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00�n作為非正規教育的教師,我們必須對孩子的安全盡責。具體怎麼做呢?大致說來,首先,自己要認識到安全問題的重要性,發展與保護有關係,有經典的方法,並在可能的範圍內做好防範工作;其次,喚醒家長作為法定監護人的意識,引導家長對孩子的安全負起責來;再次,家園合作,讓孩子學了做行為保護,學會自我保護;最後,與社區\/村居委會建立聯係,爭取到社區的支持,合力共創安全大環境。
1.教師職責一
我們自己首先需要具備高度的安全意識。
孩子有主動學習和自我保護的能力,他們學習和模仿的對象集中於教師和家長。隻有教師自身時時將孩子的安全放在心頭,才能在每天的教學活動及家長工作中影響孩子、感染家長。
[案例12] 遊戲小組的第一天
第一天當老師的感覺是興奮的,但對於以後的行動,我心裏又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育兒支援行動進行了兩周,同學們輪流到場組織活動,活動一般是兒歌、小遊戲等,但我們發現目前單憑幫助農民工子女的良好願望和熱情並不足以支撐起教育的行動,我們的行動有太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家長對我們的行動也表現出了很大的不信任、不信服。今天就有兩個孩子在做遊戲時因為跑動太猛烈而撞倒,其中一個孩子膝蓋磕出血來。雖然家長並沒有說什麼,但我心裏深深地內疚:如果我能提前考慮到這一點,把遊戲規則製定得更安全,提醒孩子們跑動時的注意事項,孩子也許就不會受傷。
(摘自《四環遊戲小組的故事》,第489頁)
家長把孩子送到咱們這兒來,就是對咱們的信任。孩子平平安安地送來,自然也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地回家,這是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要求咱們平時更上點心,不能兩手空空、腦子也空空地就“上陣”了,而是應該把活動準備得更充分一些,凡事多看一眼,多想一步。哪些地方需要我們多看一眼呢?
①組織活動之前:有意識地檢查環境、提前清除安全隱患。
·院子裏是否有積水、積雪等,提前清掃;若無法完全清除,提醒孩子注意。
·場地裏是否有掉落的樹枝、木棍、散落的磚頭。
·牆上、桌椅上是否有突起的釘子等。
·孩子兜裏有沒有小刀、鐵片、釘子、玻璃片、藥片等危險品,若有,一定幫孩子收起來,並告訴孩子這些物品的危險性,要求孩子不玩這些物品。
·接待來園時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能夠安靜、平和地參與到一日活動中來,避免因浮躁而引發的莽撞。
·孩子著裝是否適合活動:鞋帶、褲子是否係好、帽子是否擋住眼睛等。
·遊戲之前,向所有孩子清楚、明了地介紹遊戲規則,明確活動要求注意事項(如引導孩子討論“要是我跑的時候眼看就要撞到人了怎麼辦?”可以停下來,也可以減速從他旁邊繞過去……)。
②組織活動過程中: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明確要求;對孩子的不安全行為及時製止、並抓住契機現場教育。
我們可以嚐試要求孩子養成以下一些行為習慣:
·走路輕輕、說話輕輕、做事輕輕。
·玩具我會玩兒,玩完收放好。
·見到老師問個好,放學再見擺擺手。
·坐端正,背挺直,我的小手放膝蓋。
·戶外遊戲手拉手,我們都是好朋友。
·說話和氣有禮貌,借用東西保管好。
·我是小小解放軍,走路抬頭向前看(走路時要看路,不東張西望,不橫衝直撞)。
·遵守遊戲規則(規則的製定應充分考慮到安全因素)。
③活動結束之後:做好善後收尾工作。
·離開教室之前,斷開電源、鎖好門窗。
·記錄孩子發生安全事故的意外事件,及時與其他教師溝通,共同商議對策。
④需要在教室裏準備一個小藥箱。
·小藥箱裏常備藥品包括:紅藥水、紫藥水、醫用酒精、藥棉或醫用棉簽、創可貼、好得快噴劑、正紅花油、風油精、醫用紗布等;夏天則添上藿香正氣水、仁丹、十滴水等防暑常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