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Iu���o在任何一個機構裏,安全工作都隻能做到盡量營造安全的環境,意外事故不可能完全杜絕。通過努力,我們可以盡量降低其發生率。而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我們教師還必須具備一定的急救技能,以備不時之需。這裏列舉一些最常見的意外傷害的急救措施,供大家參考。
1.外傷出血
外傷出血一般有三種情況,要用不同的方法處理:
(1)皮膚表層淺的劃傷和擦傷
先用肥皂和幹淨水清洗傷口,然後塗抹抗菌軟膏,再貼上“創可貼”或紮上繃帶,繃帶的壓力通常能促使血液在傷口處凝固。
(2)出血較多或傷口較深
用幹淨的布條牢牢地壓迫傷口。如果傷口在腿上或手上,要抬起受傷的肢體,使傷口高於心髒。經過3~4分鍾的直接壓迫後,檢查一下血是否止住;如果血沒有止住,應該繼續壓迫傷口。血止住後,用幹淨水清洗傷口,然後再塗抹抗菌軟膏,以防感染和減少結疤的可能性,之後再用幹淨的布條(有條件的話,可以使用無菌繃帶)包紮傷口。
(3)出血不止
在出血很多的情況下,應用手指壓動脈止血,即壓迫供應出血區域組織的動脈來達到止血目的。此方法適用於頭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嚴重的話,立即送到最近的醫院處理。
2.中暑
一旦發現孩子有中暑的症狀,應采取以下措施:
①立即將孩子移到通風、陰涼、幹燥的地方。
②讓孩子仰臥,解開衣扣,脫去或鬆開衣服。如孩子的衣服已被汗水濕透,應及時給孩子更換幹衣服,同時打開電扇,以便盡快散熱,但風不要直接朝孩子身上吹。
③快速降溫,使孩子的體溫降至38℃以下。具體做法是:用濕毛巾冷敷孩子頭部,或給孩子洗溫水澡。
④在孩子意識清醒前,不要讓孩子吃東西或喝水;意識清醒後可讓孩子喝綠豆湯、淡鹽水等幫助解暑。
3.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最常見的症狀是劇烈的嘔吐、腹瀉,同時伴有中上腹部疼痛。一旦發現孩子誤食而造成食物中毒,應采取以下做法:
①如果症狀輕,可臥床休息。如果僅有胃部不適,多喝溫開水或稀釋的鹽水,然後手伸進孩子的咽部催吐。
②如果症狀比較嚴重,因上吐下瀉而出現脫水症狀,如口幹、眼窩下陷、皮膚彈性消失、肢體冰涼、脈搏細弱、血壓降低等,必須補充水分,有條件的可輸入生理鹽水。灌綠豆水也是一種不錯的解毒辦法。
③如果症狀還不見好轉,則需要馬上請醫生進行治療。
4.耳、鼻、眼進東西
(1)耳朵裏進東西
最常嵌入孩子耳內的是豆類、紐扣等小物品,大多由孩子自己或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將異物塞入;小昆蟲也可飛入耳內而不能出來,但極罕見。
① 不要急於用火柴梗、發卡伸進耳道內亂挖。
② 如果是玩具、小紐扣等異物,讓孩子向下傾斜異物入耳一側頭部,單腳跳幾次,進入的物件可掉出來。
③ 如果是小昆蟲,用手電筒照外耳道,同時將另一邊耳朵堵住,讓孩子閉上嘴,引誘小昆蟲爬出來。或是把香油、豆油或花生油滴到耳朵裏,把蟲子悶死,然後傾斜頭部,讓它掉出來。
④ 如果是豆粒、花生等異物,可用95%的酒精或60°高粱白酒滴入耳,使異物脫水縮小,或是送社區保健區處理。
(2)鼻腔進東西
孩子自己或其夥伴無意中將異物放入鼻內,最初成人及孩子可能都沒有注意,兩三天後,鼻出血或由受傷鼻孔流出帶血的、有臭味的鼻涕時才發覺。成人平時就應該注意提醒孩子注意這方麵的安全。如果出現這類安全事故,可以這樣處理:
① 讓孩子頭低下,一人固定頭部;另一人用鉤子將異物鉤出。
② 對表麵光滑的圓形異物如花生米類,要注意不宜用鉗子夾,以免將異物推向鼻腔深處,甚至推入鼻孔後而導致掉入氣管。
③ 如果孩子較大並能與大人配合,可叫他用一隻手指堵住無異物一側的鼻子(或者替他做),然後有異物的一側鼻孔擤鼻涕,可使異物鬆動滑出。如果孩子年紀太小,則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為這樣可能反把異物吸入呼吸道的深部。
④ 讓孩子仰臥,用光照亮鼻孔,如看到異物近鼻孔出口處,可用鑷子夾出;如異物反而向鼻腔後方移動,就不要再動,迅速去醫院就診。如果孩子出現呼吸困難,需迅速送急診室處理。
(3)眼睛裏進東西
① 眼內進入沙塵類異物時,用兩個手指頭捏住上眼皮,輕輕向前提起,往孩子眼內吹氣,刺激流淚衝出沙塵。也可翻開眼皮查找,用幹淨的紗布或手絹輕輕帶出沙塵。也可用流動水衝洗出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