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開展連貫的教育活動(2 / 2)

自製玩具棋組(馬老師):雞毛蒜皮、跳坑

以上這個框裏是四環遊戲小組一次早上的分組蒙氏活動計劃,可以看出,每個組會有一到兩個主要投放材料或者是主題,這需要根據這一段時間孩子的水平及興趣點來確定,要有連貫性並符合孩子發展水平。老師比較多的時候,每人可以專門指導一個組,便於深入了解及指導孩子的活動。老師人手少的時候,也可以采用巡視的方法了解每個組孩子的活動。另外,有些活動也可以采取室內集體活動和分組活動結合的形式,便於一些較困難任務的個別指導。

下圖所示的就是四環遊戲小組早晨的蒙氏分組活動的照片。由於條件有限,我們利用四張小桌子作為每個小組的活動“基地”,畫畫或紙工組、閱讀組、拚插及自製玩具組各占其位,也就自然分成了不同的區域。

3.戶外活動

處於身體迅速發育階段的孩子,活潑好動,有充沛的精力,也需要大量的運動來配合其身體發展。一段時間的室內安靜活動之後就需要出來活動活動身體,所以,戶外活動的時間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上我們關注的這一農民工子女群體,本身因為粗放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的身體運動方麵也比較有優勢,我們更需要取其長,補其短,進一步促進孩子的發展。

活動可選擇的場地:室外

適合的活動人數:集體情況下20人左右,分散為小組後,每組可以在10人左右

戶外活動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首先是一些不用器材就可以玩的遊戲,比如我們的傳統遊戲丟手絹、老鷹抓小雞、吃毛桃、跳房子等,舉不勝舉。這樣的遊戲不僅好玩、方便開展,而且孩子們也非常的喜歡。建議老師們多多動腦開發出類似的遊戲。再來就是一些簡單常見的戶外玩具,比如沙包、輪胎、球等,玩法多樣,材料或玩具製作起來又簡單便宜,很適合用來開展各種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可以有集體的,也可以有自由的活動,老師可以根據情況具體安排。

4.如何開展戶外活動及一些簡單的注意事項

集體的戶外活動有集體遊戲和自由遊戲兩種。集體遊戲可以是大家一起做操,以及一些大家可以一起玩的遊戲,集體遊戲中還可以有分組的形式,考慮到孩子年齡或者人數而分成幾個組開展不同的遊戲。自由遊戲是孩子選擇自己想要玩的戶外玩具,分散開來玩耍。

①戶外活動開始前應該首先讓孩子熱身(熱身一般可以用一些簡單易學的操來進行),將身體關節活動開之後,再進行一些活動量大、比較激烈的活動。

②進行遊戲之前,需要跟孩子解說遊戲的規則,以及遊戲中應該注意的事項,教師提出要求要明確具體,盡量讓孩子能夠理解,這樣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才不至於不知道怎麼玩,或者發生不必要的摩擦。

③戶外活動也應遵循動靜結合的原則,孩子的體力有限,不能一直激烈運動。比如,在玩過老鷹捉小雞這樣奔跑量較大的遊戲之後,可以讓孩子們模仿小蝴蝶舒緩地慢飛,或者模仿小壁虎靠牆休息一會兒。

④戶外活動,尤其是較激烈的活動之後,不應該讓孩子立刻進屋,試著用首兒歌、手指謠等讓孩子從興奮轉向平靜之後再進屋,這樣可以讓孩子在室內外的活動中有個適應的過程。

戶外活動之後,別忘了提醒孩子喝水哦!

[案例1]集體戶外活動

孩子一起玩吃毛桃遊戲:老師帶著幼兒圍成一個圓圈蹲在地上,一名幼兒做“吃毛桃”的,繞圈走動,大家一起說兒歌:“吃、吃、吃毛桃,吃得我心裏怪難受。我走一走,我跳一跳,找個地方坐一坐”,說到這裏的時候,吃毛桃的幼兒輕輕把屁股靠著另外一名幼兒的背上,這個被靠的幼兒問:“幹嘛來了?”

“吃毛桃來了。”(吃毛桃的幼兒)

“怎麼不在你家吃?”(被靠的幼兒)

“我家有狼”,說這一句,吃毛桃的幼兒趕緊跑,被靠著幼兒趕緊起身去追。如果沒有追到,那就由被靠的幼兒當吃毛桃的開始新一輪遊戲,若追到前麵的幼兒則由吃毛桃的幼兒表演一個節目。

這個遊戲就是讓孩子圍成一圈,既能體驗到集體遊戲的樂趣,又能鍛煉幼兒快速繞圈跑動,提高幼兒的反應能力。適合3~6歲的孩子玩。

[案例2]戶外自由遊戲

自由遊戲往往是孩子自己選擇想要玩的戶外玩具來玩,比如上麵的照片上,媽媽老師帶著孩子們將輪胎擺好,自然成了一條蜿蜒的路,孩子們或走或跳(雙腳\/單腳)通過這條路,就成了一種遊戲。同時,旁邊還有孩子在玩蹺蹺板、梅花樁、紙球、沙包等等。這種形式給孩子選擇的自由,往往很受孩子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