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策動人與低級行動者的“較量”
這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也是高級策動人與低級行動者“較量”的時代。
高級策動人是指那些擁有遠大夢想,並且勇於執行的人。而低級行動者,是指那些隻會抱著夢想度日,而沒有付諸於現實行動的人。夢想與現實之間,隻差一個執行力而已!
所謂執行力,就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做事總是小心謹慎,每次產生想法之後都要“深思熟慮”,覺得一切都準備就緒才行動;有的人卻勇於行動,有了想法就大膽行動起來,而不是站在原地觀望。
哈佛大學也很重視培養學生的執行力,哈佛教授除了講解課題,還會讓學生“馬上行動”,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當中去。哈佛學子也懂得執行的重要性,當他們有了自己的目標和計劃之後,會立刻執行,而不會等待或者拖延。
如果一個人隻知道站在原地等待機會,而不是自己尋找機會、創造機會。那麼,最終會像《等待戈多》中的主人公一樣,永遠隻是在等,至於有沒有等到“戈多”,誰又說得清楚呢?
無論我們想做什麼事情,想完成怎樣的目標,都不應該等所有的條件都成熟了以後再開始行動,否則隻會永遠處於等待和拖延之中。低級行動者雖然擁有近乎完美的計劃與實施步驟,卻會因為拖延而停滯不前,甚至產生倦怠心理。
什麼是倦怠心理呢?1974年,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弗羅伊登貝格爾首次提出“職業倦怠”的概念,用來指人麵對過度工作時產生的身體情緒的極度疲勞。2019年5月末,世界衛生組織將“職業倦怠”列入了國際疾病分類名單中,並將其描述為“未能被成功處理的、來自工作場所的長期壓力”。
除了“職業倦怠”,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被倦怠情緒所困擾。它對於個人的身心健康及學習、工作中的表現,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導致倦怠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憂鬱、憤怒、悲觀、焦慮、失眠頭痛、學習和工作無效率、人際關係緊張等。
如果你也出現了以上這些情況,那麼就得好好反思一下,是否在學習中產生了倦怠情緒,而且要明白:克服倦怠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用夢想策動自己。
《拆掉思維裏的牆》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有一個夢想,那就去捍衛它;如果你有一個目標,那就去爭取它。走起來!當你走在人生之路上,沒有必要去羨慕那些走在高處的人,也沒有必要輕視那些走在你後麵的人。因為,成功不是生命的高度,成功是生命的速度。成功在你此刻的腳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美國保險業之父格萊恩·布蘭德,在自己的著作《一生的計劃》中也寫道:“目標和計劃是通向快樂與成功的魔法鑰匙!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並把它們寫下來付諸行動的人,他們將來的成就,是有目標和計劃但僅停留在腦子裏或紙上的人的10至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