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是一個人的資本,一個人的成績,可是如果對過去的榮耀死守不放的話,我們就可能一事無成。所以我們不妨選擇放下,放下這些曾經的輝煌和榮耀,再輕裝上路,不斷地超越自己。
HARVAD''''S
4:30 A.M .
哈佛畢業生可怕的領袖氣質
做一個傑出的人,光有一個合乎邏輯的頭腦是不夠的,還要有一種強烈的氣質。
—司湯達
在每年的畢業典禮上,哈佛大學的校長都會這樣告誡學生:“不管你們在校時多麼優秀,畢業後都會是一個零,都是一張白紙,在社會的浪潮中,唯有那些具有領袖氣質的人,才能成就一番大事。”哈佛校長所說的“領袖”,不僅是在一個團體中充當著核心的角色,同時還能夠通過言行指引團體出色地完成某些任務。
從公司角度來看,這是一種管理能力的體現;從人格來看,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人格魅力。
青少年朋友千萬不要以為“領袖氣質”離自己很遙遠,其實具有這種領袖氣質的人並不一定是高層管理者,無論在大團體還是小團體中,總會有個能夠說服他人、引導他人、調配他人的人出現,而這種人往往就是具有領袖特質的人。
在任何一個團隊中,總有某一個人充當著核心的角色,他的言行能夠被團隊認可,並指引著團隊的某一些決策和行動。我們可以把這種人所具備的人格魅力稱為“領袖氣質”。具有這種領袖氣質的並不一定是高層的管理者,在任何一個團隊中,小到幾個人組成的辦公室,大到一個集團,總會有一個人具有說服他人、引導他人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領袖氣質”也可以被認為是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領導者常常是高層建築的核心,這是領導工作的基本特點,但是,領導者怎樣才能真正以人格魅力起到核心的作用,這就需要領導者的人生境界修煉要越來越高,即所謂登高望遠。
美國曆史上威望最高的羅斯福總統說過這樣的一段話:“一位最佳的領袖必是一位知人善任者。而在下屬甘心從事其職務時,領袖要有約束力量,切不可插手幹涉他們。”同樣身為總統的理查德·尼克鬆也說過:“我有一個原則,就是拒絕做別人可以做的決定。領袖的第一條原則就是隻做該做的大決定,不要把自己搞得瑣事纏身,不要把自己變成問題。”
對下屬信任會換來同等的信任與尊敬,這會成為一針興奮劑,激勵大家竭盡全力,做好事情。一句信任的話,一個鼓勵的眼神都是展示領袖魅力、換取追隨者忠心的廉價而有效的辦法。領導者必須能與自己的手下分享信息,進行真正的溝通,直到他們每個人都知道而且共享相同的遠景目標為止。
哈佛大學在培養管理人才時,常說這樣的一個觀點:培養下屬就放手讓他們去幹,對於一個領導者而言,“無為”就是最高的境界。比爾·蓋茨說:“我采取的領導方式就是,放任,不用任何規章去束縛員工,讓他們在無拘無束的信任氛圍中,發揮每個人的創意和潛能。”優秀的管理者,最善於用信任來獲取員工的心,而且還懂得既“信”又“用”。信而不用,這種“信”就不是真信。用而不信,員工心中就難免存有疑慮,“用”也用不好。
管理者應該在信任的基礎上,根據具體需要,把可以授權的事,分派給下屬,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才幹,為企業做出貢獻,從而把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更重要的決策上去。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白宮為美籍匈牙利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創始人馮·卡門舉行授獎儀式。8l歲的馮·卡門患有嚴重的關節炎,從領獎台走回時不慎閃了一下,肯尼迪總統趕忙上前去攙扶。此時,馮·卡門說了一句事後廣為流傳的話:“尊敬的總統閣下,您應該知道物理學的一個常識,大凡物體向下跌落的時候,是不需要任何浮力的,隻有在上升的時候才需要支持和幫助。”是的,他講了一個極為普通的道理。不僅在自然界是如此,而且在社會中也是如此。在人生階梯的攀登中,誰都需要扶持,而主動扶持下屬是體現領導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麵。
哈佛的畢業生都有一種“可怕”的領袖氣質,他們明白一個道理:不事事包攬,管好自己的人,辦好自己該辦的事,這是一個優秀領導必備的氣質。這樣的領導才會輕鬆而遊刃有餘,向世界奉獻傑出的成就。青少年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就應該擁有知曉他人的能力,並且能夠信任他人。在下屬甘心從事某一項職務的時候,你要有約束力量,但不要輕易插手或幹涉他們。
◆◆哈佛小測試
你能夠成為精神領袖嗎?
有不少人從小就開始搜集郵票,小小方寸之間,就如同一幅袖珍畫一般,精致而耐人尋味。那麼,在眾多集郵主題之中,你偏愛哪一種?
A.繪畫藝術。
B.風景名勝。
C.活動紀念。
D.人物肖像。
結果分析
選擇A:你的品位獨特出眾,所以有不少人都在暗中關注你最近買了什麼,或是又在參與什麼活動。因為你的選擇很少出錯,可以直接模仿、跟進,不必擔心會帶來什麼負麵的影響。所以你簡直就是大家的精神指標,一舉一動都受到矚目,身邊有不少一窩蜂地流行風潮,大概都是被你帶領起來的吧。
選擇B:你不願左右別人的想法,很少表達個人主觀的意見。可是當有人來向你征詢的時候,你會試著將所有相關因素分析給對方知道,提供詳盡的資料,讓那個人能夠自行判斷選擇,你認為這樣做才是最合宜的方式。雖然沒有給予具體的解決方案,可是你的做法也正符合求助者的需要,所以在別人心中,你的意見占有舉足輕重的分量。
選擇C:你說的話對大家都挺有幫助的,因為見多識廣,消息來源又多又有效率,隻要給幾個關鍵詞,你就可以從功能超強的大腦記憶體中調出相關資料。所以大家都會把你奉若“傳播之神”,因為你在信息流通方麵貢獻不少心力。你所探聽的事情範圍廣,所以能應付各種人的要求,不過若要更深入地剖析,可就要再另請高明了。
選擇D:你做事循規蹈矩,總是照著步驟來做,不會有好高騖遠的心態,所以成功的概率頗大。誠懇的做事態度,還有穩健踏實的腳步,都讓人很想追隨在你身後,向你學習。因為你也不會藏私,有什麼不錯的想法和體會,都很樂意與其他人分享,而成為一個能夠帶領團隊成長的領導者。
閱讀習慣是一種文化素質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莎士比亞
一位已經卸任的哈佛大學校長告訴他的學生:“人,若是能養成每天讀10分鍾的習慣,則二十年後,必判若兩人。”這是一個十分有益的告誡,說明學習成才貴在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哈佛大學的教授給學生算過這樣一筆賬:如果每天花15分鍾看書,一個中等水平的讀者讀一本一般性的書,每分鍾能讀300字,15分鍾就能讀4500字。一個月是135000字,一年的閱讀量可以達到1620000字。而書籍的篇幅從60000字到100000字不等,平均起來大約80000字。每天讀15分鍾,一年就可以讀20本書,這個數目是相當可觀的,遠遠超過了世界上人均年閱讀量,而且這並不難實現。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各種知識更新極為迅速。如果青少年朋友隻滿足於已經掌握的那點知識而不能與時俱進地吸收新的信息、新的知識,不能利用各種手段為大腦“充電”,那麼終究有一天會被社會淘汰。
世界上沒有天才,非學就無以成才,讀書無疑是知識積累的最好方法,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也是成大事者的必備之物。“天下才子必讀書”這似乎已是一條規律,不知你是否注意過下麵這些情況,它們或許可以讓你對這一規律理解得更深刻。
書雖然是一種沒有聲音的東西,但是它對人類的影響卻是非常深遠的,如果你經常閱讀各行業成功人士的傳記或者是自傳,並進行認真地思索,你就有可能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來。
俄國著名的學者赫爾岑說過:“書是和人類一起成長起來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學說,一切打動心靈的熱情都在書裏結晶形成;書本中記述了人類生活宏大規模的自由,記述了叫作世界史的宏偉自傳。”
書籍蘊含著千百年來人類的智慧與理性,正因為其中的人性之處,才使得一些書偉大、燦然有光。書籍是一種工具,它能在黑暗的日子鼓勵你,使你大膽地走入一個別開生麵的境界,使你適應這種境界的需要。
閱讀習慣是一種文化素質,是國民尤其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青少年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裏有這樣一條館訓:“現在睡覺的話,會做美夢;而現在讀書的話,會將美夢變為現實。”
一位名叫勞倫斯的青年人到美國旅遊時,首站就選了哈佛大學。而參觀哈佛大學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維德勒圖書館。哈佛大學的維德勒圖書館藏書有345萬冊,這隻是哈佛大學100多座圖書館中極為普通的一座。然而,這座普通的圖書館卻顯得與眾不同。
由新英格蘭紅磚砌築的堅實牆體外,聳立著兩塊石碑,其中一塊的碑文是:“維德勒,哈佛大學學生,生於1885年6月3日,1912年4月12日與泰坦尼克號一起沉入大海。”另一塊碑文為:“這座圖書館由維德勒的母親捐建於1915年6月24日。館內最有意義的一本書是《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
勞倫斯看著這兩塊石碑,心想,這其中一定隱藏著什麼故事,於是他多方打聽,終於知道了故事的真相—
當年,泰坦尼克號在茫茫大海中沉沒之時,維德勒和他的母親一起正準備登上小船逃生。突然,維德勒轉過身,讓母親先上小船,自己卻要返回船艙。
他告訴母親:“我忘帶《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了,我不能讓這本我喜愛的書沉入海底!”就這樣,愛書如命的哈佛學子維德勒,為搶救一本書,最終和書一起沉入海底!
在圖書館中廳的一角,勞倫斯終於找到了渴望已久的那本《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那本書已經完全褪色了,極普通的紙質,沒有精美的包裝,擺放於一個不大而密封的玻璃框內。這本書是維德勒的母親捐建成該圖書館後,購買的第一本書。它已經在這裏靜靜地躺了95個年頭了。在書的下方寫著這樣一行字:“書與維德勒同在!”
勞倫斯屏住呼吸,深深地凝望著這本極富生命力的書,仿佛看到當年維德勒緊抱著它在蒼茫冰冷的海水中掙紮,然後一起沉入海底時的悲壯情景……勞倫斯被深深地感動了,當他走出維德勒圖書館,久久地深情地望著正沐浴於燦爛陽光下的哈佛校園時,心中竟然莫名地歡快起來。哈佛的塑像屹立於舊校園的牆前,路上的行人,不見濃妝,沒有豔服,隻有匆匆的腳步;湖邊、樹下、草坪上,到處是學子們讀書、做記錄、思考問題的情景。
哈佛大學占地154公頃,隨處可見用新英格蘭紅磚建築的圖書館。在哈佛人看來,書就是生命。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哈佛大學每個人就是一座圖書館!
在現實社會中,青少年朋友要養成閱讀的習慣,說難也難,說易也易。隻要經常有計劃、下意識地拿起書來閱讀學習,並且日複一日地堅持下去,久而久之,讀書的習慣也就自然而然地養成了。
◆◆哈佛小測試
有一套英文書共10本,依次放在書架上。每本書100頁,十本共1000頁。一條蛀蟲從第一本書第一頁起,一直蛀到最後一本書的最後一頁,它一共蛀了幾頁?
答案
999頁
你選擇了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並不是付出就能有回報,關鍵在於你選擇了什麼。選擇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但是如果你什麼都想選擇,那麼什麼都不會選擇你。
—約翰·艾勒斯
人們常說,人生就好像一條曲線,起點和終點是無法選擇的,而起點和終點之間充滿著無數個選擇的機會。很多人的生活就像秋風卷起的落葉,漫無目的地飄蕩,最後停在某處,幹枯、腐爛……這都是由於不懂得選擇,也就意味著向命運妥協。因此,為了促進個人的成長,達到個人的幸福,你必須學會駕馭生活,懂得選擇的智慧。你必須自己選擇服裝,自己選擇朋友,自己選擇工作,自己選擇人生……
有一天,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三個弟子來求教他,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蘇格拉底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他們走麥田埂,隻許前進,且僅給一次機會選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麥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