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活動時,一定帶著小藥箱,以備不時之需。
2.教師職責二
我們有責任引導家長意識到生活環境中的隱患,增強安全衛生意識
孩子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和家長一起度過的,家長是孩子的法定監護人,對孩子的安全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孩子經驗能力缺乏、模仿能力強,非常容易受到家長觀念和行為的影響。隻有家長的安全意識加強了,孩子才會有真正的安全。事實上,很多情況下,孩子出事都是因為家長養護的疏忽,是本來不必發生的,隻要稍微盡一點心,就可以避免的。因此,提升家長的安全意識應當放在教師安全工作的首位,通過宣傳和討論,讓家長充分意識到:
·孩子的安全教育並不僅僅限於在非正規教育機構裏,事實上,機構提供的服務時間有限,老師能做的比較少,更多還要依賴於家長,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以小手髒時,引導孩子飯前洗手、便後以及手髒時洗手,給孩子身上帶一塊手絹,用來擦鼻涕、擦汗、擦手,每天清洗,可以讓孩子學會自己洗手絹。給孩子勤洗澡、勤換衣服、勤剪指甲,讓孩子養成講衛生的習慣。
·春秋季節注意給孩子添減衣物、預防季節傳染病。
·夏天注意多開窗通風,給孩子穿透氣、散熱的棉質衣服;提醒孩子多喝白開水,適當補充一些淡鹽水;夏天不在日光下劇烈運動,跑動之後要安靜休息一會兒,預防中暑;家裏常備藿香正氣液(水、丸、膠囊)、十滴水、人丹、暑症片等中藥,以備不時之需。
·鼓勵孩子多吃水果和蔬菜,吃飯不挑食,少吃零食和冰棍;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平時要注意一些生活細節,比如家裏的鍋碗刀剪都要收好、放開水和插電板的地方想辦法圍起來讓孩子夠不著。
·家裏的蟑螂藥、老鼠藥、潔廁靈等藥物都收好,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並囑咐孩子:這些東西不能吃,以防食物中毒。
·盡量把孩子帶在身邊,減少孩子一個人在家的機會。如果迫不得已隻能留孩子一人在家,告訴孩子:一個人在家可以做什麼?並準備好相應的材料。一個人在家不能做什麼?並告訴孩子不能的原因。
·給孩子準備合適運動的衣、鞋,比如不要讓孩子穿著拖鞋就出門到處跑。
·平時多囑咐孩子兩句,要求孩子出門前跟家裏打聲招呼,說好多久回來;隔段時間找一下孩子,以防走失。
·囑咐孩子:自己玩的時候,哪些遊戲是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危險的(比如:不要在攤位上爬高、不鑽到別人的車裏、不撿地上的東西吃、不在街上玩,走路的時候看車、慢慢走別著急、不猛跑、猛拐、過馬路如何看紅綠燈等),幫助孩子建立行為界限。
·鼓勵家長給孩子辦理意外傷害保險。這個群體的家長往往認為“保險公司淨是騙錢的”“能出什麼事啊?用不著買保險,瞎折騰錢”。基於這種認識上的誤區,家長們對“辦理保險”是毫不在意甚至持有敵意的。但恰恰這個群體最需要辦理保險,因為他們享受不到城市的醫療福利,而且生活環境中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如果不辦理意外傷害險,一旦出事,所有後果隻能全由自己承擔,這對辛辛苦苦打拚的他們來說,無疑會是一記重創;而保險是集眾人之力解決個體一時之需,防範“萬一”,辦理保險之後,至少能在經濟方麵給自己留一道保障。
在對家長進行安全教育、開展安全宣傳工作時,可以通過以下各種各樣的形式展開。
·采取麵對麵交流的形式,包括教師到攤位與家長進行“一對一”的溝通和家長會上的群體溝通討論等。通過麵對麵的交流,教師可以深入了解家長的安全教育觀念、孩子的安全狀態、安全行為,及時地作出反饋,並據此對下一步安全教育計劃進行調整。
·每天發放日常宣傳頁和在家長會上發放專題宣傳頁,內容可以結合孩子近期的安全狀態和季節特征,如春秋預防疾病、夏季飲食衛生、冬季保健、免疫接種、辦理保險等編寫,起到提醒家長、或幫忙出點子的“幫手”作用。以發生在身邊的事故為例,作為安全教育的契機,提醒家長怎麼做就能避免這些問題。還可以請家長們談談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心得、有什麼預防的好辦法,等等,由家長一起想辦法來探討解決。通過各種方式,讓家長成為合格的監護人,把安全按在自己手中,並為孩子樹立起安全行為的榜樣。