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科學性原則。
內容真實具體,具有可靠的科學依據,通過網絡、期刊、圖書等獲取的資料要翔實,研究方法適宜,數據真實,統計處理規範,邏輯推理正確,論證充分,分析透徹,結論清楚明白。
(3)應用性原則。
研究問題對深化我國幼教改革、促進孩子的全麵發展具有一定的應用、借鑒或參考價值。初寫論文的人最好從小處著手,反映的問題真實具體,力求研究成果對實際教學起到有針對性的指導意義。
(4)規範性原則。
文章層次清楚,結構嚴謹,邏輯性強,語言文字簡明通順,文風好,行文符合規範要求。論文的結構,通常包括標題、摘要、前言、正文、結論以及引用文獻等,但也要注意不同類別的科研文章會有相應的寫作結構、要點及方法。做到規範性,對寫作的順利進行也是有效的保障。
3.幼兒教師撰寫教育科研論文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抓住幼教實踐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
幼兒教師身處教育教學的第一線,熟知幼兒普遍存在的問題,清楚自己對問題有怎樣的困惑,對於如何解決問題有相關見解和實踐經驗。如果幼兒教師有能力又有興趣,可以試著選擇這一類的問題進行寫作,這樣就會覺得自己有內容可寫,並且能寫出一些新鮮真實的東西。另外,在幼兒教育實踐中,除了一些常規話題,我們也可以發現很多值得研究的熱點。比如,運用怎樣的家園合作方式來達到家園共育,從而促進幼兒全麵和諧發展;家長對園所的理想需求與現實的園所育兒狀況之間的差距如何影響家長對園所師資及園舍水平的評價等,這些都是目前很多幼兒園困惑和亟待解決的問題。若幼兒教師能夠抓住這些熱點問題進行寫作,就能寫出具有創新意義的高質量的幼教科研論文。
(2)善於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
幼兒教師作為一線工作者,在寫文章時要時刻牢記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運用自身工作優勢選小題,“小題大做,小題深做”。建構學前教育的理論或闡述一些比較前沿的幼教理論研究成果,是幼教理論界專家的責任和所長;幼教實踐工作者如果拋棄實際,好高騖遠,則可能很難達到對問題應有的深度見解,使論文顯得膚淺和毫無價值。許多幼兒教師在寫作時,也許是為了趕時髦,或是為了提高文章的品位,在寫作時總是引用長篇大論的幼教理論鋪墊,而將自己擅長的、真實呈現在實際工作中的東西棄而不用。這種頭重腳輕的文章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更有甚者,一些教師在撰寫幼教科研論文時完全脫離自己的實際工作,一味去照搬照抄一些幼教理論,花大力氣去尋找其學理層麵上的東西,然後簡單添加自己的一些想法。事實上,這樣的文章是根本得不到認可的。因此,幼兒教師在寫教育科研論文時,一定要置身於現實的教育情景中,隨時體察教學活動、背景以及有關現象的種種變化,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不斷地、及時地解決新問題,能夠依據自身豐富的工作經驗直覺地對假設、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做出判斷。隻有經曆這樣的積累過程,才會寫出好的文章。
(3)勤於積累和樂於練筆。
幼兒教師要寫出高質量的論文,必須平時有意識地積累。這種積累既包括專業理論及其相關知識的積累,也包括教育實踐的經驗積累及觀點積累。如此,才能做到寫作時心中有數,論證有高度、有說服力。幼兒教師在平時應不斷反思和思考,同時應多寫,多總結,並積極地投稿,持之以恒,勤寫苦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