他還是誌願者呢!
其實剛畢業的那一陣子,李延宗就成功應聘了一個國際知名的大超市,在裏麵的HR任職,也就是以前常說的人事部。(至於超市的名字就不說出來了,省得人家看到了說是借他們的名氣打廣告要來打官司。)
李延宗在那個超市裏麵呆了大約一年多的時間。薪水不算太多,混個月光王子差不多了。現在外麵條件差的工作不想做,條件好的工作不好找,尤其是在全世界經濟危機風暴的衝擊下。勞資雙方比例失調,人力資源嚴重過剩。
那個超市的待遇說實話挺好的,至少是份穩定的工作整天坐辦公室,免強也可以歸列為小白領吧!
可是李延宗當時不那麼想,以為天底下的好差事排著隊等他可勁的挑呢。而且那陣子正受了點氣鬧情緒,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就毅然決然的辭職不幹了。現在他想起來可真後悔呀!(所以在這裏要衷心的奉勸全國各位親愛的學弟學妹們,槽不是那麼好跳的,自己人生的道路一定要想仔細了該怎麼走,三思而後行啊!)
不過李延宗有時候也會回頭想一想,如果沒有當初的辭職,也就不會發生後來一聯串的事情。這幾個月以來他所經曆的一切,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說了這麼多,還是先來個介紹吧!
李延宗,於2003年考入中國最高的象牙塔。在中學那會他的學習成績在全年級都算是排得上號的。李延宗的腦袋上向來就不乏各種各樣的誇獎,什麼前途一片光明啊,什麼日後國家的棟梁啊海了去了,那叫一個煩。聯想起現如今的處境,味兒都變了,他覺得倒好像是在諷刺他一樣。
高考前填報誌願的時候,李延宗幾乎全都隻報了曆史和考古這兩個冷門專業。對他報以希望的老師們都愕然不已。為了這事兒,沒少挨他老爸老媽和大姐的罵,成天就跟他眼前叨叨叨,叨叨叨。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李延宗爺爺和二哥倒是挺支持他的。
為什麼呢?這要掰扯的故事可長了,得從李延宗的太爺爺那輩說起了。
李延宗家祖籍湖南,自明朝起幾百年以來曆朝曆代都是書香官宦門第。可從清後期開始有道就不成了,日漸衰落,這也和當時的大環境有關。挨到李延宗太爺爺那輩兒,已經淪落到從商開當鋪營生了。
那個時候的人最講究師承根基,手藝眼力活計要打熬紮實的真本事,尤其像涉及古董古玩的行當。不像現在的人這麼虛浮,急功近利,看了幾本有關的書就敢掛出個專家的牌子到處給別人做鑒定混吃混喝。家當雖然是自己家的,可李延宗的爺爺真是實打實的從小夥計幹起,一步步做到朝奉,大朝奉。確實把底子練結實眼力過了關,他太爺爺才放心的撒手把掌櫃大印傳給了他的爺爺。
李延宗的太爺爺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就是他爺爺。太爺爺過去之後遺留下兩間店鋪,兄弟倆一人一間。
據說李延宗的二叔公這人平常不太學好,成天跟街麵上的那些人鬼混在一起遊手好閑,打架鬧事,牛氣得不行不行的。後來有一段時間時常動不動就神神秘秘的出外差,動輒幾個月,弄得灰頭土臉髒不垃圾的回來。一經逼問才知道,竟然是被人竄掇著搞盜墓去了。於是他就很不受全家人待見了。
李延宗的二叔公在家裏呆不下去,最後幹脆把店鋪甩手扔給了他哥哥,自己個兒帶了一筆錢出去謀生了,留下話說是一定要混出個人樣才有臉回來。可是這一去之後就再也沒有露過麵了,隻是在解放前夕托人捎回來一大箱子東西,帶口信說要去台灣避難。
那個年代太亂。連年的戰爭,災荒,全國上下亂成一鍋粥。李延宗的爺爺家的買賣沒能做長久,開了關關了開,最終也沒有維持下去。新中國成立後,因為家庭背景原因,那個時候叫出身成分不好,土地改革的時候被抄了家。*那會他爺爺可沒少挨批鬥,能活著熬過來已經算是命大了。
改革開放前好幾年,由於李延宗的爸爸工作的關係,他們全家人舉家北上,住在北京朝陽附近算是在京城紮下根了。後來,家裏過得風平浪靜沒再出什麼妖蛾子,平平穩穩過了十幾二十年。隨著李延宗的大姐出閣二哥工作,家裏的境遇越來越好越來越順。手裏頭有了閑錢,憑著他爺爺早年的眼力經驗,以極低的價格淘換來一批古玩字畫什麼的,在琉璃廠租了個門臉賺了不少。
1993年前後,李延宗家的古玩店搬到潘家園去了。看著生意好了,李延宗的爺爺一個人忙不過來,他二哥索性辭了工作到店裏當個二掌櫃,去年底還新雇了個店員。
而李延宗自己呢?平常他老爸老媽要上班,沒工夫帶他,大部分的時間李延宗就呆在爺爺的小店裏滿潘家園亂跑。小學,中學,到大學,他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慢慢成長的。不是常說耳濡目染嗎?接觸得多了,他也就真喜歡上這行了。多看看多學學,加上爺爺的悉心傳授,十幾年下來他也算學了個門兒精。有同學朋友什麼的拿東西讓李延宗掌掌眼,基本上能認個八九不離十。時間久了就有了威信,倒是給他混出個名號來——骨董。當然,這隻在李延宗的圈子裏管用,出去就沒人鳥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