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一次講座會上,一位年輕人十分無奈地對我說:“對於學習,我真的已經盡力了,可是不管怎樣勤奮,最後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當時,我並沒有針對這位年輕人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而是引用了哈佛校園裏廣泛流傳的一則小故事,希望能夠給他啟迪。
那是一則寓言故事,說的是一位獵人帶著他的狗去森林裏打獵。
在日落時分,獵人發現了一隻野兔,並向它開了一槍。野兔的後腿受傷了,獵人趕緊命令狗去追。然而過了好長時間,狗並沒有完成自己的任務,將野兔追回來。
獵人生氣地問道:“野兔哪裏去了?”
狗趴在地上“嗚嗚”地叫著,獵人明白它的話,意思是說:“我已經盡力而為了,可是最終沒有追上野兔。”
那隻野兔死裏逃生,回到自己的洞穴後,家人急切地問道:“你受了傷,後麵的狗又盡心盡力地追趕,你是如何逃脫的呢?”
野兔回答說:“狗的確是盡心盡力了,可是我卻是竭盡全力地逃命!”
這則小故事的寓意很簡單,就是不管我們學什麼、做什麼,隻要我們竭盡全力,讓自己的潛能得到開發,那麼就沒有什麼學不會、做不好的。
再看看上麵那位年輕人,也許他真的付出過勤奮與努力,可是卻遠遠沒有充分地開發自己的潛能,或者在學習上隻是一曝十寒。
要知道,我們的大腦原本就是一座潛能的寶庫。從科學理論上來說,人腦的信息儲存量高達5億本圖書,這個數量遠遠超過哈佛圖書館的藏書量。可是,就目前而言,人類的大腦隻開發了5%。換句話說,任何一個人隻要能讓自己的大腦潛能合理地開發,那麼他的能力一定不會遜色於愛因斯坦。
還有人生動形象地做出比喻:“一個人的大腦在正常運轉時所消耗的能量,可以讓一個40瓦的燈泡持續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因此,一個人付出了努力卻未達到預期的效果,要麼是方法不對,要麼是沒有竭盡全力。
2004年,年輕的卡特從哈佛商學院畢業。沒過多久,幸運的卡特便被一家大公司錄用了。
上班的第一天,老板讓卡特說幾件自己覺得十分出色的事情。
於是,卡特洋洋得意地說起了自己在哈佛的學習成績:“在全校好幾百名學生中,我的成績排在第十四位!”
卡特本以為老板聽了會大大地誇獎他一番,可是老板卻反問道:“為什麼不是第一名呢?你竭盡全力去學習了嗎?”
這句話讓卡特無言以對,在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他一直反思自己,並且將老板的話牢記於心。
就這樣,卡特不斷地告誡與鼓勵自己,在工作上從來不會自滿,也沒有絲毫的鬆懈,而是竭盡全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最後正如你想象的那樣,卡特成功了!他用了三年的時間成了公司裏的高層CEO,並且出版了自己的傳記,鼓勵人們竭盡全力去追求、去學習。
卡特的成功並不是一種偶然,而是懂得釋放自己的潛能,懂得竭盡全力去奮鬥。我想對青少年朋友說的是:你所付出的勤奮與努力,與你所得到的回報將成正比!當你感到學習有一定壓力的時候,也許並沒有竭盡全力。
“盡力而為”與“竭盡全力”是存在差別的,前者發揮了自己的能力,後者卻讓自己的潛能得到了充分的開發。
所以說,不管做什麼事情,盡力而為是遠遠不夠的,這樣隻能說明你比一般人付出得更多,卻無法讓自己超越平庸的界限。
隻有竭盡全力,讓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你才能取得更突出的成功!
有一個成語叫“戶樞不蠹”,意思是說,如果我們的門軸不經常轉動,就會被蟲蛀蝕。反過來說,就是經常轉動的東西不容易被腐壞,比如我們的大腦就是如此,勤於動腦,才能更加聰明。
我們的大腦其實就是一個潛能的寶庫,每個人的學習潛能都是無限大的。如果我的大腦不經常使用,相應的腦神經分枝就會出現萎縮死亡的狀況。這也就是人們經常愛說的“腦子越用越聰明”。
青少年正處於大腦活躍期,如果沒有讓腦細胞活躍起來,就會陷入一種低沉的抑製狀態,時間久了,自然會造成不可逆轉的現象。
那麼,青少年朋友應該如何激發自己的大腦潛能,讓學習達到最佳的效果呢?
哈佛學子們的心得體會就是:
1.不要忽略任何一門理論性知識。
2.善於思考,盡量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去解釋。
3.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並且找出它們的共性。
4.一邊學習,一邊思考,從現實生活中總結出經驗。
5.多與同學、老師交流,從他們那裏獲得更多的知識。
◆◆哈佛小測試
在正常概率下,高速公路上同一輛車每半小時開過的概率是0.95,那麼在10分鍾內看到一輛車開過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
1-(1-x)(1-x)(1-x)=0.95
勤奮和智慧是雙胞胎,懶惰和愚蠢是親兄弟智慧並不是隨意就可獲得的,沒有經過勤奮的努力,智慧注定與你無緣。
—哈佛勵誌箴言
哈佛大學公開課教授邁克爾·桑德爾來中國演講的時候說過一段話:“一塊土地再肥沃,如果不去耕種,也長不出甜美的果實;一個人再聰明,如果不懂得勤奮,也目不識丁。”
我對這段話記憶猶新,因為它很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句俗語—勤奮和智慧是雙胞胎,懶惰和愚蠢是親兄弟!
一個人的淵博智慧並不是一時間的熱情,或者通過耍小聰明得到的,而是需要不斷地勤奮學習,一點一滴地積累而來。
我們都渴望擁有過人的智慧,希望自己能夠取得非凡的成就。不過,智慧並不是隨意就可獲得的,沒有經過勤奮的努力,智慧注定與你無緣。同樣地,如果你染上了懶惰的惡習,那麼就將和愚蠢成為親兄弟了。
這時候,我又想起那位在北大任教的朋友。他說,有一次作為“旁聽生”,他親身感受到了哈佛教授的智慧。
那是一堂很特別的課程,正在講課的教授卻發現幾個學生並不十分認真。
於是,聰明的教授將幾個學生叫了起來,問他們將來想要做什麼。
幾個學生都感到十分無措,也不知道說什麼好。於是教授給他們講了一個哲學家的故事:
有一天,哲學家和自己的學生來到一塊雜草叢生的土地旁邊,問自己的學生:“用什麼方法可以將土地裏的雜草除掉呢?”
學生們紛紛給出了自己的意見,有的說用火來燒,有的說用鐮刀去割,還有的說噴點農藥就解決了……
哲學家並沒有對學生們的回答做出評價,而是將土地分成三塊,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
那個用火燒的同學,一把火就將土地裏的雜草燒幹淨了,不過才過了幾天時間,雜草又生根發芽,長得繁茂起來。
那個用鐮刀割的同學,花了一周的時間,累得腿腳發軟,可是原本清除幹淨的雜草很快又冒了出來。
那個用農藥噴的同學,隻是將雜草裸露在地上的部分除掉了,仍然無法將雜草清除幹淨。
幾個學生隻能失望地離開了。
幾個月之後,哲學家再將學生們帶到那塊土地旁邊。學生們都感到十分驚訝,幾個月前還雜草叢生的土地,居然變成了一片綠油油的麥子。
哲學家微笑著對學生們說:“想要徹底地除掉雜草,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土地裏種上有用的莊稼。”
哈佛教授的故事講完了,他走到那幾個學生身邊,問道:“你們希望自己的土地裏長出荒蕪的雜草,還是綠油油的麥子呢?”
學生們異口同聲答道:“當然是綠油油的莊稼了。”
“很好,”教授不再那樣嚴肅了,而是滿臉麵容地說道,“那麼你們現在就得努力了!因為懶惰就像土地裏的雜草,而勤奮才是綠油油的麥子。”
哈佛大學裏有一句名言:“當你為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忙碌的時候,就沒有時間去為不想要的東西而擔憂了。”假如你是一個懶惰的人,那麼上麵的故事一定可以給你啟迪,讓你明白:唯有勤奮才能戰勝懶惰。
那麼,什麼才是勤奮呢?所謂勤奮,就是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學習。當你真正擁有了勤奮的品質,也就擁有了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
我也時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智慧來自勤奮!”這值得每一位青少年朋友牢記於心。
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曾經被認為是難得的天才,可是他自己卻不那樣認為。
在他看來,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天才,而他之所以可以取得那樣的成就,隻是因為他將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工作上。
在一篇文章中,他這樣寫道:“其實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一樣,絕不會就是一首好詩。”
我很讚同這樣的觀點,因為上天是公平的,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一樣,別人能夠獲得成功,是因為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關於這一點,哈佛教授說得更加生動:“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可不像老鷹抓小雞那樣容易,而是經過勤奮的學習與努力的奮鬥得來的。”
天道酬勤,任何一個人的智慧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勤奮學習而來的。因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除了勤奮,便沒有其他的捷徑了。
◆◆哈佛小測試
有這樣一個房間,外麵的三個開關分別對應室內的三盞燈,線路是好的,隻不過在室外控製開關的時候不能觀察到室內燈的情況,現在你隻能進門一次,如何來確定開關與電燈間的對應關係呢?
答案
你可以先開一個,開很長時間。然後關掉,再開另一個。進去看,亮著的那個不用說。剩下的兩個不亮的,按照燈泡的溫度來進行判斷。
把熱忱變成習慣,讓恐懼和憂慮無處容身如果我們每天都抱著熱忱生活,那麼生活也將以熱忱對待我們。
—哈佛勵誌箴言
縱觀學習與工作中的強者,他們通常都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滿懷著熱忱,並且善於思考、積極樂觀。他們擁有這樣的生活態度,自然能夠取得不凡的成就,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裏,熱忱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
再看看那些失敗者吧!無論學習,還是工作,他們都缺乏熱忱的態度,每天都生活在失敗、恐懼和憂慮的籠罩下,惶惶不可終日。
在哈佛,每位學子都保持著熱情洋溢的精神狀態,他們知道:自己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將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自己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會怎樣對待自己;如果我們每天都抱著熱忱生活,那麼生活也將以熱忱對待我們。
熱忱不僅是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可以改寫我們命運的非凡的品質。正如偉大的心靈導師拿破侖·希爾所說的那樣:“如果你要得到命運的獎賞,那麼就必須像所有偉大的開拓者那樣,將心中的理想轉化成一種熱忱,並且隨時準備著為它獻身,也隻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這是一位哈佛學子的親身經曆:
兩年前,埃裏克畢業於哈佛大學的金融管理專業,之後他進入了一家大型銀行做理財顧問。
對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埃裏克充滿了熱忱的態度,盡管他的年薪比不上其他同學,可是每天都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簡直就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了。
熱忱的態度讓埃裏克在工作中表現尤為突出,在他的管理下,銀行的營利額成倍地增長。
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埃裏克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出路。
由於頭頂著哈佛畢業生的光環,埃裏克很快又重新找到了一份工作。
這一次他在一家上市公司當管理顧問,年薪比之前高了近一倍。
可是,埃裏克並不喜歡這份工作,每天麵對各種會議、各種交流,他的腦子都快炸了。比起之前的工作,埃裏克所付出的精神更多,可是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他一直碌碌無為,沒有見到一點工作成效。對此,公司總裁也對他有意見了。
埃裏克的遭遇讓我們明白, 在學習與工作中保持熱忱的態度有多麼重要,這也是我們獲取成功的重要途徑。同時,它也是我們失敗時再度崛起的力量支撐!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所看到的對於學習和生活充滿熱忱的青少年,卻少得可憐。看看他們是如何麵對生活與學習的吧:每天早晨起床,一想到要去學校裏報到,心裏就滿是不快;磨磨蹭蹭地好不容易到學校了,還是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在課堂上昏昏欲睡,隻是在老師的灌輸下吸收少量的知識;好不容易熬到放學了,精神狀態一下子就變得興奮起來……抱著如此的態度去學習,自然很難學好了。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將熱忱變成一種習慣,那麼你將拿什麼去獲得成功呢?
◆◆哈佛小測試
焦慮,是人類眾多情緒中的一種。焦慮最主要是因為預感到不利情景的出現而產生的一種擔憂、緊張、不安、恐懼、不愉快等的綜合情緒表現。你是一個容易感到焦慮的人嗎?請回答以下題目,以“是”或“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