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如上文提到的,非正規學前教育強調能者為師。那麼,該如何理解這個“能”字呢?我們大抵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麵來思考:首先,哪些人“能夠”成為非正規學前教育的教師?其次,具備哪些“能力”才能成為非正規學前教育的教師?下麵,我們就帶著這兩個問題,一起來認識非正規學前教育中教師的來源和教師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誰能夠成為非正規學前教育的教師
我們說,非正規教育的教師來源是很廣泛的,有小學教學經驗的退休或轉崗老師、有育兒經驗的媽媽\/奶奶、有誌於從事教育的人、喜愛孩子的誌願者等。
具體來說,對於一個非正規教育機構,最好能夠配備1~2名專職的固定老師,每月適當地為其提供一定的生活補貼。其他的教師更多的是從家長當中來,邀請家長當誌願者,給家長排班,參與到日常活動中,協助老師組織孩子的活動。此外,也可以吸收熱心教育的鄰裏鄉親加入。這種專兼職相結合的教師隊伍既能降低成本,同時也體現了非正規教育的開放性。
(二)非正規學前教育的教師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幼兒教師應該是全職的,很多時候我們過分強調了學前教育的教育性,忽略了其對孩子健康成長的保育性、對家長的服務性。有一句很好的比喻,幼兒教師就是孩子“白日裏的媽媽”,充分說明了幼兒教師的角色更多的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並引導家長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同時關心他們在活動中的表現,包括能力傾向和情緒特點,從而更好地了解每個孩子,實施靈活的、有針對性的教育。
非正規教育教師的來源雖然廣泛,但因為我們所從事的是教育,是學前兒童的教育,老師的言行舉止都在影響著孩子,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也影響著我們與孩子的互動方式,影響著我們與家長、與社區\/村落的溝通、合作方式。因此,成為非正規學前教育的教師也還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一般來說,隻要滿足下述一條或若幹條要求的人就可能成為非正規教育的教師:
愛孩子,有耐心,喜歡和孩子相處的人。
喜歡或有誌於當老師的人。
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具備一定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
有育兒的經驗。
曾經有教育經驗,比如當過小學教師。
喜歡動手製作一些玩具或折紙等玩意兒。
……
上麵的這些條件,僅供參考。或許你就是喜歡當老師,希望能圓了小時候的美好夢想;或許你本身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想要自己教育孩子,同時又能夠擴大一點範圍,照顧到更多的孩子;或許你走到哪兒都很受孩子歡迎,喜歡和孩子在一起玩兒,享受那種單純和快樂等,這些都可能讓你和非正規學前教育結緣。隻要你“愛孩子”,願意全身心地投入,那麼你就具備了成為非正規教師的最核心的條件。知識和技能往往不是最關鍵的因素,“教育是慢功夫”,需要用心地、一點一滴地積累。隻要你有誌於此,你便會真心投入到活動中,成為孩子的遊戲夥伴;你便會真誠地和家長交流,和家長成為育兒的夥伴;你便會和其他老師組成學習共同體,共同進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