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愛情,愈發像那隨處可見的快餐店,即得即享用,隨後便美美地走出快餐店,等待下次需要時再次光臨……試問還有幾人願意用那文火慢慢地烘燉愛情的濃湯?

端午將至,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如今,滿大街都有賣粽子的,不知還有幾家人能有那份心情和耐心坐下來細細地、悠悠地用那碧綠的粽葉包裹一個個飽含心意的粽子……

今天,媽媽在家包粽子。我一向是隻知道享用成果,從來沒有親身參與過在我看來複雜異常的過程。因為自己從來都是那種沒有很多耐心的人,所以與其給媽媽添亂,不如“袖手旁觀”。但是今天不知怎地突然有了那心情和耐心,一步步不厭其煩地跟在媽媽後麵學起了包粽子。碧綠的粽葉有一股幽幽的清香,雪白的糯米有

一種甜甜的味道……原來,包粽子真的不是我想像的那麼難。雖然我的成品較之媽媽的實在有天壤之別,但那是我用心的成值得珍惜……

對於愛情,同樣需要心情和耐心。有了這份心情和耐心,你才能真正烹製出適合自己胃口的愛情。這樣的愛情才會是美麗的,才會有清香,才會有味道!那種浸透你全身的甜蜜的感覺是世上所有的飲食男女都渴望的!愛情的過程的確複雜,如同經典的中國菜,這是毫無特色的快餐所無法比擬的。用心去經營自己的愛情吧,那份成果會陪伴你一生,讓你永生回味和珍藏!

今年的端午節,去學學如何包粽子吧,相信會給所有渴望愛情、正在擁有愛情、亦或是失去愛情的朋友們一個深刻的體會!

原來外國也有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但在世界一些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越南人愛吃粽子         他們吃的粽子是用芭蕉葉包裹的,有圓形和方形兩種。他們認為,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節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緬甸人愛吃粽子 他們愛吃粽子,但不是和端午節聯係在一起的。粽子是有糯米作主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粽子香氣撲鼻,令人陶醉。

柬埔寨的粽子         柬埔寨的粽子稱為“布袋粽”,它不用植物葉包裹,而是取一個布袋,將糯米、赤豆、紅棗等一層隔一層地塞滿布袋,然後紮緊口袋蒸熱。食用時剝去布袋,用刀切著吃。

泰國人包的粽子 泰國人包裹的粽子個頭小如雞蛋,因為是用綠色粽葉包裹,所以,蒸熟後呈淡綠色,味道十分清香。

日本人包的粽子 在日本,人們包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其粽子的形狀也與中國的不同,他們習慣於包錘形粽子。

朝鮮的粽子 朝鮮的粽子被稱為“車輪餅”。人們把鮮嫩的艾葉煮後搗碎,摻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車輪形狀,吃時味道可口。

菲律賓包長粽 菲律賓人喜歡包長粽子,風味與中國江浙一帶的粽子不同。粽子還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食品。

印度尼西亞的粽子 印度尼西亞人對粽子餡特別講究,常用鮮肉末加香菇、蔥做粽餡。吃時香滑可口,多吃不膩。

馬來西亞人的粽子 馬來西亞人也喜歡吃粽子。他們吃的粽子,特點是個頭大,有鮮肉粽、豆沙粽、椰蓉粽等,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墨西哥人吃粽子         墨西哥人也有吃粽子的習俗,他們把粽子稱為“達瑪爾”,主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麵,用肉片和辣椒粒的玉米麵’用肉片和辣椒作餡,用玉米葉子或香蕉葉子包成,別有風味。

哥斯達黎加的粽子         哥斯達黎加的粽子用一種經過特別加工、帶有粘性的玉粉為主要原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卜、土豆、椰欖等,有的還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芭蕉葉包成扁方形。

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吃粽子 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有吃粽子的習俗。他們是用香蕉葉包粽子,主料是玉米粉和菜豆,吃起來味道特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