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潛能吧!你能掌控的不隻是時間(2 / 2)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的目的不是將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地學習知識,假如我們力求讓孩子的全部精力都專注到功課上,那孩子的生活將變得難以忍受。孩子不應該僅僅是一個學生,還應該是一個有著多方麵興趣、要求和願望的人。”

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無論老師、家長抑或其他人,幾乎都將分數當成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所有人可能都忘了,孩子並不是“生而為學”的,他還是具有好奇心、探索欲和各種興趣愛好的人。因此,在哈佛的教育理念中,學習並不是第一大事,而是更著重於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能夠讓學生在興趣中找到樂趣,在樂趣中發掘自身的潛能,在釋放潛能的過程中創造奇跡,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前段時間,一位中國台灣女孩在SAT(哈佛學術能力評估考試,用於甄選獎學金申請人,分英語和數學兩科,總分1600分)考試中拿了滿分,卻沒有拿到哈佛的錄取通知書。女孩的母親打電話質問校方,校方十分禮貌地解釋說:“她除了1600分之外什麼也沒有……”可見,SAT拿了滿分也不一定能夠得到哈佛的青睞,哈佛招生辦更看重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除了專業成績之外,學生在其他方麵的表現是否優秀也很重要,比如在音樂、體育、藝術等方麵的表現是否優秀。

哈佛大學首任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說:“孩子們的將來必定是和各個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個世界也成為他們的必修課。”

她建議年輕人每年應該去一個陌生的地方,讓自己獲得足夠多的生活經驗,發現自己的興趣點以及潛能所在。當然,並不是所有年輕人都有條件、有能力做這樣的事情,但是你可以在課本之外發現自己的興趣點,試著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去學習自己最想學的知識,竭盡全力,如果發現“不可為之”的話,再回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麵,這時候同樣可以踏踏實實地學出好成績,並且內心不再充滿疑惑,因為你已經從生活經驗中獲得了成長。

學習應該以興趣為基礎,在興趣中愉快學習,在興趣中發掘潛能!

那些整日被鎖在學校和輔導班的學生,那些整日埋頭工作的年輕人,都應該走出去體驗不同的社會生活,獲得更多的經驗。在多種體驗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發掘自身的優勢,明確自己未來的方向。這樣才能愉快地工作和學習,並且做起事情來毫不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