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華德·加德納
畢業於哈佛大學的羅斯福總統說過:“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際關係。”
對於很多人來說,進入哈佛大學就等於進入了一個精英俱樂部,好像進入了一個超級開放,又超級密集的人脈大課堂。在這裏,無論是畢業典禮、社團活動、校友聯誼,還是課堂討論,包括所有的學習項目,都是哈佛的人脈社交課。
社交也就是人際交往,它不是指人與人之間簡單的組合,而是全麵的人脈關係網。關於社交,哈佛大學一向很重視。在經濟和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為人處世方式已經不再適合,人除了閱讀書本獲得知識外,還要與社會各界的各類人員進行交流。
哈佛學子於智博在《真實哈佛MBA》一書中,寫了自己剛進入哈佛時的感受:“一進校,我就注意到學生和校方都在處處注重培育人脈網絡。首先,學生自身就很重視人脈網絡。其次,迎新營的多項分組、分隊、分教育活動,就是校方有意識讓新生必須認識其他同學。再次,為期一年的6人學習小組就是一個長期固定的小型網絡。在開課前兩天才公布分班通知,全年級一共900人,從A到J不多不少分10個班,每個班正好90人,剛好坐滿一個U形教室。
“一個班就是一張永久的人脈網絡,同時,這是一張觸及社會各領域的網絡,畢業後工作就是強大的人脈資本。現在想想,要組織一個既多元又盡可能和睦的90人集體,至少得大概了解每個學生的背景,這談何容易?更別說要從900人裏劃分出10個這樣的集體,校方真是用心良苦啊!
“哈佛大學旗下的12所院校,都是各行各業人才聚集的地方。如果不認識些未來的科學家、藝術家、政治家、大法官、律師、名醫、作家、教授、學者,那實在太可惜了。所以大家都盡可能地參加各院的活動。”
總之,很多人去哈佛不僅僅是為了學習,還為了建立強大的人際關係網絡。正如哈佛教授所說:“哈佛大學為畢業生提供了兩大工具,一是對全局的綜合分析與判斷能力,二是強大的、遍布全球的4萬校友網絡,他們在美國甚至全世界各個行業中都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那麼,對於青少年來說,應該如何建立自己的人脈圈子呢?
首先,你必須明白,成功不是你是誰,而是你認識誰。當年巴菲特錯失了哈佛大學,但是聰明的他沒有錯失其他機會,而且找到了成功的核心,他告訴自己:“成功的核心不在於你是在哈佛,還是在其他大學,而是你和誰在一起。”在尋找其他大學的時候,他了解到格雷厄姆和多德這兩位投資大師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於是他連忙向哥倫比亞大學寄出了申請,並且幸運地由多德教授親自回複了他的申請。在哥倫比亞大學,巴菲特認識了很多生意上的夥伴,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人脈圈子。
其次,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教授斯坦利·米爾格蘭姆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他找來一群誌願者,然後測試他們的人際關係網絡,結果表明:“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的間隔人數不會超過六個人,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所以在我們的社交圈子中,極少數人認識很多人,而我們通過這些人能夠與其他人聯係在一起,這些極少數人就是“連接者”。盡管很多時候,人們總是和熟悉了解的人保持聯係,而拒絕那些他們認為不值得去了解的人,不過“連接者”會讓他們變得熟悉起來。
最後,要學會提高人脈的質量。哈佛精英告訴我們,想要構建一個高效多能的人脈圈,就要讓自己也變得足夠優秀起來。一旦精英人脈圈接納了你,也就證明了你的資質與能力。如果你的資格還不夠加入這些人當中,那麼就要考慮給自己充電,讓自己有能力也有資格進入精英的圈子。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從他的人際關係中可以預測,一個人的成就和他的活動半徑有直接關係,所以成功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有良好的人脈。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由關係產生的。各種關係,無論哪種關係斷裂,都很悲哀。人際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由於交往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關係,它主要表現人與人之間在交際過程中關係的深度、親密性、融洽性和協調性等心理方麵聯係的程度。從現在開始,進行正常的人際交往,讓自己成為一個善於溝通,有魅力的溝通者,連接自己和成功的橋梁。
◆◆哈佛小測試
你的社會交際能力如何?
1.陽光燦爛的日子你會更想待在家裏。
是→2不是→3
2.朋友同時借給了你漫畫和小說,你會選擇先看漫畫。
是→3不是→4
3.假如你在朋友家裏待太晚了,你就會在他家過夜。
是→6不是→5
4.隻要想吃就不在意會變胖,即使半夜也會吃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