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長遠目標,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才能自我提升和自我進步。因此,要學會給自己製訂一個長遠目標,然後將它分解成若幹個階段性目標——這些階段性目標可以不斷更替交疊,每達成一個小目標,都能夠獲得成長的動力,並且時常獲得達成目標的成就感。
2.短期目標讓你忠於現實、穩步前行
美國管理大師拿破侖·希爾曾經說過:“目標,必須是清晰而具體化的。”
大多數人在麵對較大、較難的長遠目標時變得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甚至望而卻步。這時候,如果能夠利用目標分解法,將長期目標分解成若幹個階段性目標,比如中期目標、短期目標以及每周、每天的小目標,執行起來就會變得容易很多。
那麼,應該如何給自己製訂階段性目標呢?方法很簡單,就是將大的總目標,分解成若幹個分目標,比如大的總目標是“期末考試成績進入前三名”,那麼分解成若幹個分目標可以是“半學期之內每門功課分數達到90分”“一個月內需要完成哪些學習任務”“一周之內需要掌握多少知識量”“今天要學好哪些課程”“一節課上要做多少題目”等。
從每天的小目標做起,一步一個腳印,逐步完成每周的目標、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總目標,這樣化繁為簡的目標遞進法,更能提升學習效率,不易產生懈怠的情緒。
不過,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十分有限,因此要製訂有限的階段性目標,比如列出十幾個重要的階段性目標之後,還必須根據目標的優先級進行排序,要保證最先完成最重要的目標,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換回最大的產出,而不是毫無重點,胡子眉毛一把抓。
另外也要明白:階段性目標的動力和指南都來源於長遠目標,所有的階段性目標都是為長遠目標服務的。如果發現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與長期目標相悖,就要及時進行調整。這樣才能沿著階段性目標,一步步靠近最終的長遠目標。
中國人講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說的便是製訂目標的重要性。有了明確的長遠目標,對未來有所規劃,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不斷自我提升和自我進步。
美國作家梅格·傑伊在《20歲,光陰不再來》中寫道:“二十到三十歲這區間,是人生決定性的十年,如果你想少走彎路,步入中年後不為過去的青春時光後悔,我們就必須刻意經營,加上一些有用的谘詢……”這正是現在年輕人所缺少的東西——人生規劃。
其實,對那些早早起床、奔走在奮鬥路上的人來說,投資未來和忠於現實並不衝突。他們有明確且長遠的目標,有良好的人生規劃,每向前走一步,都是在投資未來;他們也有自己的階段性目標,這些目標告訴他們,現在應該做什麼,這是忠於現實。
哈佛麵試官所青睞的,正是這種既懂得投資未來又忠於現實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